探究意识、潜意识与心理疾病康复的关系,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重视潜意识与心理治疗?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重视潜意识与心理治疗(潜意识与心理疾病康复的关系)

重视潜意识与心理治疗

探究意识、潜意识与心理疾病康复的关系

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提出了有关意识,前意识,潜意识的概念,并论述了之间的关系,其中最神秘的就是潜意识,认为潜意识进入内心深处的不易察觉的意识。

但是在现实中,司机紧急刹车,很多熟练动作,比如运动员,技术工人,杂技演员的动作,都是下意识的,而这个下意识实际就是潜意识,就是我们说的条件反射,是一种自动化思维。

可以这样理解,意识不够熟练,潜意识非常熟练。这种下意识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反复练习,比如运动员,技术工人等,反复练习把这种思维在大脑反复运行,成为潜意识。还有一种就是突然受到惊吓刺激形成,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老电影《青松岭》那几匹马到了弯道处就惊车,也是这个原理。经过练习的潜意识,大多数对人类有益,提升效果,减少消耗。而受惊吓刺激形成的潜意识,大多数是有害的,基本都会形成心理疾病,我们平时见到的焦虑症,强迫症,疑病症,恐怖症,抑郁症等,几乎都是这样被惊吓刺激以后形成的,也可以说成是条件反射。

一个人,要想学习骑自行车,通过反复练习,从不会到会,再到非常熟练,是可以做到的,而一个骑得非常熟练的人,想一下子忘记,几乎不可能,就是说,从意识到潜意识是可以做到的,而从潜意识到意识则是非常困难的。心理学爱好者也听过这句话,心理疾病康复的过程,就是把潜意识意识化,这个康复难度就大了。

面对心理疾病患者,他们大脑的错误思维是自动化的,就是潜意识的,条件反射的,忘记几乎不可能,只有通过新的练习,在大脑建立一个新的,正确的,不痛苦的自动化思维,去覆盖原来的痛苦的,错误的自动化思维,就能达到康复的目的,同时利用人趋乐避苦的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