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师师预先在房中存贮的粮食油盐足以使她与蕙儿熬过这个冬天,只是蔬菜短缺,她们已经六七天没见一片菜叶了。这几日蕙儿出去,主要就是为了弄点蔬菜来吃。哪怕是觅得一点干菜腌菜或者烂白菜帮子,亦如获至宝。师师怕蕙儿频繁外出遇上危险,屡劝蕙儿暂莫出去,但蕙儿为让师师尽量吃得舒服些,仍是时常出门。

好在她为人机敏,看到金兵远远就能避开,这些天来进进出出的总算没出什么事,还给师师带来了不少外界的消息。师师听蕙儿进院的脚步声有点张皇,心里不禁咯噔一跳。近来坏消息听得多了,她和蕙儿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今日见蕙儿的神色非同往常,师师便知必是有噩耗了,却不承想是镇安坊遭到了血腥浩劫!那镇安坊虽然是个承欢卖笑的场所,但李师师自幼生长于斯,从被李姥姥收养至出居慈云观,其间在那里生活了二十多年。

水浒传故事浪子燕青(金兵欲捉李师师)(1)

可以说师师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和最难忘的传奇岁月,都是在那里度过的。因而在师师心里,是将镇安坊当作自己的老家来看待的。而那李姥姥,虽然有一般的老鸨身上都有的庸俗刻薄、见钱眼开的毛病,但她对李师师却的确是呵护有加、关怀备至。可以说如果没有李姥姥的刻意栽培,就不会有师师在汴京城里的花魁地位。教坊里的姐妹多年来与师师相处得亦很融洽,当京城的形势吃紧时,还有人专门去慈云观看望师师,劝告她早做应变准备。

这些恩德和情谊,师师始终是铭记在心,念念难忘的。如今闻知镇安坊发生了这样的惨剧,师师不禁悲愤交加,潸然泪下。正如张邦昌所料,师师得悉此信后,一没怀疑到其中设有圈套,二没置若罔闻作壁上观。她一面垂泪痛骂,说什么歹徒趁火打劫,分明就是那些禽兽不如的金兵造的孽!一面在心里就挂念着李姥姥和几个遇害姐妹的后事。

水浒传故事浪子燕青(金兵欲捉李师师)(2)

师师可以想见经过浩劫后的镇安坊是个什么模样,留在那里的姐妹们能保住一条性命就算不错,靠她们出钱去为死难者办理丧事,恐怕是力所不及的。那么就眼睁睁地看着李姥姥她们陈尸坊院无法料理吗?此事师师不知道则已,既然得知,绝难坐视。于是师师忍了悲声,拭干眼泪,就与蕙儿商议,要拿出身边的积蓄去安葬李姥姥等遇害者。

蕙儿与师师秉性相近,对仗义疏财为李姥姥等人办理后事毫无异议,但鉴于目前金人正在城里公开搜捕李师师,她建议此事师师不要出面,只须将银子交与坊中的姐妹们料理就是了。去送银子的事也不要师师亲自去跑,交由她代办即可。师师办这件事本不为沽名钓誉,将银子交给谁去料理皆无不可,只是若不能最后去向李姥姥送别一面,心下终是有些不忍。但几经踌躇,考虑到自己现在确实不宜抛头露面,她终于还是听从了蕙儿的劝说。

水浒传故事浪子燕青(金兵欲捉李师师)(3)

当下,师师检点出银子包裹好交与蕙儿,让她即刻送往镇安坊。蕙儿掖了银子要走,师师心里忽然泛起一阵莫名其妙的忐忑。她忙又将蕙儿唤住,颇有些担忧地叮咛道,你在路上千万小心,速去速回,切莫耽搁。蕙儿自信地点头道,蕙儿道熟,遇事自会随机应变,姐姐尽管放心好了。师师没再说什么,将蕙儿送出院子,掩了院门。可是不知为什么,心里边那股莫名其妙的忐忑一直在隐隐地翻腾着,好像在昭示着什么不祥的征兆。

水浒传故事浪子燕青(金兵欲捉李师师)(4)

师师勉力压制着自己不去胡思乱想,回到房里取出几件旧衣裳缝补,借以消磨时光,等待蕙儿归来。但是蕙儿此去便永远没再回来。送银子的事蕙儿倒是完成得很顺利。仗着道路熟悉,蕙儿穿小巷抄近道,很快便来到了镇安坊。昔日灯红酒绿、笙歌喧哗的香阁翠楼,如今已冷落颓败得如同冥界鬼市。李姥姥及几个遇害歌伎的尸体尚停放在一间厢房里,用白布单草草地罩盖着。幸得天气寒冷,尸体还未腐变。院里房中皆是冷清寂寥,留住在这里的歌伎已经不多。

蕙儿进了镇安坊,正四面巡视间,恰遇上了一个年纪稍长些的唤作思玉的歌伎,是个小班头。蕙儿知道她平素能管点事,人也比较厚道,便悄悄地唤她进了一间房子,将师师捐款安葬死者的事情托付给了她。思玉含泪接了银子,表示一定尽力把死者的后事办好。蕙儿道,那就拜托姐姐,在送葬时替师师姐和我多烧两炷香吧。事情办完,蕙儿未敢多耽搁,马上动身离去,却没走进来时的镇安坊正门,而是由后门绕了出去。然而尽管这般防范,仍没逃过张邦昌暗地布下的监视哨的眼睛。

水浒传故事浪子燕青(金兵欲捉李师师)(5)

张邦昌恐怕那些野蛮的捕役兵勇在擒拿李师师时动手粗暴,或借机猥亵,致使师师受伤甚或破相,令其在金人面前不好交代,特严令监视哨只须弄清师师的去向即可,拿人时必须报知他亲自到场,因此那些监视哨们不敢擅自动手。这时他们急速聚拢起来,交换了情况后,一方面分出人手跟定蕙儿,一方面即去驰报张邦昌。这些监视哨中是有人见过李师师的,对她的容貌有印象。

由于蕙儿的身材长相与师师相仿,他们处在较远的监视位置上辨不真切,又兼贪功邀赏心切,觑着大概其是那么个模样,便认定了这个来去匆匆的女子就是李师师,竟未想到找那思玉去讯问核实一下。不过他们的判断虽然有误,却是揪住了一条可靠的线索,只要能顺藤摸瓜跟踪到底,寻找到李师师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蕙儿这姑娘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水浒传故事浪子燕青(金兵欲捉李师师)(6)

这些天来蕙儿在兵荒马乱中出入来往,早已历练得极为机警老练,行路间那脊背上都是长着眼睛的。从镇安坊出去不久,她便本能地感觉到,身后似乎是有人在盯梢。经过驻足试探,她很快便确定了这一点。起初蕙儿以为跟在身后的是些有淫邪之意的市井下流之徒,便倚仗自己道路环境熟悉的优势,串街溜巷,连续拐弯,一般的跟踪者在她这种迷宫式的走法后面,不多时便会丢了目标。

然而张邦昌布置的这些捕役,都是些土生土长的京油子,对汴京城里大街小巷的熟悉程度并不亚于蕙儿。无论蕙儿怎么迂回,他们都能猜透她的意图,有时甚至能抢先一步到蕙儿欲至的巷口处守候着。蕙儿转来转去,见那几个闪闪烁烁的跟踪者既甩不掉,亦不上前对她动手非礼,只是非常执着地尾随着她,就感到事情可能不那么简单。那些人显然是另有企图。

水浒传故事浪子燕青(金兵欲捉李师师)(7)

什么企图?我蕙儿乃一介草民,既非朝廷政要眷属,又非商贾大户家人,有什么跟踪价值呢?莫非这些人是想通过我找到师师姐?几乎在这个念头从蕙儿心头闪过的同时,它马上便被肯定下来。除此之外,再也找不到其他的被如此跟踪的理由。蕙儿这时隐约地意识到,去镇安坊送银子,很可能是中了一个圈套。不过此时她没时间细想这个问题,她需要紧急考虑的,是如何应付眼前的局面。

看来欲甩掉身后的跟踪者是很难了,但是决不能将师师姐的隐身处暴露给那些人。怎么办?该将他们引向何处呢?急切中蕙儿陡然想起了城西由宋江赠予师师的那套房子。师师曾带蕙儿到那里去看过,还曾说过今后要将那套房子送给她居住,甚至将房院的钥匙都交给她保管了。蕙儿拿定了主意,就不慌不忙地又兜了几个圈子,将跟踪者引向了城西的那座院落。

水浒传故事浪子燕青(金兵欲捉李师师)(8)

跟踪者随后便将院落四周监视起来。未隔多时,张邦昌即率一彪人马赶到。那一日,张邦昌正在尚书省与几个降金的大臣议处金人交办的事务,闻报发现了李师师踪迹,大喜过望,马上宣布散会,要先去办妥捉拿李师师这件头等大事。经呈报萧庆批准,他便火急忙点齐了一队朝廷禁军,向城西赶来。这对宋朝的禁军自然已经是归萧庆统一节制的伪军性质了。

监视哨看到张邦昌到达,向其报告道,一切情况正常,“李师师”进了院子后没有再出去。张邦昌很高兴,命令部队散开将小院四面围定,他自己下了马走到紧拴着的院门前,亲自向里面喊话道,师师姑娘,我是当朝太宰张邦昌,可否容老夫进去一叙?蕙儿在院内冷冷地答道,张大人要找李师师,却是找错了门,这里没住着什么李师师。

结语

张邦昌笑道,姑娘不必打銮语了,你一进镇安坊的大门,便被我的人盯住了,一路跟随到这里,岂得有错乎?蕙儿听了这话,方知自己是被跟踪者错认成李师师了。她刚要回一句你们认错了人,话到嘴边又吞了下去。因为在这一瞬间她突然意识到,她此言一出,后果重大。(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