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那拉氏(清代《玉牒》、民国《清史稿·后妃传》均作叶赫那拉氏),是清朝末年的一位皇太后,为同治、光绪年间(1861年至1908年)清朝的实际统治者。她是咸丰帝妃,也是同治帝的生母。

慈禧临终回光返照(大清慈禧皇太后叶赫那拉)(1)

孝钦显皇后(慈禧太后)朝服像

慈禧出身于北京满洲镶蓝旗世袭官宦之家。1852年封懿贵人,后依次晋封至懿贵妃。咸丰帝死后,其子同治帝继位,被尊为“圣母皇太后”,抬旗入满洲镶黄旗。同年与慈安太后(东太后)、恭亲王奕䜣等合谋发动辛酉政变,铲除掌权的顾命八大臣势力,是为两宫听政。外人以“慈禧太后”、“圣母皇太后”、“西太后”称呼她。

慈禧照片

1900年,庚子事变发生,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携光绪帝等逃往西安,翌年《辛丑条约》签订后得以返回北京。此后慈禧开始推行庚子新政,废除科举制度。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病逝。在她死前一天,光绪帝也驾崩了。慈禧安排由醇亲王载沣的儿子溥仪继承皇位。葬菩陀峪定东陵。慈禧的侄女叶赫那拉氏则以光绪帝皇后的身份成为皇太后,徽号隆裕太后,实行垂帘听政。

慈禧太后是自同治、光绪年间大清帝国的实际统治者,包括前面与慈安太后的两宫听政,其掌权时间长达四十七年,在清代仅次于康熙帝与乾隆帝。统治掌权时长不仅超越唐朝武则天、汉朝吕后且超越大多数帝王;统治期间发动政变三次,立皇储两次。死后谥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莊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长度为大清皇后之最,亦超过大清开国皇后及孝德、孝贞(东太后慈安)二位咸丰帝的正妻。在慈禧太后死后四年,清朝覆灭,中华民国成立。

慈禧临终回光返照(大清慈禧皇太后叶赫那拉)(2)

定东陵明楼

慈禧的陵寝菩陀峪定东陵,营建过程前后持续了14年,耗银227万两,金碧辉煌、极尽奢华。1928年6月,军阀孙殿英藉演习之名,率其部下对慈禧的菩陀峪定东陵和乾隆帝的裕陵进行大规模盗掘。盗墓者将定东陵内的珍宝洗劫一空,甚至连慈禧口中所含的一粒大如鸡蛋的夜明珠都被挖走,此案即是轰动全国的“清东陵盗宝案”。在清皇室的呼吁下,民国政府派员调查此事。孙殿英对外宣称是报祖上孙承宗之仇,并将其中部分盗取的宝物贿赂宋美龄、孔祥熙等人,案件查办最终不了了之。寓居天津的溥仪只得派人将挖出的遗骨重新敛葬。后来溥仪在其回忆录里提及:祖母慈禧太后夜明珠被盗事,并改馈赠给某位民初权贵夫人(指宋美龄),让他耿耿于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