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

二十四节气小暑的习俗及其故事(二十四节气小暑)(1)

小暑

今日小暑。暑,即热,小暑也就是小热。此时物候上说,温风至,蟋蟀居宇,也就是说,风都是热的,蟋蟀都懂得躲到屋檐下,盛夏未至,但已气势逼人。

尽管暑热难消,但这个季节却因为“纳凉”习俗而格外雅致有趣。

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陆游这首《桥南纳凉》说的便是这夏夜独有之景,明月之下,诗人斜靠凉床,耳边有鸣笛,身旁有荷香,这样的场景,单是想象一下,已经觉得清凉、惬意。

如今,科技消弭了人们对气候变化的感受,带了更为舒适的感官体验,却也消磨了人与自然互动的乐趣。其实夏天就该有夏天的样子,而这个样子里,绝对不是只有带来凉风的空调。

二十四节气小暑的习俗及其故事(二十四节气小暑)(2)

小暑·风俗

小暑入伏

小暑与夏至相比,白天已经开始变短,气温却一直在升高,很多地区的平均气温已接近或超过30摄氏度,伴随着滚滚热浪,一年中最热的“三伏”也近在眼前。伏天是温度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时段,在小暑节气中,7月16日开始进入“三伏”中的头伏(初伏),今年的“三伏”长达40天。

二十四节气小暑的习俗及其故事(二十四节气小暑)(3)

小暑三候

小暑一候,温风至,说的是蒸腾的暑气袭人。小暑二候,蟋蟀居壁,指蟋蟀躲藏在阴凉之处。等到了大暑,蟋蟀长大了,不想再“面壁”了,就到野外嬉戏和争斗。小暑三候,鹰始鸷(zhì,凶猛),在古人看来,此时的鹰变得异常凶猛,杀气乍现。

二十四节气小暑的习俗及其故事(二十四节气小暑)(4)

食新晒书

节交小暑,我国各地有“食新”习俗,即吃新米、喝新酒。民俗中的“吃新”有“吃辛”之意,即把辛苦全都吃下去,期盼来年少受劳苦,风调雨顺,日子越过越好。此时节,民间还有晒书画、晒衣习俗。古时六月初六,若阳光充足,书生纷纷将书示日,令书页浸透光线,驱赶书虫。

二十四节气小暑的习俗及其故事(二十四节气小暑)(5)

一年中最热的日子要来了

在我国连续3天以上的高温天气

称之为高温热浪(或高温酷暑)

近期副热带高压异常强盛

申城未来十天气温较高

极端最高气温可达37℃或以上

妥妥的高温热浪袭来

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是

产生中暑以及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大家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温

另外由于升温迅速

空气中积聚了不稳定能量

午后容易出现局地雷阵雨天气

出门记得随身携带一把晴雨伞

二十四节气小暑的习俗及其故事(二十四节气小暑)(6)

小暑养生

二十四节气小暑的习俗及其故事(二十四节气小暑)(7)

天气炎热时

人容易烦躁不安、困倦乏力

而这易伤及人的脏腑

大家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要戒躁戒怒

保持心平气和,心情舒畅

让神经系统处于宁静祥和的状态

确保身心机能旺盛

以符合“春夏养阳”的传统养生原则

二十四节气小暑的习俗及其故事(二十四节气小暑)(8)

小暑至,荷花香

愿今夏,光阴静,万事安

来源: 上海新闻广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