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酒肆舞乐盛,大唐诗酒正年华才华风骚名声远,至今谪仙只一人,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网红吃货主播有多少?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网红吃货主播有多少(大唐网红主播和超级粉丝)

网红吃货主播有多少

长安酒肆舞乐盛,大唐诗酒正年华。才华风骚名声远,至今谪仙只一人。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42岁的“京漂”李白,作为大唐稳坐头把交椅的文艺主播在酒肆喝酒。醉酒而肆意,那可能是名满天下的诗人的恃才傲物、也可能是对钟爱他的粉丝们的一种姿态、更可能是他以此吸引他心中那个真正的榜一大哥的关注……

还是那年正月的一日,还是长安酒肆,这一天,醉酒的李白忘记带钱,旁桌的贺知章听完李白大唱《蜀道难》后,大笑三声,解下御赐金龟,权当酒资。这就是金龟换酒的典故,这就是大李白42岁的贺知章作为李白头号超级粉丝的闪亮登场,也成为他们知己忘年的传世佳话。正所谓,人世间的大悲大痛,莫过于生命还在,理想还在,知己却已不在。贺知章尽知李白抱负,作为知己的贺知章在此后两年中为李白的仕途奔走。终于在自己告老还乡前为李白谋得“翰林供奉”之职,李白终于有机会见到他心中那位榜一大哥——玄宗皇帝李隆基。只可惜,忘年知己贺知章在回乡途中病逝。那天,风雨大作,李白恍然大悟:原来他失去的不是一个肯为他“金龟换酒”的酒友,而是少一位人生旅途中足够欣赏自己、提携自己的知己。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惜好杯中物,今为松下尘。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中。

得益超级粉丝的推荐,李白于天宝二年(公元743年)秋,入侍翰林。可以说,玄宗皇帝给这位盛世大唐的大主播是礼遇的。李阳冰《草堂集序》中,有李白奉京的情景描写:天宝中,皇祖下诏,征就金马,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谓曰:“卿本布衣,名为朕知,非夙蓄道义,何以及此?” 置于金銮殿,出入翰林中。可这件事,把我们大主播给弄懵了,可以说,李白的才华的确出类拔萃,可对于开创了盛世的玄宗李隆基而言,他把李白只看成是个道术精湛的异人,也把他看成是个能谱曲写歌艺人,更是看做可以装作门面的外交能人(李白精通多国语言和文字)。可以说,李白误会了这位心中的榜一大哥的想法了,他自以为是地认为“愿为辅弼”的真正理想将要实现了,可等来的只是惆怅与寂寞。

李白为杨玉环写《清平调》的故事,就能看出端倪和实相,如其一所写: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而留给后人津津乐道的力士脱靴、贵妃研墨、李白醉书退蛮夷等典故,事实上不是真实事件,至少是有加工、艺术虚高的可能。

李白是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玄宗“赐金放还”离开长安的,而杨玉环是天宝四年(745)七月被册封为贵妃的。所以,李白作为翰林供奉为杨玉环赋诗的时候,杨玉环还不是贵妃,而是太真观的女道士。只是那时,宫廷中他们的实际关系已经人尽皆知了,所以李白赋诗,实际上也难以措辞。而大诗人李白果真不是盖的,他在诗中回避了世俗的口味,抓住杨玉环美丽做文章,“国色”将其与“名花”对照,相映生辉;又顾念了其道士的“女仙”身份,将其想象为“女神”,退去人间的凡尘气息,呈现出高贵华丽、冰清玉洁的美感。也同时辅以自己道士、谪仙人的雅号。

也就是公元744年,奉李白为自己超级偶像的屌丝诗人杜甫初到长安,见到了长自己11岁的李白。后世文坛常如此形容李杜的这一次见面:“四千年历史里,除了孔子见老子,再也没有比李杜会面更重大、更圣神、更有意义、更值得纪念了”。这年秋,李白要离开长安了,天子赐金放还,放还哪里,随已自由。李白仗剑天涯诗酒侠,杜甫倾金共眠榻。杜甫陪伴李白跋山涉水的时候,李白内心是失落的。所谓他乡染疾、知己亡故、事业受挫、意志消沉,亲人不在旁,庆幸的是李白遇到了杜甫。

“白刃仇不义,黄金倾有无。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杜甫对李白的敬重、仰慕,杜甫倾其全部身心给予了李白全部的付出。往后余生,李杜的名号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历经千年,不曾分开。知己是什么,己会自己知。纪伯伦曾说,“和你一起笑过的人,可能把你忘掉,陪你一起哭过的人,永不忘怀”。李杜之初见,新粉终于见大咖,心怦然。李杜之再见,知己难言,对望眼。李杜最后见,李下狱泪湿眼,还须拖言。李杜见不得,少陵执笔书知己,不自已。

安史之乱,之于大唐王朝而言,绝对是场灾难。一切得美,一切得好,毁于旦夕。对于文艺主播李白而言,人气抵不过战争的摧残。战争过后,人们想到的是生存,是避乱,再也没有那恢弘盛世下的那种文艺情怀了,更少了附庸诗曲文艺的那批文艺青年了。当然,这时候,经历了这么多的李白同样明白了这个道理。

天宝15年( 公元756年),避世庐山的李白又面临着一次入仕辅国的机会。玄宗十六子,永王李璘三度造访李白。晓以大义,请求出山辅助,声称玄宗敕诏,江南、山南、岭南,黔中四路节度采访等使可就地募兵勤王平叛。永王募兵于襄阳,邀谪仙以辅之,帅勤王勇师,北上荡寇。李白再次燃起了他的报国雄心,加之他那个心中的榜一大哥此时还落难在蜀都。能在迟暮之年干一番惊天地之大事,再展报国之理想,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可以说,李白是勇往直前的,也是义无反顾的。可惜,天意始终对这位才华横溢的大诗人不够眷顾,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场大灾难。这次,李白是站错了队,永王李璘被刚即位为新皇帝的李亨认定为叛军。李白在辅助永王期间难免写了不少歌功颂德永王的诗作,李白受到牵连被下了牢狱,危在旦夕。

这时候,谁来救这位交友满天下的大诗人李白呢?前面我们说李白知己三个半,就因为在这里最有可能救李白的高适没有救下李白。所以高适就只能成为李白半个知己了,高适是李杜携游那几年的同行者,也得到李杜的充分的认可,视为挚友。这时李白下牢狱,而看管李白的狱官就是高适。然而,李白所犯乃大罪,此时的高适为了仕途选择了沉默。而那位在安史之乱下饱受艰辛的杜甫呢?正四处谋划着如何拯救李白,可惜他位卑言轻,无能为力。在高适通融下,杜甫见得李白一面,李杜也只能对眼落泪,无言想象今后的结局,大有李白向唯一见得面的挚友交代后事之景象,牢房内的李杜见面情景,着实凄凉。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贺知章早逝,杜少陵无力。那些李白斗酒吟诗的朋友呢?岑夫子、丹丘生、汪伦……在李白那么大的朋友圈中,没有人想到,出手的是他。

至德2年(757),浔阳城(今江西九江),当李白从高适的牢房浔阳监狱中被请出来的时候,李白见到的是一位魁梧将军。“您还记得并州军营外的法场吗?”恍惚间,这位落魄的大主播从记忆深处找到了这张面孔。还是开元23年(公元735年),也就是22年前,李白游历并州(今山西太原),遇见了尚未成名的郭子仪,当时郭子仪触犯刑法,有性命之危。千钧一发之际,李白不惜一掷千金,并亲自出面为其开罪。当时的李白,早已是全民追捧的“大唐首席诗人”,作为大咖,他的面子还是很管用的,所以,李白顺利救下了郭子仪。对于仗剑天涯、古道热肠的李白来说,这原本是他游历生涯中再平凡不过的插曲,未曾想多年以后,这个不经意间救下的军人,竟成了他的续命之药。

这个事件相比李白其他广为人知的故事而言,确实是真实的。其实,真实中郭子仪比李白大四岁,只是李白成名早,寿命短,主要事件大都发生于安史之乱之前,而郭子仪成名晚,寿命长,主要有功于平定安史之乱的军功,事迹都发生于之后的中唐。李白与郭子仪的相识,完全是历史的偶然,或者是命运的安排。而郭子仪是唐朝名将,自然有史书记载。《新唐书》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好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史书之记载是对于李白和郭子仪两人22年互救之谊的最好写照。

至于之后,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遭遇关中大旱,朝廷大赦天下。这也许也跟郭子仪有意在朝廷斡旋帮忙是离不开关联的吧?总之,李白在走到白帝城被放还而作下千古绝句《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视郭子仪为知己,后世人也以李白视角说李白知己三个半,就是贺知章、杜甫、郭子仪加半个高适。可是,我要说的是,22年前,郭子仪已经视李白为知己了,而只是社会现实在什么时候都一样,一个没有逆袭的屌丝视一个网红大咖为知己,那哪能被世人记得和知道呢?而能成为郭子仪般完成人生逆袭的又能有几个?而我们要珍惜的是知己真正在每个普通平凡人心中的分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