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真正的太极拳(揭开太极拳发劲的神秘面纱)(1)

揭开太极拳发劲的神秘面纱

作者马权友

太极行拳要求身体节节放松,而发劲是节节贯穿。太极拳谱就说“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这说明发力时,手、脚、身一处动,处处皆动,而不是手臂或肩肘等局部的运动或发劲。

提到节节放松和节节内劲贯穿,会让人联想到火车的驱动。发动前是节节放松的,起动时是节节贯穿用劲的。其实我们人身犹如一列火车,是由一节节的车厢连在一起的,肩、肘、腕、胯、膝、踝等关节就是人体车厢的主要连接处。太极拳运行时,人体各个部位,在心、意、气有机统领下,协调一致,动则俱动,静则俱静。这正是太极拳所强调的核心内容的放松与整劲。《拳论》就言: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穿。

那么,放松和发劲有规律可遵循吗?这里我探循一下"节节松和"节节劲"。

放松和发劲都是节节畅通和贯穿的。放松由上往下,松沉到脚下,发劲由下向上,劲发于脚,行于腿,主宰于腰,运达于梢节,节节贯穿。就全身而言,根节脚足是劲气的发源地,中节腰腹是劲气的含藏启动处所,梢节手臂是劲力的发出点。

提到节节放松,让我想到人们处理房地基进行人工砸夯的情景。人们用力将夯高高举起,然后放松手臂和肩,往下松抖,如太极拳松肩坠肘,以丹田之气催劲,贯于夯石,其冲击力大于手用力将夯石硬压下去。这说明,劲是往下松出来的。

提到劲的节节贯穿,我又想到小时候在农村看到车把式挥鞭赶马的情景。赶马鞭子的鞭杆是用有弹性的细竹竿合股坾成,最后绑上一截更细更有弹性的细竹枝,再系上鞭绳,鞭绳末端再系上细鞭梢。车把式抽鞭子时,首先放松,在空中揺动鞭子,使鞭杆、杆稍和鞭绳、鞭梢松展,然后将身上的劲送到杆、绳、稍,形成节节贯穿的一条龙整劲,最后再用劲冷脆抽击。车把式一声"驾",鞭子"啪"一响,马便走起来。

我们再回来说火车,火车的启动是由火车动力功能驱动的,而太极拳内劲也有驱动开关,这个开关就是让丹田内气爆炸。气炸波击四肢,传到地下的气劲又靠脚下地面反作用力让劲上升,使气贴背,再前棚送至手臂。这才有“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之说。拳经云:“气不由中心丹田出发,则气无所本而失于狂妄,必至失败,此内劲之不可研练也;果能研练至此,则神乎其技矣。”足以说明丹田气炸在发劲中的关键作用。

丹田内气膨涨爆炸要在意念引领下进行,要凭意念"后撑命门",这样才能做到“意到气到”,气到劲到。正所谓: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心为令,气为旗,整劲发放,一股以腰为主宰,由腰到胯、到膝、到足,另一股由腰到脊、到肩、到肘、到手。

这种发劲方式,体现在身体的姿势上,表现为行拳立身中正,含胸拔背、松肩坠肘、吊顶垂裆,关键是“主宰于腰”。发劲时,通过命门向后撑挺,使腰的自然向前弯曲的生理现象,由曲变直,内气贴背,拔背成弓,劲棚两臂,贯到掌指,增加了身上的棚劲。这样以往,拳架必端庄,内劲必十足,柔中必寓刚。

(本文作者马权友)

(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十大真正的太极拳(揭开太极拳发劲的神秘面纱)(2)

马权友:全国公安文联作家、天津市作家、天津滨海摄影家会员、中国武术协会会员,中国武术七段,陈式太极拳十二代传人,多次在天津及全国太极拳剑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央视新闻频道曾播太极爱好者马权友。国家级杂志《中华武术》多次刊登马权友有关太极拳理论文章。想学正宗太极拳找马权友

十大真正的太极拳(揭开太极拳发劲的神秘面纱)(3)

太极拳名家马权友公益免费传授:

为全民健身做贡献公益免费传授:

1、陈式太极拳56式

2、陈太极剑49式

3、八法五步太极拳

4、24式太极拳

5、42式太极拳

6、42式太极剑

7、武当太极剑

二、拜师收徒传授:

1、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2、陈式太极拳老架二路;

3、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

4、陈式太极拳新架二路;

5、王西安太极散手48式;

6、马权友太极散手48式;

7、马权友太极推手24法。

网上搜索马权友,用短信、微信、抖音、快手联系留言。

十大真正的太极拳(揭开太极拳发劲的神秘面纱)(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