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馊主意,就是采取不靠谱、离奇的办法来解决问题。而历史上从来都不缺这样的案例。这些馊主意花样百出、屡见不鲜、甚至有些搞笑,但无一例外,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01

馊主意有哪些 历史上的馊主意(1)

▲郑国渠地图

战国末期,经过商鞅变法和几代君主的励精图治,成为天下第一强国,对东方数国进行了不间断的征伐,大有一统天下的趋势。

山东六国可不想坐以待毙,想出各种办法来弱秦。

韩国想消耗秦国国力,就派遣著名的水利工程人员郑国为间谍,游说秦国在泾水和洛水(北洛水,渭水支流)间,穿凿一条大型灌溉渠道。这个水利工程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三百余里余里。在全靠人力和畜力的年代,这是一个极其浩大的工程。

韩国的目的就是利用这样的大型工程,来消耗秦国的人力和财力,让秦国无法向东进行大规模军事行动。

经过十余年的努力,郑国渠终于修建完工。

根据《史记·河渠书》记载:

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用含泥沙量较大的泾水进行灌溉,增加土质肥力)四万余顷(折今110万亩),收皆亩一钟(折今100公斤),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

郑国渠的完工,实现了沃野千里,粮食产量大大提升,极大地提升了秦国的国力,让秦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有了强大的后勤保障。

比较喜剧的是,其实在施工过程中,韩国“疲秦”的阴谋就已经败露,秦王大怒,要杀郑国。郑国说:“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汉书·沟洫志》。经过思考的秦王不仅没有杀郑国,还让他继续组织施工,直至工程的最终完成。

而秦国在统一东方六国的过程中,第一个消灭的就是韩国。

馊主意有哪些 历史上的馊主意(2)

▲今日郑国渠

02

毛羽健,崇祯朝官员,官至御史。

此人非常惧内,其在京为官,老婆不在身边,所以在京养了小妾。哪知,这个消息被老家的老婆知道了,杀到京城,对其一阵羞辱,让其罚跪。

毛羽健痛定思痛,认为是有了那些大大小小的驿站,老婆才能从千里之外的老家快速到达京城捉奸。于是他奏请崇祯帝废除驿递制度。

驿站,是传递政府文书、飞报军情、转运军需物资的重要场所,关系重大,崇祯得到奏章也一时拿不定主意。

毛羽健有个亲戚刘懋在刑部当官,为刑科给事中。他便说服了刘懋也上书建议崇祯撤裁驿站,节省费用,缓解财政危机。

崇祯这个时候是刚刚继位不久,意气风华,决议实行驿站改革,全国有三分之一的驿站被撤,同时也意味着大量的驿站工作人员失去了岗位,沦为无业人员。这些被裁的人员,他们失去了收入来源,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其中,有一个被裁的人,叫李自成。

馊主意有哪些 历史上的馊主意(3)

▲李自成

03

馊主意有哪些 历史上的馊主意(4)

▲土木堡之变地图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瓦剌部落首领也先领四路大军大举进犯明朝。

消息传到京城,当权宦官王振不顾多位重臣的劝阻,力劝明英宗亲征。但明朝大军到了大同之后,王振得知瓦剌军力强悍,心生害怕,下令大军撤退。

最初,王振想从紫荆关退兵,以便途经他的家乡蔚州,让英宗驾幸他的府第,向家乡父老显示自己的威风。

大军走了四十里,王振忽然想起,大队人马经过蔚州,一定会损坏他家乡的田园庄稼,于是,又改变主意,火速传令改道东行,向宣府方向行进。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明朝大军如果走紫荆关,会更加远离也先的大军,安全系数会高很多。大同参将郭登和大学士曹鼐等向王振建议说:“自此趋紫荆关,只有40里,大人应该从紫荆关回京,不应再取道宣府,以免被瓦剌大军追及”。王振不听,一意孤行,坚持折向宣府。

明军就这样迂回奔走,耽误了宝贵的时间,直到8月10日才退到宣府。

这时,瓦剌大军已经追袭而来。王振紧急之下,派军断后,自己簇拥着明英宗向怀来、居庸关方向撤退。

13日,明朝大军退到土木堡。

这里离怀来城仅20里,随行的文武官员无一不主张进入怀来城宿营。

但此时还有1000辆辎重车没有赶到,这些都王振搜刮来的财富,王振坚决不允,大军遂在土木堡扎营。群臣心急如焚,兵部尚书邝埜不顾性命,单身硬闯英宗行殿,力劝英宗进入怀来城,而英宗只信王振一人。

14日,也先大军赶到,包围了土木堡,明军数十万大军全军覆没,明英宗被。这就是明朝历史上有名的“土木堡之变”。

若干年后,明英宗复辟,仍然思念王振不已,下诏为其正名,并以香木为王振雕像,祭葬招魂。在京城智化寺北院为王振建立旌忠祠,以祭祀亡灵。

英宗也真是“有情有义”,只可惜了那些战死疆场的数十万大明将士。

馊主意有哪些 历史上的馊主意(5)

04

韩国派人建议秦国修水利工程,本意弱秦,没想到秦国却因此更加强大,而秦国第一个消灭的就是韩国。

崇祯裁减驿站,节约费用。但却对大量的被裁人员不闻不问,任其自生自灭,这些走投无路的人很多都参加了义军,参加到了埋葬大明的队伍中。

王振劝英宗亲征,在撤退的过程中,又多次更改撤军路线,不听劝阻,质疑在土木堡扎营,导致数十万大军全军覆没。

馊主意,害人害己,最终苦了的,还是老百姓。

参考文献

《史记·河渠书》

《汉书·沟洫志》

《明史·卷三百九·李自成传》

《明英宗实录》

《明史纪事本末·卷二十九·王振用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