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的郑州女孩张满月下定决心要去做切胃手术,她想通过这种方式减重。
2019年9月,那时候她重67.5公斤,高1.63米,而BMI(身体质量指数)还没有达到27.5的手术标准。她担心自己不够胖,怕医生拒绝手术,因此专门把自己吃胖了2.5公斤。
电影《瘦身男女》剧照
为了切胃减肥而狂吃增重的那几天,她觉得自己“好像有病了,还是心理疾病”。
准确地说,切胃手术,应当叫做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简称LSG,是一种以缩小胃容积为主的术式。医生会在手术过程中切除胃底和胃大弯,只保留大约1/3的胃,以此达到减重和缓解2型糖尿病的目的。
2018年7月,曾经的“中国第一胖”王浩楠通过LSG手术,在10个月内减重181.5公斤,诸如此类的“成功减重”案例给了张满月们信心。而有时候,代价是沉重的,比如2019年8月,大连一名男子就为一场失败的切胃手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术后他出现了高烧、抽搐等症状,术后第五天便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去世。
缩胃手术后去世的大连男子尸检报告单(图源津云锋声)
但对于张满月而言,变瘦的渴望足以压倒风险。
她的体重没能达到推荐进行手术的标准,医生团队劝退了好几次,想让她放弃手术,甚至在她已经被推进手术室脱光衣服后,仍然表示如果没考虑好,手术可以当场取消。
可她毫不动摇。她对南风窗记者回忆起当时的心态,说:“我是百分之百要去做这个手术,就是一门心思地,我要去做这个手术的。”
没瘦下来的女孩医生护士试图劝阻张满月的时候,说得最多的话是,“你真的想好了吗?你确实不重啊”。
张满月当然知道,代谢科里多的是100公斤以上的“病人”。但当她反问“我确实也不瘦,对不对?”的时候,对方才噤了声。
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她那种想要瘦下来的渴望。
张满月(受访者供图)
她的爸爸曾经说她“胖得像猪”,说她长了双大象腿,一副水桶腰。讲这些话的时候,他用的是开玩笑的语气,但张满月还是在其中感受到一丝真实存在的嫌弃。
她几乎从不反驳,渐渐习以为常,直到出国念书,跟同学们讲起来这种经历,从大家的反应里,她才意识到,“作为父亲,他开这样的玩笑,可能是不太合适的”。
对于体型正常的女孩来说,逛街常常能取悦她们,但对张满月来说不是。在商场里,她经历过无数次被他人刺痛的时刻。往往是她走进一家服装店,想要看看有没有心仪的款式,店员瞟一眼她,只说,“你不用试的”。
这个时候,如果张满月看见对方是直视着她的眼睛在说话,她会觉得稍微好受一点。她最讨厌的,是店员扒拉着货架上的衣服,看也不看她一眼,就说,“没有你的号”。
她在自己的墙上贴着两句话,一句是“HAVE CONFIDENCE(保持自信)”,一句是“You are beautiful(你很美)”,她想通过这种心理暗示进行自我捍卫。但那远远不够。对她而言,瘦下来,仿佛才是最终的出口。
张满月(化名)贴在墙上的便签写着“HAVE CONFIDENCE”和“You are beautiful”(图源受访者)
她曾经尝试过断食减重。连续三天不吃饭,只喝水,第四天开始吃一点水果,恢复到正常饮食,一星期后再如此循环。第一天尝试断食,她躺在床上几乎没有动,到了第三天,上下楼梯的时候头晕眼花,饿得腿都发软。
也曾有四个月的时间,她每天都高强度地运动。泡在健身房,跑上五公里,游泳一小时,再跳一套踏板操。4个月里她减掉了7.5公斤,但体重进入平台期,再也不往下掉。此后她没有时间再集中运动,数字又开始回升。
最终,在2019年9月,她选择通过切胃的方式去减重。
手术前一天晚上,张满月被叮嘱喝下了将近5升电解质溶液,也就是泻药。她不断地跑厕所,将肠胃排空,此后只能喝水,不可进食。
进行手术时,医生在张满月的肚子上开了4个孔,肚脐处有一个,左侧上下各有一个,她听医生说,那会用来插入照明灯、腹腔镜镜头和切割吻合器,而右侧的孔还要更大一点,切除后的胃会从这个孔里取出。
2019年版《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治疗指南》)梳理了LSG手术的操作要点,医生会从距离幽门(胃下端出口)2到6厘米的位置开始切割,一直向上,完整保留贲门(胃上端入口),但完全切除胃底和胃大弯,只剩下一个垂直的、香蕉状的小胃。
张满月(化名)进行手术后切下来的胃(图源受访者)
术后,张满月喝了将近一周的汤,不能吃其他食物,喝水只能小口喝。手术半个月后,她的体重降到了65.7公斤。
切胃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最初,她早上喝水都觉得难受,起床得慢慢坐起来,起得急了会头晕眼花,随着时间推移,这些不适的症状逐渐消失。
只是她的食量变得特别小。一盒“合味道”杯面,她只能吃下半杯,但饿得快,一两个小时之后,再把剩下半杯面吃掉。喝水不能喝太多,吃饭不能吃很急,否则会想吐,就算吐不出来,胃里也一直反酸。
但一年过去,张满月的体重最终没有降下来,现在,那个数字仍然接近70公斤。
没人能给出确切的原因,她猜想,也许是基数不够大吧,又或许是身体的适应能力太强,还有可能是因为她没管住自己的嘴。唯一让她宽慰的是,虽然没能瘦下来,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个数字好歹没有继续上涨。
最后一根稻草但张满月的经历并不能代表故事的全貌。
温必善是在2013年做的LSG手术,那一年,他38岁,是当时的“柳州第一胖”。手术之前,他最重时曾达到235公斤。
《治疗指南》在介绍LSG手术适应症时,建议BMI值大于37.5的单纯性肥胖病人“积极进行手术”。从这个层面上来讲,相较于张满月,温必善似乎更应该被称为LSG手术的受众。
他的肥胖遗传自父母,小学毕业就已经长到75公斤重,校服没有他的尺码,要作为“特殊体型”,去量身定做。
电影《瘦身男女》剧照
在温必善的生活里,跟“凳子”相关的问题,最让人头疼。
他把家里凳子坐坏很多张以后,家人为他特制了一个,用三角形的角钢去做,凳子本身就重达二十几公斤。但出门在外多有不便。去外面吃早餐,人家的凳子,他不敢坐,肯德基的桌子和凳子连成一体,他坐不下,去茶庄玩,塑料椅要摞上三四张,他才敢落座。
2006年以前,他的体重维持在150公斤左右,但那年,他的妻子因脑瘤去世,此后一两年间,他体重暴涨,渐渐超过了200公斤。
温必善曾经的体型(图源受访者)
父母看他难过,也不敢叫他做什么事,他自暴自弃,除了吃和睡以外不考虑其他,任由身体像气球一样鼓胀起来,最后胖到甚至没法把自己塞进货车的驾驶室里,连车也开不了。
但直到2011年,温必善才意识到,肥胖不仅会禁锢他的生活,还会危及他的性命。
当时,广西柳州流传有“三肥”的说法,为首的“老肥”是一个叫卢建明的人,温必善是当时的“二肥”,两人因胖结缘,关系很好。
那年6月1日,温必善接到电话,人家告诉他,“老肥”卢建明,死了。
卢建明患有严重的心功能衰竭,6月1日那天病发,他被消防、民警、医护等十多个人从窗户抬出去送医,最终还是没有抢救回来。他去世后,温必善才成为真正的“柳州第一肥”。
4个月后的一天晚上,温必善做完饭给两个女儿吃,他当时觉得,“好困”,饭后准备上床睡觉。8点左右,他的呼吸越来越急促,“只能出气,不能进气”。被紧急送到医院时,他被诊断为急性呼吸功能衰竭,随后又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医院连续下了3张病危通知书。
那一次,他在重症监护室躺了20多天,此后,他每晚入睡都必须戴上呼吸机,防止他在睡梦中呼吸暂停而死去。
温必善曾经花过2万块去做按摩减肥,配合节食,一年内他瘦了100斤。
电影《瘦身男女》剧照
早餐喝一杯脱脂牛奶,加两个鸡蛋,不能吃蛋黄。午餐吃2两鱼肉或者鸡胸,鸡鸭肉不能吃皮,再加一点黄瓜,不能水煮,只能蒸。晚上吃黄瓜加苹果,或者一个西红柿。整天不可以吃米饭。晚上他常常饿得直流清口水,根本睡不着。
这样的饮食维持了一年,胃坏掉了。胃酸分泌过多,他被诊断出严重的胃溃疡。停止节食后,第二年,甩掉的100多斤全部反弹回来。
2013年,温必善前往广州做LSG手术,医生最终切掉了他90%的胃,手术的创口只是肚子上的3个小孔,术后第二天他就可以下床走动。
他的主治医生戴晓江至今还记得,当年温必善来找他做手术的时候,像是抓住了生命里最后一根稻草。
“他(指温必善)全家所有生活来源是靠父母开个小超市,养五个人,还有两个小孩要读书,最关键是他是重劳力的时候,他是个负担。可以想象这个家庭是没有希望的。”
切胃后,他的食欲和食量同时变小,最初的一个月,喝水时只能用瓶盖小口喝,喝得急了会想吐。但身体逐渐适应变化后,体重迅速下降,半年后再复查,他减到了132公斤。温必善觉得自己的时间像是在逆流,“(术后)跟以前相比,好像一个是青年人,一个是老年人”。
他接管了父母的小卖部,渐渐把生意做得红火起来,把门面拓展成了超市。夏天的早上,他6点多就会起床,一直忙到深夜11点才关门,好像身体里有用不完的力气。
如今的温必善(受访者供图)
7个年头过去,他现在的体重是81.5公斤。
切胃减肥的人们温必善的主治医生,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甲乳代谢外科主任戴晓江告诉南风窗记者,减重代谢手术发展至今,已经非常成熟。手术一般分为胃旁路手术和胃袖状切除术,胃旁路手术需要进行100分钟左右,胃袖状切除术只需要40分钟,通常情况下,伤口的出血量在20毫升以内,术后病人当天就可以下床走动。
“胃旁路手术是比袖状胃手术要复杂很多的术式,所以现在中国80%以上(减重)手术都是袖状胃切除术。”
减重手术同时会缓解病人的肥胖伴发症,比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睡眠呼吸暂停等。但并不是每一位肥胖的人都适合进行手术。
戴晓江说,身体状况过于糟糕的人,手术风险太高,不推荐做手术,另外,继发性肥胖患者也不适合手术,比如长期服用激素或者垂体瘤导致的肥胖就被称为继发性肥胖,这种肥胖的病因不在胃部,而减重手术只适合“单纯性肥胖患者”。
美国真人秀《超级减肥王 第十六季》选手合照
不过,就算是对于完全适合进行手术的人,风险仍然存在。
今年8月,戴晓江接诊的一名病人在术后第二天开始出血,病人的血压从170掉到45,后来检查发现,手术时用超声刀闭合的小血管在过高的血压之下被冲开了。他们给病人输了3000毫升的血,通过保守治疗稳住病情,然后在一天之内开刀找到出血点,重新缝合,最终才把他救回来了。
术后病人胃容量缩减,如果不遵医嘱补充营养素,后期会出现营养素缺乏的风险。曾经有个病人在手术一年后找到戴晓江,说自己出现了贫血和异食癖的症状,“天天要吃土,像上瘾一样”,一检查,才发现他体内缺乏铁和锌。
但相比于手术的痛苦和风险,让戴晓江印象更深刻的,是病人承受的的社会心理创伤,而且,这种创伤在女性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
有个读高中的女生,身体发育过程中没有注重饮食管理,发胖到了90多公斤,同学们天天叫她“肥婆”,她渐渐变得自卑,拒绝跟任何人交往,患上边缘型人格障碍,最后退学了。
电影《美女的烦恼》剧照
她刚见到戴晓江的时候,不愿意跟他说话,就连他们面对面坐在一起的时候,女孩也要把话讲给妈妈听,再由妈妈转述给戴晓江。
还有一个20来岁的女孩,1米6左右的个子,80多公斤重,同事们总笑她胖,最后她选择通过吸毒的方式去减肥,体重最终降到50公斤,但人也随之废掉了。
戒毒之后,她跟妈妈说要去切胃减肥,遭到拒绝后她只讲了一个理由:如果不同意,迟早有一天还会再去吸毒。
戴晓江觉得,对于真正肥胖的人群,减重手术是给了他们一个“从零开始”的机会,能够让他们恢复到正常的体重,但如果术后不注重培养自己健康的生活习惯,复胖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人生重启一次,路该怎么走还是靠你自己,你要走得不好的话,你可能还会再次成为一个失败者。”
今年8月中旬,娱乐圈颇有名气的经纪人杨天真发布了一段视频,透露自己即将进行切胃手术。很多网友无法理解,认为手术的风险过大,围绕切胃产生的讨论又将杨天真的名字推上了微博热搜。
杨天真进行切胃手术后发布的微博
但切胃减肥这件事,冷暖自知。那些蜂拥而上的人们,或许还没来得及审慎考虑手术潜在的风险。而那些体型正常,远远观望着,规劝“胖友”后退的人们,似乎没见过那些因肥胖受到歧视后失去自信的面庞,也未曾见过因肥胖而流逝的生命。
而戴晓江见过。
有个从河南找来的病人,有150多公斤重,本来,他已经提前3个月联系了戴晓江,但一直犹豫,3个月里他体重增长了20公斤,身体极度糟糕的时候他才来了医院,入院次日,因为急性呼吸衰竭和肾衰竭,去世了,这一年,他36岁。
他的妈妈第二天从河南赶来,一头苍白的头发,没有说任何埋怨医护人员的话。她只是摸着他的头,她说,儿子,我们回家。
(应采访者要求,文中张满月为化名)
作者 | 南风窗记者 赵佳佳
编辑 | 黄靖芳
排版 | RO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