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教育乃是国之根本,国家的未来不仅系在正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的青年身上,也系在正蓬勃向上的少年身上。

而这些孩子们正处于对世界极其好奇的状态,需要好好地引导,这就是教育的作用。

荷塘月色是什么时候开始学的(高一课本里的荷塘月色)(1)

课本作为他们最容易接触到的书籍,其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应该经过严格的筛选,即便是名家的作品,也要怀着严谨的态度。

曾经课本在家长的心中就是权威的存在,但是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本着尽信书不如无书的精神,很多人对于书中他们所认为的错误和不合理的存在都开始勇于提出自己的质疑。

当然这些质疑有些有理有据,而有一些就纯属于胡搅蛮缠,是大人们想得太多。

荷塘月色是什么时候开始学的(高一课本里的荷塘月色)(2)

就比如说有专家曾经质疑过朱自清的《背影》不应该登上语文课本,因为他父亲的行为明显地违反了交通规则,这就属于没事找事儿。

而不仅仅是《背影》,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也引发了争议,有人认为他的这篇文章并不适合孩子们阅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朱自清和《荷塘月色》

朱自清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他对文字有着极其精准的把控力,他擅长于融情于景,将充沛的情感巧妙地融入于对风景的描写中。

荷塘月色是什么时候开始学的(高一课本里的荷塘月色)(3)

他的文字是朴素的,但是这一份朴素却能够直击人的心灵,就像《背影》中对父亲翻越站台的描写,无不让人对父爱的伟大潸然泪下。

他的散文带着极重的个人色彩,这种色彩会随着他的心境发生变化,心境是明媚的他的文字自然也是色彩鲜艳的,反之文字则会是灰暗的。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在清华大学任教时写下的,写下这篇文章之时,朱自清的心情是沉重的,因为社会的动荡,朱自清陷入了一种矛盾之中。

荷塘月色是什么时候开始学的(高一课本里的荷塘月色)(4)

他感到愤懑,为自己,更为这个国家,可同时他又感觉到自己的无能为力,即便是名家,在时代的洪流下也不过一粒尘埃。

所以他只能将自己的心情化为文字,写下了他月夜散步时看到的荷塘美景,而对景的喜爱是表层,对现状的不满和对自由的渴望才是他真正想表达的。

《荷塘月色》无疑是一部优秀的作品,不同的人读过之后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它也成为了抒情散文中的名篇。

荷塘月色是什么时候开始学的(高一课本里的荷塘月色)(5)

但是对他这篇文章的质疑之声一直此起彼伏,其中不仅有文学大家的质疑,还有家长们的疑惑。

对《荷塘月色》的质疑

对荷塘月色的质疑一直都是存在的,很多人都认为它所体现出来的文学价值并不足以支撑它它现在所拥有的追捧。

荷塘月色是什么时候开始学的(高一课本里的荷塘月色)(6)

就比如余光中先生,他的思乡名作《乡愁》也是无数人铭记于心的优秀诗篇。

他曾经专门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就叫做《论朱自清的散文》,在这篇文章中他表达了对《荷塘月色》的质疑。

他认为《荷塘月色》这篇文章使用比喻的次数太繁,且大多的比喻太过直观,完全失去了散文所应该拥有的朦胧含蓄的美感,不是一篇合格的散文。

荷塘月色是什么时候开始学的(高一课本里的荷塘月色)(7)

在余光中看来,朱自清的这篇文章水平不算太高,再浓烈的感情在他的文字下也略显平淡。

除了余光中之外,莫言对荷塘月色的评价是“行文不自然,病态唯美”,这个评价可以说是略显严厉了,随后莫言指出了朱自清行文中的三个缺点。

第1点是病句的问题,第2点是整篇文章太过于平淡,第3点就是比喻的滥用。

荷塘月色是什么时候开始学的(高一课本里的荷塘月色)(8)

因为当时白话文刚刚兴起,也正是处于一个摸索的阶段,倒是可以理解,他们这些名家是从艺术文学的本身去看待朱自清的作品。

后来质疑这一篇文章的声音,不再限于这些文字工作者,家长们也开始表达自己的想法。

他们是觉得《荷塘月色》中一些文字的描写太无露骨,并不适合三观还未完全形成的孩子们阅读,有一些较真的家长就直接说了别叫孩子们学。

荷塘月色是什么时候开始学的(高一课本里的荷塘月色)(9)

家长们的质疑之声一直以来都围绕着书中的8个字“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联系上下文我们可以得知,这是在形容荷花的亭亭玉立,很多的作家认为他的比喻不恰当,而家长们则是认为这句话有一些低俗。

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都比较重,这样的比喻是否合适呢?很多家长的想法都是不适合。处于懵懂时刻的孩子本来就应该好好的引导,朱自清的这一篇文章有引诱的含义,很多的家长赞同这个想法,他们提议这篇文章应该被移出课本。

荷塘月色是什么时候开始学的(高一课本里的荷塘月色)(10)

当然有赞同的就有不赞同的,也有部分家长觉得前者太过于小题大做,这只是一篇文章而已,而且是一篇佳作,孩子们并没有那么脆弱,一篇文章没有那么大的魔力。

质疑应当合理

其实一直以来,对于入选课本的那些文章,质疑他们的声音一直以来就没有停止过。

荷塘月色是什么时候开始学的(高一课本里的荷塘月色)(11)

有很多家长认为鲁迅先生的作品太过于深奥和灰暗,更适合三观成型、有自己见解的人去阅读,对于处于成长期的孩子们反而会起到反作用

后来鲁迅先生的很多作品都不再出现在课本中。

对于一些流传已久的寓言故事,也有不少的人质疑他的合理性。

荷塘月色是什么时候开始学的(高一课本里的荷塘月色)(12)

比如愚公移山的故事,有人就表示他并没有体会出坚持不懈,反而觉得那些人出力不讨好,太过于死板和较真。

这样的事情一直都存在,只能说一些人的思维实在是过于发散,有很多的联想纯粹是他们自己脑补得太多。

父母不应该让孩子成为温室中的花朵,的确,对于孩子,父母们有着天然的保护欲,但其实孩子并没有父母想象中那么脆弱,父母们过分的保护有时反而会起到反作用。

荷塘月色是什么时候开始学的(高一课本里的荷塘月色)(13)

父母和老师们应该做的是正确地去引导孩子,而不是在发现问题之后粗暴地选择一刀切。

有时候就是父母将自己的想法强行都安在了孩子的身上,以为自己是为了孩子着想,实则还是为了他们自己。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风格和文笔的代表作,它有入选课本的资格,即便是质疑也应当合理,一个不合理的理由永远无法印证出你想要的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