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记承天寺夜游》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短文两篇》的一篇以游记形式抒发“闲情”的小品文。本单元都是描写山水的文章,这篇游记写于苏轼被贬黄州的第四年,记述了在一个空灵澄澈的月夜,作者与好友张怀民闲庭信步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微妙而复杂的心境。短文并不长,仅用八十余字就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世界,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叙事简洁,起笔即交代时间和夜游的原因。“月色入户”,作者被不期而至的月光深深吸引,雅兴顿起,“欣然起行”,想到无人同游,便信步踱来,“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令人高兴的是“怀民亦未寝”,于是两人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下如积水空明”,既是对月光的描绘,也是他此时心境的一种写照。在这般皎洁空灵的月光下,作者发出了“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感慨,“闲人”意蕴丰富,这其中既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也有被贬谪的悲凉,既有怀才不遇的落寞,也有乐观豁达的释然。景中见情,情景交融,苏轼的“闲人”“闲情”,引人深思。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可以已掌握一些学习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如知晓翻译要点,积累了一些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等知识,但对文言文的翻译仅仅停留在字词层面,缺乏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对文章所表达的内在意蕴的挖掘。《记承天寺夜游》语言清新,意蕴深长,可以通过多次诵读来加深理解。针对以上情况,在讲解课文时,要尽可能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视频范读、自由朗读等多种方式诵读,感受文中所描绘的情景,启发学生感悟苏轼的“闲情”。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品味写景佳句。

2.读懂“闲人”的意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型:主题型 写作型文本

课时:1课时

教学重难点:赏析文章中的写景佳句,理解“闲人”的意味,体会作者情感

教具: PPT课件

教学方法:

教法:讨论法、比较法

学法:比较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温故导入

PPT:

你能给图片配上恰当的诗句吗?

明确:蒌蒿满地芦芽短,春江水暖鸭先知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些诗句都出自一位大文豪之手,他是谁?

明确:苏轼。苏轼,不仅诗写得清新豪健,别具一格,他的散文也是自然畅达。

PPT:

苏轼自己这样评价他的文学创作:“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

大意是说,写文章要情感自然流淌,叙事要曲折,跌宕起伏有波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跟着苏轼,学习怎样把文章写得跌宕起伏,请同学们把书翻到《记承天寺夜游》。

二、朗读,整体感知

1. 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自由朗读,重点关注“户”“为乐者”“盖”的理解。

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齐声朗读。

2. 梳理脉络

(1)这篇短文,从文体上看,它是一篇______。一句话概括短文的内容。

明确:游记。短文记述的是苏轼与友人张怀民夜游承天寺时的所见及所感。

所见是美丽的月景,所感是他此时复杂微妙的心境。

(2)梳理结构

PPT:

古代散文的写作,也和我们今天的有很多相似之处,它是一脉相承的。从结构和表达方式上看,先______,再______,最后_______。

明确:叙事,写景,议论抒情。叙事:“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相与步于中庭”;写景:“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议论(抒情):“何夜无月……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画情感曲线

PPT:

古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别看这篇短文只有85个字,却也自有一番波澜。我们一起来试着画一画作者的情感曲线。

教师示范:

首先,看第一句。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起笔先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这感觉就像是在写日记,交代时间。比较平缓。哪个字值得我们关注呢?夜。

后面的句子就接着这个“夜”字而来,写夜里干什么。

“解衣欲睡”,准备睡觉了,依然比较平直。

就在要睡觉之时,突然发现“月色入户”,一下子被月光吸引了,忽然来了赏月的兴致,于是就“欣然起行”。干什么,结合后面的句子,作者要“乐”,在夜游中寻找一种乐趣。这是作者的第一次情感波澜,微微上扬。

(4)下面同学们来继续画出苏轼的情感变化曲线。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作者是一看到月色入户就想到要邀请张怀民一起去赏月吗?

明确:不是。他先是一个人“行”了一阵子,考虑到一个人有点孤独,“无与为乐者”,月色虽好,却没有和我一同欣赏的人,有点遗憾,情绪略微一降。“再有一个人就好了,忽而想起一个可以共‘乐’的人”——张怀民,然后就去找他。情感又上扬。寻找怀民,找到了吗?

PPT: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怀民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比较一下这两个句子,说说差别。

明确:我们可以想见当时的场景:他去寻找张怀民,寻见张怀民之后有一番谈话,“约他寻什么‘乐’,他是否同意,这些过程,在一般人笔下,这都是要写的。作者却只写了这么两句。”也可见苏轼叙事的简净。而只说“怀民亦未寝”,一个“亦”字,写出苏轼的欣喜之情,所以,这里情感也是有波澜的。这样,两个人就一起在庭院中赏月了。到这里,我们发现叙事部分真可谓是跌宕起伏,虽寥寥数语,却像一个小故事一样引人入胜,我们也可以学习苏轼的这种笔法。

小结:叙事要有波澜,叙事要简洁明了。

醉翁亭记三课时教案优秀教学设计(品其闲人闲情感其跌宕起伏)(1)

三、品读咏月佳句

1.苏轼与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庭院中的月色是怎样的?简要赏析它的妙处。

比较下面两句话,说说你更喜欢哪一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竹柏影也。

明确:“如”表示像,月光照在庭院地面上,就好像积水一样,空明、澄澈;水里还有水藻和荇菜纵横交错,美极了。但是院子里怎么会有水藻、荇菜这一类水草呢?抬头一看,看见了竹、柏,也望见了那一轮皎洁、空灵的明月。所以,写水实际上是巧用比喻,将月光比作清澈透明的水,由此更见月光之皎洁、澄明。“点染出一个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而第二句则偏重于写实,作者这时候看到的地面上并没有积水,这样写与原文意思不符。

后人也经常用到苏轼的这种写法,例如:

PPT: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朱自清《荷塘月色》

这样运用比喻别出心裁,令人耳目一新。

除了这篇短文,苏轼还有很多描写月亮的诗句,比如:

PPT: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小结:

写景:抓住景物特征,巧妙运用修辞。

过渡:苏轼不愧是咏月的高手!残月、圆月、缺月,在他的笔下都熠熠生辉,带给人无限遐想。无论哪一种月,都蕴含着苏轼对世事的感慨,表达着他的喜怒哀乐。

这篇文章中描写的月,是深秋初冬之时的月亮,所以透着一股清冷之气,在这样清冷皎洁的月光之下,苏轼又有怎样的心绪呢?

播放音乐,师生共读课文,感受月色的美好静谧。

四、品“闲人”闲情

PPT: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清冷皎洁的月光下,苏轼发出这样的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1.作者此时的心情,我们从哪个词可以想到?

明确:“闲人”。

2.怎样理解“闲人”?“闲人”表达了苏轼怎样的感情?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明确。

PPT:

此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朝廷,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被杀。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黄州的苏轼,虽然没有官职,亦无薪俸,在黄州的五年,他却依然关心国家大事。

黄州的苏轼,他常去安国寺、承天寺等寺庙,通过学佛来寻求内心与外物的平衡。

明确:“闲人”通常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署公文,没有薪俸。做着无职无权的闲官。所以,“闲人”指清闲的人。

(1)其中包含了作者被贬谪的郁郁不得志。作者少有凌云壮志,二十岁高中进士,一心报效国家,却不曾想仕途坎坷,一贬再贬,壮志难酬,只能在此做“清闲”之人,表现他的无奈与悲凉,他又何尝想做一个闲人呢?赏月只不过是他借月抒情,自我排遣罢了。所以,表现了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对人生的感慨。

(2)有闲情雅致的人。明月、竹柏处处可寻,但却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闲情雅致来月夜散步,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他们有可能正为“案牍而劳形”,以别人的不“闲”反衬“吾两人”的“闲”。唯其“闲”,才能夜游,才能欣赏月夜的美景,领略其无穷的乐趣。所以,“闲人”表达了作者赏月的欣喜,漫步月下的悠闲。

当其他人为了升官发财趋之若鹜,你争我夺时,作者已然看开,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摆脱俗世杂念的缠绕,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月景中感受乐趣。这也正是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词的真谛,表现了苏轼的积极、乐观和豁达。

小结:

“闲人”的意味:

“闲人”是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

“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一个“闲”字道出了苏轼此时的心境,这“闲”不只是“清闲”,还是面对逆境的“从容”,是超然于物外的“悠闲”,是乐观面对人生挫折的豁达,是坦然面对生活的真淳。这也正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

小结写作妙点:

这篇短文,寥寥数笔,80多个字,叙事简净,跌宕起伏;写景如绘,生动形象;而抒情又寄托于叙事、写景之中。读完全文,两个闲人的身影、心情和他们所看到的美妙静谧的月景,都历历在目。

醉翁亭记三课时教案优秀教学设计(品其闲人闲情感其跌宕起伏)(2)

五、叹苏轼之情怀

1.PPT展示:

苏轼的一生,频遭贬谪,他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路,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乡。”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世间万千丑态,却说:“吾眼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他曾这样描述自己的一生:“载歌载舞,自得其乐。”

从这段话,你能感受到苏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回答:从容、乐观,随遇而安,坚强,心胸宽广,率真……

的确,他的一生是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虽然频遭贬谪,但却能身处逆境而不改初衷,遵从自己的内心去生活。千百年来,他是无数人的偶像,人们喜爱他,不仅因为他的多才多艺,更是因为他的情怀,他的坚持和执着,他的淡泊名利,他的处变不惊,他的孜孜不倦地对生活的热爱和探索。无论身在何处,他都能用黑色的眼睛去寻找光明……他的一生就是光辉而坦荡,从容而豁达。

让我们再次朗读全文,感受这位大文豪的闲情雅致,体会他的从容和达观!

师生齐读课文,会背的同学背诵。

六、作业:

PPT:

1.必做:仿照《记承天寺夜游》,写一个跌宕起伏的小故事。尝试把事情写得曲折有波澜。

2.选做:推荐阅读:林语堂《苏东坡传》 ,李一冰《苏东坡新传》,《康震评说苏东坡》更加深入了解其人其作品,感受苏轼的人格魅力

醉翁亭记三课时教案优秀教学设计(品其闲人闲情感其跌宕起伏)(3)

何培培,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学语文教师。热爱阅读和写作,语文湿地栖居者,愿向阳而生,探寻青春语文的真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