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在我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发生过太多浪子回头的事情,最著名的莫过于西晋名将周处了。周处年少时血气方刚,仗着天生神力,武艺高强,经常作恶乡里,凌虐百姓,以至于人们把周处和南山猛虎,水中蛟龙并列为三害,而周处则是三害之中最厉害的那个。

周处后来杀虎斩蛟,幡然改过,仗剑从军,最终英勇战死沙场,成了彪炳史册的一代名将,他的事迹也就成了浪子回头的典范。在清朝也有一个人,他的一生和周处非常类似,也是从一个人人讨厌的流氓无赖,改过自新,成了官居一品的封疆大吏,此人就是清末名将张曜。

晚清唯一不受弹劾的人(清朝一无赖没文化不识字)(1)

张曜,字朗斋,祖籍浙江上虞(今浙江绍兴市上虞区),但是从小在吴江同里镇(今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长大,张曜年轻的时候,武艺高强,但是不务正业,斗大字不识一筐,就喜欢飞鹰走狗,为人放荡不羁,经常在家乡作恶,因此臭名远扬,成了人人都看不起的流氓恶棍,每个人见了张曜都躲着走。

对此史料也有记载,称其“少年弛斥不羁,恒见恶于乡里。”可见张曜在当时的名声有多臭。如果张曜继续这样下去,他的一生就彻底毁了,也许他会在某一天犯下重罪,被官府抓去砍头示众,因此他的一个亲戚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决定让张曜改邪归正。张曜的这个亲戚姓陈,是张曜的长辈,史料没有记载他的名字,陈某一次在张曜胡作非为的时候,当众狠狠地打了张曜几个耳光,并且狠狠地训斥了张曜。张曜平时走路都鼻孔朝天,哪里受过这种委屈,但是陈某是他长辈,他不能还手,只好忍着气离开了。

晚清唯一不受弹劾的人(清朝一无赖没文化不识字)(2)

这次被打耳光,对张曜触动很大,张曜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也觉得自己的确不能这么任性下去了,否则自己一辈子都混不出人样, 他非常后悔自己之前的所作所为,决定洗心革面,痛改前非。

于是张曜收拾行李,离开了苏州同里镇,到河南投靠了他的姑父蒯某,当时蒯某是河南的一个知府,可以说是有权有势,但是蒯某认为张曜年纪轻轻而且不务正业,所以很鄙视张曜,只是碍于亲戚关系,才收留了张曜做小兵,每个月只给张曜几两银子维持生活。

晚清唯一不受弹劾的人(清朝一无赖没文化不识字)(3)

张曜当时长得魁梧雄壮,饭量特别大,一顿饭要吃好几个人的食物,所以在姑父的衙门里面根本吃不饱饭,只好自己花钱去街市上买食物充饥,不过一个月几两银子,压根不够吃,因此张曜的生活过得非常拮据,以至于衣衫褴褛,张曜决心改变自己的这种处境。

当时清朝统治腐败,爆发了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朝廷下令各省全部戒严,各地的乡绅积极筹办团练,由一个人来统领,合力保卫家园。当时河南固始县的团练缺少一个统领,张曜认为这是一个机会,就主动向姑父请缨,前去训练团练。

晚清唯一不受弹劾的人(清朝一无赖没文化不识字)(4)

蒯某看张曜主动要求,就答应了,张曜从此成了河南固始团练的负责人,他到任之后,率领乡兵,在河南固始县城外面驻扎,不久一股捻军的部队被蒙古亲王、大将僧格林沁击败,撤退到了固始附近。张曜得知消息后,领兵前去袭击,大获全胜,捻军受创后马上撤退远离了固始县城。

这时僧格林沁也率领大队人马赶到,张曜率领部下,跪在路边迎接僧格林沁,僧格林沁听说张曜击败了捻军,大喜过望,当时就赏给张曜五品顶戴,然后又保举张曜做了知县,张曜从此成了僧格林沁的部下,之后屡立战功,在僧格林沁的提拔下,不到两年张曜就成了河南布政使(从二品)。(贼退而王(僧格林沁)至,勤果(张曜)率众跪迎道左,王壮之。询击贼状,大喜,立畀五品翎顶,以知县列保。不二年洊至河南布政使。)

晚清唯一不受弹劾的人(清朝一无赖没文化不识字)(5)

张曜从一个被长辈当街甩耳光的地痞无赖,到从二品大员,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可谓平步青云,羡煞旁人。但是张曜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他在朝中得罪了一个叫做刘毓楠的御史,刘毓楠弹劾张曜是个“目不识丁”的文盲,不配做河南布政使这个文职,结果张曜被朝廷调任为南阳镇总兵(正二品),但是依然是僧格林沁的部下。

张曜虽然没有降职,但是却受到了羞辱,他将此事牢记在心,此后在西北一带屡立战功,还协助左宗棠收复新疆,因功被提拔为提督(从一品,相当于现在的省军区司令),后来张曜又负责京城的防卫事宜,得到了光绪皇帝的信任,此后外放山东巡抚,赈济灾民,得到了山东百姓的一致爱戴。

晚清唯一不受弹劾的人(清朝一无赖没文化不识字)(6)

张曜自从被御史刘毓楠羞辱为“目不识丁”的文盲之后,找来名师大儒,刻苦钻研学问,文化素养极大提高,还写的一手好字,他还专门刻了一方“目不识丁”的印章,随身携带来激励自己。而那个刘毓楠后来被罢官,穷得要死,张曜不计前嫌,每年都要给刘毓楠一笔丰厚的银子,让他可以吃饭生活,张曜如此宽容仁厚,真乃君子气度!

参考资料:《清代野记》 《清史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