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的影响已波及全球金融。

冲突爆发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以其金融优势,对俄罗斯实施多项金融制裁。面对西方制裁,俄罗斯推出“卢布结算令”等反制措施。

专家分析认为,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加速俄罗斯去美元化进程,也对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的主导地位以及未来各国外汇储备配置产生影响,全球金融体系可能将更加“碎片化”。

俄罗斯多措并举 降低对美元依赖

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金融制裁不断加码,对俄罗斯金融造成了巨大冲击。

作为回应,俄罗斯推出一系列金融反制措施。在加速去美元化进程方面,卢布结算令和卢布锚定黄金两项举措尤为典型。

目前,卢布结算令是指俄罗斯弃用美元和欧元,改用卢布结算天然气。

俄罗斯总统普京3月23日宣布,俄方向欧盟成员国、美国等“不友好国家”供应天然气时将改用卢布结算,3月31日又公布了用卢布计算的更多细节,即4月1日起“不友好国家”的公司应当先在俄罗斯银行开设卢布账号,再经由此账号支付所购买的俄罗斯天然气。此外,俄罗斯总统府克里姆林宫发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4月3日表示,俄罗斯还将把卢布结算令的适用范围从现阶段的天然气扩大至其他出口货物。

卢布结算令推出后,过去一个多月卢布汇率巨幅波动后逐步回升。莫斯科证券交易所数据显示,在经历了3月11日创下的汇率低谷后,卢布兑美元汇率逐渐走高。截至4月7日,卢布对美元和欧元汇率已回升至俄乌冲突之前水平。

金融制裁的目的(制裁加码冲击金融体系)(1)

俄罗斯卢布结算令背后有何考量?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委兼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卢布结算令有利于降低俄罗斯对美元的依赖。

“使用卢布而非美元、欧元结算天然气,以及未来可能结算粮食等其他产品,这将增加卢布的使用量,提高卢布在国际货币中的占比。相应地,美元和欧元的使用量将减少,这将减少俄罗斯对美元和欧元的依赖,降低金融制裁的风险。”刘英说。

卢布锚定黄金则是俄罗斯央行提出的另一反制裁举措。3月25日,俄罗斯央行宣布,将从3月28日至6月30日期间以固定价格从机构购买黄金,购买价格为每克5000卢布。俄罗斯央行表示,目前所有黄金储备中的黄金都在俄罗斯境内。有了这一措施,俄罗斯可用黄金交易或使用锚定黄金的卢布支付,也有助于去美元化。

实际上,俄罗斯并非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后才加速去美元化。据俄罗斯全球金融网统计,俄罗斯外汇储备中的美元在减少。

金融制裁的目的(制裁加码冲击金融体系)(2)

刘英说,“现在已经有53个国家计划去美元化,只是俄罗斯此番在去美元化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而快速,天然气用卢布结算这一措施,不仅稀释和对冲美欧的金融制裁,而且更进一步直接动摇美元霸权地位。”

全球金融体系将更加“碎片化”

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俄乌冲突期间对俄罗斯实施的金融制裁,将对全球货币体系产生深远影响。

日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发布了一份《大杀器?美国对俄罗斯制裁评估与启示》研究报告。报告指出,截至目前,美国对俄罗斯实施了8000多项制裁,超过了伊朗位列全球第一。刘英也表示,“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数量、频度和烈度均达到史诗级,而其中以金融制裁为重。”

美国将美元武器化的做法,可能削弱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美国一家顶级财经网站日前发表文章指出,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以惊人的速度对俄使用一系列金融武器,包括冻结俄罗斯央行资产,切断其全球金融市场准入,这种“武器化”的做法将使更多国家试图摆脱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

持同样看法的还有欧洲太平洋资本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彼得·希夫。彼得·希夫认为,美国未来长期面临的后果是,每一次通过制裁将美元武器化,都会让国际社会担心未来这个武器是否会被用来对付他们。

西方对俄金融制裁可能削弱美元主导地位,导致全球金融体系更加“碎片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第一副总裁戈皮纳特日前表示,已经看到一些国家正在就以何种货币进行贸易结算重新谈判。

正如戈皮纳特所说,已有一些国家的能源订单结算开始绕过美元。

印度便是其中之一。据《今日印度》报道,印度和俄罗斯正讨论卢比和卢布结算机制,或锚定第三方货币来支付。

除了印度,匈牙利作为目前欧盟唯一的“逆行者”,也打算用卢布购买天然气。据《今日匈牙利》等媒体报道,匈牙利将遵守俄罗斯以卢布支付天然气费用的要求。

在谈及采用卢布结算等绕过美元结算的做法是否会动摇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时,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认为,目前不会。

谭雅玲说,货币兑换需国家信誉背书,没有国家会找一个有风险的货币去做交易结算等用途的货币,美元现在依然是定价和报价货币,卢布也尚未具备跟美元相当的条件。

康奈尔大学教授、布鲁金斯学院高级研究员埃斯瓦尔·普拉萨德在《巴伦周刊》发表的文章给出了一个更为肯定的判断,尽管美元可能仍将是最重要的支付货币,但它在国际支付中的主导地位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削弱。

埃斯瓦尔·普拉萨德给出的理由是,国际支付和信息系统的变革时机已经成熟。新的金融技术使新兴市场货币之间直接进行金融交易变得更加容易,这意味着无需先将卢布、卢比或人民币兑换成美元,反之亦然,从而减少了对以美元为基础的金融支付体系的依赖。

各国央行货币储备或更多样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显示,美元的国际地位正在下降。IMF日前公布的全球央行官方外储货币构成(COFER)报告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美元在全球央行国际储备中的市场份额从上一季度的59.15%进一步降至58.81%,创下26年以来新低。

相较之下,2001年美元份额高达71.5%(欧元正式以纸币和硬币的形式出现之前)。

虽然美元在全球央行国际储备中的占比有所减少,但美国《新闻周刊》等外媒报道称,美元作为第一储备货币的地位难以被迅速取代。

路透社评论称,尽管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不太可能很快被取代,但任何与美元脱钩的尝试都可能导致全球经济更加分散,包括美元、欧元和人民币在内的各种货币之间的支付比例将更加平均。

未来,有可能出现一国的央行货币储备多样化的局面。戈皮纳特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专访时表示,包括对俄罗斯中央银行实施相关限制措施在内,西方制裁可能推动一些国家形成基于贸易的小型货币集团。在全球贸易中更多使用其他货币将导致各国央行持有的储备资产进一步多样化,其他货币可能会因此发挥更大作用。

以俄罗斯外汇储备为例。俄罗斯一直在多元化外汇储备货币。

西方对俄罗斯的金融制裁给中国有何启示?刘英表示,这让中国了解了西方可能动用的各式金融制裁武器,包括但不限于制裁央行、冻结资产、剔除SWIFT等一系列操作。

如何应对这些制裁?俄罗斯方面的做法能够提供一些借鉴。刘英认为,面对制裁,要像俄罗斯一样针锋相对地反制裁,包括成立反制裁总部,进行系列反制裁。此外,在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方面也应不断发力,要增强人民币的国际使用,加强双多边合作,强化金砖支付,对冲金融制裁。

就宏观层面而言,刘英分析认为,俄罗斯是世界资源大国,各国对俄罗斯的资源依赖度高,我国作为资源进口大国,更需要的是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新京报记者 朱月红 实习生 朱铭佳

制图 许英剑 编辑 张磊 校对 薛京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