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赠卫八处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绝句杜甫?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绝句杜甫(杜甫赠卫八处士)

绝句杜甫

杜甫《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昔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前四句写久别重见,用参商两星不能共出的动态,比喻会有相见之难;正是因为如此,诗人与朋友才无限珍惜今夕聚首灯前。第二部分从“少壮”——“中肠”,是言青春短促,人生易老,一对老朋友久别后各自鬓发苍白,互相问起当年共知的故旧亲朋,得知大半已经亡故,令人不禁感概难过。第三部分从“焉知——“何方”,深化了上段所感内容。人们在生活中没有明显发觉自己的渐老,但是却常常从同年故旧的亡故,或晚生儿女的长大中,意识到自己的老大。杜甫在一夕之间突然领略了这人生的两端的变化。诗中用“儿女忽成行”,特别是其中的一个“忽”字,一下子把过去二十年的岁月流逝,以及给个人生活带来的变化,生动具体地描绘了出来。第四部分是写备酒席盛情款待,以及席间主客间的格外亲情。要珍惜旧友难得之聚,就要多饮几杯;因为是旧情重叙,心中特别高兴,所以喝得很多也不醉。最后两句自成段落。在结构上与开头的好友别来难见的感慨心情相联结,造成了以暂聚之欢寓久别之苦的表现效果,此次聚过之后分开又不知何年才能见面。

诗人与分别二十年的挚友相见,灯前相聚,相视之中看见了彼此也看见了自己。以现实主义的笔触,写下了这种蕴含着故意追怀的动人情景。

这是一首传诵千古的五言古诗。杜甫在肃宗乾元元年,(785年)因房琯被贬事而受牵连,贬为华州司功参军。第二年春天他从洛阳回贬所,路中夜宿老朋友卫八处士家。全诗写的是与老朋友久别相见的人生感慨,表现手法是在叙事中抒情。

诗中的叙述和描写都有现实主义的具体真实性,所见所感都是生活的常态,但角度却是非常新的。语言平实,如同好友之间的絮絮叨叨,极具生活气息,但是每一句每一字都是深沉的感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