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詹小注:

数年前,经济日报前总编艾丰退下以后,

在京筹备成立“艾丰经济发展研究院”

作为老艾的助手、经济日报原副总编辑,

老詹我,顺理成章地参与了前期筹备工作。

至今,我仍与这家研究院保持着密切联系。

昨天,看到研究院公号发表一篇文章,

《任正非、张瑞敏、柳传志:谁才是企业界的武林盟主》

写得很有特点,透露不少信息。

这样的文章,如今公开发表,似乎不合时宜。

因为,柳传志正遇到麻烦,被放到烈火上烘烤。

但我以为,对于柳的评价,不至于就一棍子打死,盖棺论定了吧?

所以,老詹还是转载了此文。

各位有何感想,欢迎文后留言。

任正非、张瑞敏、柳传志:谁才是企业界的武林盟主?

经事平 艾丰经济发展研究院

任正非、张瑞敏、柳传志,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企业界的最杰出代表,他们不仅创办了华为,海尔和联想这三家企业,还把它们做到各自领域的世界一流,他们本人也被视为教父级的人物。

那么,在企业江湖,任、张、柳三巨头,谁才是真正的“武林盟主”?若干年后,他们还会为后人景仰吗?他们今天所做的贡献,还会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吗?

2021年11月22日,小雪节气。

斯时,司马南的“七问联想”正引大家火热围观,柳传志和联想再一次进入舆论漩涡和公众视野。

2021年11月5日,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个稀松平常的周末。但对于中国企业界或者企业家们来说,这一天却有大新闻发生:张瑞敏交棒。

时间再往前推一点,2021年10月29日,华为组建煤矿、智慧公路、海关和港口、智能光伏和数据中心能源五大军团。任正非为其壮行:我们要用艰苦奋斗,英勇牺牲,打出一个未来30年的和平环境,让任何人都不敢欺负我们。

三位中国企业界教父级的人物,在这个冬季,再度面临不同的境地。

现在,最在火上烤的是柳传志。司马南的穷追猛打,大有置联想、柳传志于死地之势。然而,不管未来还会爆出联想抑或柳传志的什么“惊天秘密”,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柳传志在过去几十年的贡献难以抹杀。否则,国家也不会轻易授予柳改革先锋的光荣称号。

言归正传。

下面,我们把任正非、张瑞敏、柳传志三个人放在一起,从不同维度做个对比,个中玄妙,或许对此时此刻的中国企业家们,更具意义。

生于四十年代

之所以把任正非、张瑞敏、柳传志三个人并列起来做个对比分析,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他们是同一个时代的人,有着相似的经历,而同样,他们创办的企业在经历了风风雨雨后,不但现在都存在,且规模都不小。

上世纪四十年代,距离现在已经比较遥远。1944年,柳传志、任正非分别出生在江苏和贵州。5年后,张瑞敏出生在山东。百里千里的空间,相差6个月或者5年的时间,并不阻碍他们成为一代著名的企业“教父”。

都是行业翘楚

上世纪四十年代出生的任正非、张瑞敏、柳传志,人生的青年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度过。人到中年,辗转来到“改革开放时期”。上世纪80年代,是一个草木也葳蕤的热烈而躁动时代。本来各走各路的他们,轨迹开始在一个点上出现交集:企业。

柳传志和任正非哪个更好(任正非张瑞敏柳传志)(1)

任正非

柳传志和任正非哪个更好(任正非张瑞敏柳传志)(2)

张瑞敏

柳传志和任正非哪个更好(任正非张瑞敏柳传志)(3)

柳传志

1984年3月,原本是作为技术负责人的张瑞敏来到海尔集团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他此行,是上级派他来做国外技术引进的。估计当时的安排,是技术引进来,张瑞敏扶上马送一程,然后继续回上级公司做他的副总经理。然而,命运的安排,让他在这一年的年底,成为这个没人愿意接手的电冰箱厂的厂长。由此,一家世界级的家电企业的种子,生根发芽。

柳传志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做起了磁记录电路的研究。那个时候,北京的中关村还尘土飞扬,像极了一个村。犹如村庄与都市的差别,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人家”比起来,简直没法说。柳传志日感研究前途渺茫,邻省浙江人鲁迅的拿来主义占了上风。1984年11月,诞生了著名的传达室里办联想的故事。柳传志要走一条技工贸的路子,但实际上,却走了一条贸工技的曲线。但这不妨碍联想越做越大,甚至吞下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

大佬任正非出场的时间表,要比张瑞敏和柳传志晚三年。1987年,任正非面临了人生的一次窘境:因为工作给公司造成较大损失,他被除名了。有着电子计算机、数字技术、自动控制多方面专业知识、三门外语和2.1万元借款的加持,任正非迈出了人生最为关键的一步:成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柳传志和任正非哪个更好(任正非张瑞敏柳传志)(4)

▲数据综合自百度百科、财富500强网站

三十多年过去,这三家企业都成长为千亿级别的企业,在各自的领域里独领风骚。往事不堪回首:多年前,张瑞敏因为质量问题而怒砸冰箱,柳传志也曾是卖裤衩电子表的三轮车板爷,任正非还背负着200多万元的债务,华为也是个倒买倒卖的小公司。

共性:隐忍有韧性,敏感而担当

一个时代,赋予一个时代的人以特征。

任正非、张瑞敏、柳传志生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便也有了那个时代的印记。

五十年代,他们童蒙初开。那是一个火热的时代,集体主义,是一个抹不去的岁月印痕;六十年代,他们青春正好,一场运动横空而来,政治与人性,给他们上了生动一课;七十年代,他们步入成年,时代大潮急转头,反思成为全社会的思潮;八十年代,他们正值盛年,暗室轩窗洞开,新鲜的空气给了人们新的生机。

任正非,张瑞敏,柳传志,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变革中,形成了那一代人独有、也是固有的个性:隐忍有韧性,敏感而担当。

汉语博大精深。这些词解释开去,每一个都可以单独成篇。譬如担当,既是承担负责,又是胆量魄力,既是承受压力,又是敢破敢立。

这些阐释开来并非都是褒义的词汇,塑造了任正非、张瑞敏、柳传志,以及无数个任正非、张瑞敏、柳传志们。他们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也是那个时代的构成;正如现在的我们,正受着时代的裹挟,同时,也造就了这个时代。

个性十足

在创建公司、带领公司前进和经历了若干风风雨雨之后,现在呈现在公众面前的任正非、张瑞敏、柳传志,则是各具个性。

张瑞敏最近十数年来给人的感觉,非常低调。大约9年前,请他参加一个老朋友举办的论坛,他身边人的回复是:张首席不会出席类似的活动,若参加,也是国际论坛才行。不过张首席还是很讲义气,急匆匆赶来,发表了一段讲话后即刻返回了青岛。

柳传志和任正非哪个更好(任正非张瑞敏柳传志)(5)

张瑞敏也一度高调,锤砸冰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创业初成,他到哈佛、赴洛桑、去东瀛,宣扬他的理念和海尔的经验。他获得无数的奖项,很多都是中国人中的唯一。

任正非也是一个总体而言低调的人物。最经典的画面,是他一个人拉着行李箱走出机场,打车去下榻的酒店。不过自中美贸易摩擦以来,他从低调走向高调,接受多家媒体采访——这或许是无奈之举:企业面临重大困难,而大女儿还被“软禁”在加拿大。

柳传志和任正非哪个更好(任正非张瑞敏柳传志)(6)

相较而言,柳传志是一个相对高调些的人物。他出席很多会议和活动,能言善道,是他的一个特点。

低调,也许是他们骨子里的特点。高调,是审时度势的非常举措。

很多时候,低调高调,界限也是模糊的。张瑞敏任正非低调,但是有关于他们的书籍却很多。柳传志高调,却也想悄悄付一笔稿费,把一本叫做《联想局》的书稿压下。

生于四十年代,无论个性低调还是张扬,性格隐忍还是担当,并不是他们能够做好企业的唯一要素。

企业几十年风雨,任正非、张瑞敏、柳传志都经历过浮沉。正是在这种“生生死死”中,他们又形成了各自的风格,进一步促动了他们掌控下的三家企业各自的企业文化、商业模式、管理理念,保证了企业的发展。

进一步深入分析,任正非更像战略家,张瑞敏更像哲学家,而柳传志,则更像江湖大侠,或者社会活动家。

任正非是个战士,虽然是个技术兵。华为在国内外市场上左拼右杀,“狼性”十足,让任正非看起来不像出身于基建工程兵,而更像是一个敢刺刀见红的野战军战士。

华为在出发的时候,路子和联想差不多:技工贸——最困难的时候,任正非还要人调研墓地市场。然而初涉通信领域,任正非就立下豪言:20年后,华为要成为世界级的电信制造企业。

这一刻,任正非完成了从战士转变为战略家的蜕变。20年后,出身“富贵人家”——中科院计算所的联想把“技工贸”赛道切换到更赚钱的“贸工技”,而华为,则坚持把10%以上的销售收入投入到研究与开发,成为一家真正的高技术公司。

纵观华为34年的发展史,清晰展现出一家企业在战略家指引下的发展轨迹。拒绝商业机会主义始终坚持在ICT主赛道上发展,大手笔投入科研与人才,以“基本法”的形式固化顶层设计,全员持股的制度设计,等等等等。没有战略家的全局空间感、大跨度时间感,以及追求更为高远目标的定力,华为不会成为今天的华为。

战略家的一个特点,就是对大势有更好的把握。从IT到ICT,从4G到5G,从2B到2C,或者从农村到城市……几乎每一个转变的时刻,华为都能创造奇迹,证明自己。

柳传志和任正非哪个更好(任正非张瑞敏柳传志)(7)

柳传志和任正非哪个更好(任正非张瑞敏柳传志)(8)

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内省精神,也是战略家必备的品质。这集中体现在任正非那篇著名的《华为的冬天》中——这篇文章发表的背景是:2000年,华为年销售额达到220亿元,利润29亿元,在中国电子百强企业中排名第一。

任正非也具有战略家的鼓动性,几乎是企业每一个关键节点,他都会有一篇雄文面世,理性如《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感性如《我的父亲母亲》、感性理性兼具如《北国之春》,都在阐释着他的主张、价值观。据说,有的文章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

这样的任正非,在我们的脑海里,有没有一个很多成年人熟悉的毛泽东的影子?

张瑞敏的成功,是哲学家式头脑的成功。张瑞敏爱读书,“一年啃掉100本”。他更喜欢沉浸在思考的乐趣中,或许从书中系统地汲取养分后,有体系地输出理念和方法论。

在海尔的发展过程中,充满了哲学式的逻辑线条——

从质量到品牌到服务,从冰箱到更多家电,从中国市场到美国和欧洲市场,从“不准随地大小便”的约法十三章到“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管理理念,从盯紧外部环境的三只眼到强调边际效益的三分之一法则,从人单合一到互联网生态……

从这些变化与演进的逻辑中,可以看到张瑞敏的深度思考,这些思考以及随之而来的实践,已经让他从博学上升到智慧。也正是因为如此,张瑞敏被赞誉为“管理思想家”。

与张瑞敏任正非比较起来,柳传志更像一位江湖大侠,或者社会活动家。某种意义上,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江湖,可能和现代经济学意义上的市场更有相通之处,比如靠实力,讲规则,守信用,等等。

江湖侠要有江湖地位。柳传志作为改革开放第一代企业家的代表,又把联想打造成民族企业标杆,在工商界的江湖地位鲜有比肩者,王健林等人见之,也要称一声“大哥”。

人脉广泛人缘好,是柳传志给人的印象之一。5G投票事件沸沸扬扬之时,一众企业家和媒体意见领袖替他抱不平。已经解散的泰山会曾经是很私密的企业家组织,柳传志也曾居于领导者角色。企业家一个重要的能力,就是要整合各种资源。柳传志在这一点上,超过很多其他企业家。人脉广泛,勾连纵横,很多圈子都有柳传志的身影。这种江湖侠式的做法,对联想的频繁并购以及后来的投资,大有裨益。

柳传志和任正非哪个更好(任正非张瑞敏柳传志)(9)

泰山会

柳传志为人处世虽圆润,但也有江湖气。他和现在的融创中国老板孙宏斌的故事,就是一个例证:1990年,柳传志把孙宏斌送进监狱,源起则是孙挑战柳的权威;1994年,却借钱给出狱后的孙宏斌创业,并允许孙说他是柳传志的朋友。打归打,扶归扶,这一点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智慧。

长袖善舞,是柳传志在江湖的A面。屡遭诟病,是柳传志在江湖的B面。这倒也符合中国的“常言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联想或柳传志常遭批评,一是大家对联想的发展充满期冀但它却不如人意,二是树大必然招风,三是言多必有失。

柳传志和任正非哪个更好(任正非张瑞敏柳传志)(10)

当然,一个企业家之所以成为企业家,绝不是因为他具有单独一种个性、性格或者特质,恰恰相反,是因为他具有丰富的个性,以及复合型特质。

说任正非像战略家,但他也是一个思想深邃者,华为的文化、管理,也是独树一帜,无不是任正非深入思考的结果。

说张瑞敏像个哲人,这并不妨碍他入世。他是三位教父级企业家中政治地位最高的——中央候补委员。这样的身份,至少让海尔在青岛这座城市有了更多的空间。

柳传志有江湖侠士风,但他更喜欢团队作战,早早安排接班人。联想发展到今天,柳传志功不能没。只不过在战略层面,联想失去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接班人问题:谁的企业会走得更远?

在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如何传承,是个“企之大者”的问题。

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三人已成“长者”:任正非、柳传志77岁,张瑞敏72岁。现在,柳传志早已退居二线,张瑞敏刚刚交棒,而年龄最大的任正非,斗性尤酣。但即便真如维托·唐·柯里昂那样的“教父”,也要考虑到接班人问题了。

如果说三家企业过去的成功,得益于任正非、张瑞敏、柳传志本人,那么,哪家企业会走的更稳、更远,则取决于他们选定的接班人。

柳传志VS杨元庆-汝今满意否?

1994年,年仅29岁的杨元庆被任命为微机事业部总经理,为柳传志的接班人问题埋下了一个伏笔。2001年,联想分拆为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柳传志将这个公司的指挥权分别交给了杨元庆和郭为。这再一次为接班人问题埋下了一个伏笔。

2001年,杨元庆36岁。而1963年出生的郭为,也不过38岁。郭为1988年进入联想,3年后就成为集团助理总裁,当时也不过28岁。他在联想的12年时间里一共换了11个工作岗位,被称为“救火队员”——哪里有困难去哪里,这是未来商业领袖经典的塑造方法。

郭为去了神州数码,联想的接班人基本就锁定了杨元庆。事实也就是按照柳传志的这个脚本演绎的。在安徽合肥长大的杨元庆,身上似乎带着一点徽商的基因,很快成为销售奇才:出任微机事业部总经理当年,联想自有品牌电脑销售高达4.2万台,跻身中国市场前三甲之列。凭着这一点,杨元庆职位与销量“齐飞”,2001年,柳传志把联想的旗帜交给杨元庆。三年后,杨元庆更出任联想集团董事长,彻底接棒柳传志。

柳传志和任正非哪个更好(任正非张瑞敏柳传志)(11)

柳传志 郭为

柳传志和任正非哪个更好(任正非张瑞敏柳传志)(12)

对于自己的接班人杨元庆,柳传志满意与否,只有他本人知道了。一个小插曲是,2009年2月,柳传志再度担任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重回CEO岗位。这一时间,持续了两年。在这家公司,居然上演了一出普京和梅德韦杰夫的戏码。这一戏码的上演,背景是联想2008/2009财年出现巨额亏损:2.26亿美元。

杨元庆再度接手的联想,日子不是那么好过。联想崛起于信息时代早期,正是PC开始普及的年代,买几台电脑,跟玩似的。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以及进入数字化、智能化时代,联想则进入了“失去时间”。联想也做过互联网,也高调造过手机,但FM365早已经灰飞烟灭,手机“市场占有率四舍五入后就是零”。

与之相对应的,是杨元庆个人所获得的各类“荣誉”,在2016年到2019年出现断档。这期间,不但什么小红花都没有得到,舆论反对他是否为一个合格的CEO表示质疑。

沉寂、委屈、压力中,杨元庆开启了智能化转型的道路,人称3S战略。S者,SMART也。

转型,也让联想看到了新的曙光。在度过亏损、微利的几年后,2021年,联想在《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的排名跃升65位,冲到第159位,营业额4116亿,净利润接近80亿。

柳传志和任正非哪个更好(任正非张瑞敏柳传志)(13)

杨元庆能不能笑到最后,只有历史,才会给大家一个最终的答案。

张瑞敏VS周云杰-买定难离手

2021年11月5日,海尔集团传出的消息,让这个周末有了一丝不寻常的况味:张瑞敏辞任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的职务。他的一身两职,转交给周云杰。

海尔集团突然而顺利地完成了交接班。在集团里人人称为“张首席”的张瑞敏,在执掌海尔37年后,成为董事局名誉主席。

海尔集团的交接棒问题,实际上是很清晰的。长期以来,张瑞敏和杨绵绵搭档。杨绵绵1941年出生,比张瑞敏还大8岁,可谓老成持重,直至2013年在集团总裁位置上退休。而此时张瑞敏退居二线,也是72岁。

张瑞敏为接班人问题,做了多年准备。同年生(1966年)、同年入职(1988年)的周云杰和梁海山在经过25年的历练后,进入人们的视野:2013年,他们除了大陆香港两地上市的公司做“封疆大吏”外,还同为海尔集团的轮值总裁。张瑞敏放言:谁做的好谁当接班人。

柳传志和任正非哪个更好(任正非张瑞敏柳传志)(14)

张瑞敏 周云杰

柳传志和任正非哪个更好(任正非张瑞敏柳传志)(15)

八年抗战,现在接班人水落石出:更有互联网经历优势的周云杰,成为海尔集团新的掌门人。

张瑞敏在提出辞职的会上,把交棒后的海尔比作踏上新的探险征程的“哥伦布号”。他对接班人表达了期许:周云杰带领新的领导班子一定会让海尔生态持续进化。而这信心,张瑞敏称:来自海尔文化。

事实上,张瑞敏对接班人的信心,还应该来自于经过他繁复的股权设计,周云杰梁海山们已经成为海尔的所有者——股东。

张瑞敏说,从此他从发言人变听众。但观棋不语真君子——曾言“老兵不死,只是淡出舞台”的张瑞敏,真能做到买定离手么?

任正非VS SOMEBODY-未来还未来

2021年10月25日,一段华为员工拍摄的视频刷屏:万众瞩目的孟晚舟在结束疫情隔离后,重回华为上班。

孟晚舟,任正非长女,现任华为副董事长、 首席财务官,主要负责华为公司的财务运营,也是华为机关平台运作的协调管理人。

孟晚舟的回归,使得华为接班人问题再度进入人们的视野。

柳传志和任正非哪个更好(任正非张瑞敏柳传志)(16)

任正非已经77岁,并且也不忌讳谈到接班人问题。他曾对媒体说,华为早就做好了准备,工作的交接安排已经完成很久了,而他只是“悬在中间的一个傀儡”。

华为的股权设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全员持股。任正非个人持股0.88%(2020年7月1日天眼查数据),其余为员工所有。但这样特殊的股权结构,又具有特殊性:同股不同权。翻译成普通话,就是任正非在华为有着绝对的控股权和话语权。换言之,谁来接任正非在华为的班,目前还是任正非说了算。

华为目前实行的是“轮值董事长”制度,轮值董事长出自4位副董事长的3位。目前,华为的三大轮值董事长是郭平、徐直军和胡厚崑。孟晚舟虽为副董事长,但不是轮值董事长。

华为这三大轮值董事长,郭平善财技,胡厚崑精人力,而徐直军则长于经营——战略、投资、研发、运营,几乎占据半壁江山。

对于孟晚舟,虽然任正非曾表示:孟晚舟不会做接班人。但此一时彼一时,华为也需要“英雄”——经过三年的引渡事件,孟晚舟已经成为华为的英雄,头上的光环又是其他人无法比拟的。

现在猜测谁会成为任正非的接班人,毫无意义。当前,华为正处于危机之中,任正非没有退休的理由。李嘉诚干到90岁,才放心地把企业交给儿子。以李嘉诚的退休年龄为参照,任正非还早着呢——一切皆有可能。

三位教父级人物,现在有两位没有选择把企业接班人交给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

根据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的研究,全球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4年,其中只有约30%的家族企业可以传到第二代,能够传至第三代的家族企业数量不足总量的13%,家族企业在三代以后还能够继续为股东创造价值的,只有5%。

华山论剑:到底谁是武林盟主?

任正非、张瑞敏、柳传志三人之间谁堪称武林盟主?目前看,无论是企业规模、创新能力,还是个人影响力和公众认同度,任正非略胜一筹。但就此认定他就是武林盟主,恐怕也为时尚早。和张瑞敏、柳传志相比,任正非还有一道必答题没有做完:接班人问题。

那么,在企业江湖,任、张、柳三巨头,谁才是真正的“武林盟主”?若干年后,他们还会为后人景仰吗?他们今天所做的贡献,还会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吗?

优秀的企业家,看他做了什么;伟大的企业家,要看他留下什么。

我们不妨预测,再过四十年,任、张、柳作为华为、海尔、联想的创始人,即便他们本人都已经驾鹤西去,但他们留给后人的谈资恐怕是——

华为的抗美大戏,海尔的怒砸冰箱,联想吞下IBM个人电脑业务。

在历史长河中,能够留下哪怕是一丝印记,足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