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笔一挥,历史如墨

清朝灭亡时国库还有多少银子(国库里的钱都到哪里去了)(1)

前言

宣统三年(1912年),清朝隆裕皇太后无奈颁布最后一道旨意,即宣统皇帝逊位。至此,存在于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永久结束,清王朝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同年2月15日,袁世凯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北洋政府也顺理成章接管了清朝国库。当负责盘查的民国官员满心欢喜打开清朝国库时,却发现国库银锭所剩无几。

清王朝统治中国268年,为何灭亡时国库竟无多少余银?本文,挥墨君将根据史料和分析,带着大家一起了解,清朝灭亡后,国库里的钱都到哪里去了?

清朝灭亡时国库还有多少银子(国库里的钱都到哪里去了)(2)

国库萧条,寅吃卯粮

清朝国库,并非一座,而是由银库、缎匹库和颜料库共同组成,合成“户部三库”。银库主要是储存各种货币,缎匹库主要是绸缎等物,而颜料库则以铜、铁、沉香为主。

其中,银库为“天下财富总汇”,最为重要。每年都会有来自各省的税款,在预留官员俸禄和军饷开支后,全部运往京城,供中央朝廷开支,这便是银库的主要收入来源。

清朝灭亡时国库还有多少银子(国库里的钱都到哪里去了)(3)

宣统三年的正月,清王朝颁布谕旨,缓收武清、天津等地的租税。这一举动,表面看来清朝财政还比较充裕,可实际上,从咸丰皇帝开始,就有这样的谕旨,是为了体现皇帝“关切爱民”的政治目的。

因此从这一点来看,关于清朝国库究竟富不富裕,我们很难知道,所以我们再把时间线往前拉,来到鸦片战争爆发前(1840年)。

清朝灭亡时国库还有多少银子(国库里的钱都到哪里去了)(4)

鸦片战争前,银库开支主要由兵饷俸禄、祭祀采办、科考教育等组成,而鸦片战争后,朝廷无端多了战争赔款、防御拨款等事项,之后甲午战争爆发,朝廷在军饷上的开销更加巨大,使得国家财政逐渐入不敷出。

尽管清朝官员“俸禄之薄,亘古未有”,但始终难以维持财政的正常运转,所以清朝皇室无奈开始用自己的内帑银(私房钱)来填补国库亏空,可惜面对高额开支,这一切不过是饮鸩止渴。

清朝灭亡时国库还有多少银子(国库里的钱都到哪里去了)(5)

据历史记载,从武昌起义到清帝逊位,隆裕皇太后一共拨过八次内帑银,然而这一切并没有帮助清朝摆脱国库亏空的危机,于是在覆灭前一年,清朝又动员发行爱国公债,可惜结果依旧不乐观。

据统计,为了填补国库亏空,清朝通过下拨内帑银、发行爱国公债等各种手段,在武昌起义后,也不过筹集了2000万两资金,然而与民国初年财政总长熊希龄在报告中提出的2.6亿两赤字和20亿两外债相比,这2000万两又算得了什么?

清朝灭亡时国库还有多少银子(国库里的钱都到哪里去了)(6)

继承条约,民国还债

尽管清朝后来灭亡了,但它与外国签订的所有条约,都被新生的中华民国继承了,简而言之,清朝没还完的钱,民国政府要接着还。

面对这大笔烂账,民国政府将主意打到了清朝皇宫遗留下来的珍宝上,不过由于孙中山先生的阻止,这批皇宫珍宝最终没有被售出,再加上军费大增等原因,导致民国政府出现了“一切政费,全恃外债”的窘况。

再后来,新债叠旧账,到1928年北洋政府统治结束时,清王朝和北洋政府的外债已高达32.5亿两,其中能抵押的税收,都被抵押出去了。

清朝灭亡时国库还有多少银子(国库里的钱都到哪里去了)(7)

当然在北洋政府统治期间,由于一战中中国所在的协约国获得胜利,使得中华民国结束了对德国和奥匈帝国的赔款,之后苏联成立后,更于1924年宣布放弃剩余赔款,其余几个国家也陆续放弃,一定程度缓解了财政压力。

可当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蒋介石为获得外国势力支持,主动承认之前与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于是沉重的债务又一次落到南京国民政府身上,直到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这才彻底废除对日赔款条约。

1938年以后,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使得国民政府停止了对各项条约的赔款,这才让清朝国库亏空都难以偿还的大笔烂账,得以最终解决。

清朝灭亡时国库还有多少银子(国库里的钱都到哪里去了)(8)

结语

事实上,当外国人用洋枪火炮打开王朝封闭大门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昭示着清朝的覆灭已是必然。失去民心固然是清王朝覆灭的原因之一,但国库亏空、财政危机,无疑加速了清朝的覆灭进程。

当清王朝最终覆灭后,其国库亏空所导致的后果,更影响了近代中国,成为当时挥之不去的沉重阴影。

本文作者@挥墨历史,欢迎阅读文章后点赞、关注和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