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当我读到这段并不陌生、甚至时常听到的文字时,忽然间,有一种异样的情绪,突如其来地充斥着我的胸口。有感动也有激动,有感慨也有感恩,一时间,思绪像朵朵浪花,汹涌澎湃,向我袭来。水花飞溅,思绪飞舞,令我沉浸许久。

这段文字摘自鲁迅先生《呐喊》文集《故乡》一文,距今已有百年历史。

鲁迅的故乡现在怎样(三十年后再读鲁迅先生的故乡)(1)

图片来自网络

第一次读到它时,还是在初中的语文课本里。那时的我,只是一名初中生,对文章并没有太多个人感受。

如今,三十年过去了,今天的我再次读到《故乡》时,情绪和感受却如此强烈,令我不吐不快。

希望是什么?为何鲁迅先生说:“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在《故乡》一文中,鲁迅先生对于希望的寓意,有多层含义。

一是作者虽阔别故乡二十多年,但是故乡的山水,故乡的亲人,故乡的伙伴,无时无刻不藏在记忆最深处。故乡,有着作者由来已久的眷念之情,期待之情,希望之情。

只是,此次回乡,作者是为处理老屋买卖的最后事宜。从此,故乡的人和事都将成为过往,留下的只有心中难以割舍的记忆了。想到这些,作者的心情是复杂的、忧伤的。这也为随后的所见所感打下伏笔,一切都是灰暗的、破碎的。

鲁迅的故乡现在怎样(三十年后再读鲁迅先生的故乡)(2)

图片来自网络

二是此次与故乡的久别重逢,作者期望可以再次见到故乡美丽的山山水水,期望可以再次亲近故乡的人和儿时的小伙伴。

可是,眼前看到的这个故乡,早已物是人非。故乡的山水还在,却已呈现破败、荒凉,全无年少时所见的美丽景致。

隔壁邻居杨二嫂,当年的“豆腐西施”,如今却像细脚伶仃的圆规。昔日亲昵的邻居,而今自私又贪婪。处处算计旁人,状告他人,只为自己多占些小便宜。

就连儿时最亲密无间的小伙伴闰土,那个自信、灵动、活泼的少年,如今也变得形如枯槁,麻木僵化。一声“老爷”的称呼,像刀剑一般刺痛胸口,一颗温热的心顿时像掉进冰窟窿,寒凉刺骨。

当年的迅哥儿和闰土再也回不去了,人虽近在咫尺,心却远隔天涯,他们之间隔着无法逾越的鸿沟。

这些都不是作者想见到的,这与他儿时的记忆大相径庭,这让他感到内心的希望全都破灭了。

鲁迅的故乡现在怎样(三十年后再读鲁迅先生的故乡)(3)

图片来自网络

鲁迅先生的《故乡》,亦勾起我的思乡之情。或许,我是一个特别念旧的人。一想到故乡,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总是让我情有独钟。

年少时,拼命想逃离故乡,奋不顾身,想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而今,三十年过去了,在外漂泊打拼、成家立业,故乡早已不再是我的长住居所。

多少次感叹落日余晖,多少次仰望夜幕星空,多少次午夜梦回之时,浮现在脑海中的,却时常是故乡的记忆、故乡的味道、故乡的人和故乡的故事。有时,不经意间,邂逅一段文字,一张图片,一句动心的歌词,都可能使我瞬间鼻翼发酸,热泪盈眶。

提起故乡,总有数不清,道不明的离愁别绪,令我魂牵梦萦。

也许,对故乡的依恋,是因为故乡还有许多我思念的至亲和牵挂的朋友,还有许多老房子和老物件留下的珍贵记忆。如果有一天,我被故乡的人遗忘了,我亦无故人可挂念,那将是多么凄凉又荒漠的心境,实在不敢想象啊!

鲁迅的故乡现在怎样(三十年后再读鲁迅先生的故乡)(4)

图片来自网络

我想,鲁迅先生之所以说:“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是因为作者赋予了故乡之行热切的希望,可是希望总是那么美好,而现实总是容易幻灭,为什么还要有希望呢?早知如此结果,还不如不抱任何希望,就不会大受打击。如果没有希望,是不是就不会有破灭的失落感了?作者也是这样想的吧?

然而,如果害怕失望和打击,就不再心存希望,是不是更加令人悲哀呢?

看看眼前的闰土,他像是代表着那个时代的大多数贫苦之人。他们勤劳善良,像一头老黄牛,每天只知道面朝黄土背朝天,整日埋头苦干,努力一生却还是过着贫苦艰辛的生活。

面对生活的重担和人生的磨难时,他们从来没有思考过为什么?他们对自己的人生不曾有过任何规划,对生活不曾有过任何抗争,也没有想过如何去改变这一切,他们只会逆来顺受,心甘情愿接受命运的摆弄,像一叶浮萍般随波逐流。

他们渺小无力,时代的一粒灰尘,落在他们头上,都可能是一座大山,压得他们苟延残喘,随时可能遭受灭顶之灾,而他们只是承受,承受,却无力改变。

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他们对生活失去了希望和信心,他们的意志早已消磨殆尽,心如死灰,他们只是像一具具行尸走肉,没有任何喜怒哀乐,麻木不仁地活着而已。在他们身上,看不到任何美好的前途,更没有幸福的人生可言,这样的闰土,这样窒息的生活,怎能不令人痛心疾首。

可见,希望对于每个渴望改变命运的人来说,是必须存在的。即使希望很微弱,很渺茫,甚至无人相信它会实现,但还是要心存希望。因为心存希望比没有任何希望要多了那么一线希望,一丝生机。只要还有希望,就有前进的方向,就有成功的可能。

鲁迅的故乡现在怎样(三十年后再读鲁迅先生的故乡)(5)

图片来自网络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作者笔下的“路”,一语双关。“路”不仅仅是供人行走的道路,更是每个人必须要走的人生之路。

有的人只会选择别人走过的路,因为走这条路很容易,不需要动脑子。别人怎么走,他就怎么走,别人怎么做,他就怎么做,一辈子愚昧盲从,浑浑噩噩,碌碌无力,却从未想过为什么要这样做?更不会想到要努力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和人生之路。

而有的人会选择走一条自己的路,哪怕这条路前途迷茫,荆棘丛生,让人一眼看不到未来。但只要你目标足够清晰,意志足够坚定,在这条无人行走的路上,你会看到别人见不到的风景,会体验无限可能的精彩人生。坚持不懈努力奋进,总有一天,这条被一个人踩出来的羊肠小道,走的人多了,也会开辟出一条光明大道,路越走越宽,人生越走越顺。

眼前的宏儿和水生,不正像当年的迅哥儿和闰土吗?这让作者又看到了一线希望,一丝生机。

救救国民,救救孩子!!!这是鲁迅先生《呐喊》的重要意义。

是的,他们还是孩子,他们还有希望,他们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他们也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他们不能成为第二个闰土,他们应该走一条自己的人生道路,尽一份力,发一份光,为自己的幸福人生而努力奋斗,为自己的幸福家庭而努力奋斗,为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奋斗。

鲁迅的故乡现在怎样(三十年后再读鲁迅先生的故乡)(6)

图片来自网络

感谢鲁迅先生的《故乡》,让我读出了三十年前不曾有过的感动和震憾,也让我心惊不已:

一个人,如果对生活失去了希望,他会变成什么样子?

就像闰土一样,没有希望的活着,只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而已。而人类之所以高于一切所有生物,是因为人类具有其他生物无法企及的思想。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哲人的高见引人深思,而我更想为这个观点,再增添一点个人想法: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更在于行动和创作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想到这里,我的思绪越发无边无际了。

鲁迅的故乡现在怎样(三十年后再读鲁迅先生的故乡)(7)

图片来自网络

在漫长的岁月中,我们必将经历,各种意想不到的艰难困苦。面对这些困难和打击时,不能一昧沉浸在个人的悲伤中,从此意志消沉,一蹶不振。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可见人生苦难重重,所有人都一样。

相信自己,相信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心,只要你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眼前的苦难只是在磨难我们的意志,只会使我们变得更加强大,即使前方风霜雨雪,也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脚步。

很多时候,希望总是美好,现实总是骨感,努力不一定有好结果,但不努力一定没有结果。不论结果是好是坏,我们要有一颗平常心,改变我们可以改变的事情,接受那些我们无法改变的事情,能够坦然接受命运的波澜壮阔。

即使面前的希望很微弱,很渺茫,甚至一次次被破灭,被消亡,一切都到了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境地。此时更要沉下心来,穷尽一切可能地思考,只要还有一线希望,一丝生机,那就挺起胸膛,跨过去,熬过这段阴暗的岁月,就能看到柳岸花明又一村的人生美景。

面对生活,只要我们的内心,永远不放弃,永远心存希望,永远怀揣热情,永远努力奋进。终有一天,我们会收获成功的喜悦和内心的丰盈富足。

鲁迅的故乡现在怎样(三十年后再读鲁迅先生的故乡)(8)

图片来自网络

#故乡##鲁迅##原创作品##那些年看过的书##我要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