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了“手”以多种形式出现在汉字中:

以“手”为部件的字,都与手有关,如看、拜、掰、搿、拿等;

提手旁“扌”的字与手的动作相关,如抓、提、捉、拖、拖等;

部件“

字不好看别嫌弃(汉字露一手)(1)

”也表示一只手,如左、右、有、友等;

以“又”为部件的字,往往与手抓的动作有关,如支、友、反、取等。

怎么样?汉字还真是藏几“手”的,不信就再露几“手”给你瞧瞧:

反文旁“攵”与“攴”是同样古字形

字不好看别嫌弃(汉字露一手)(2)

的变形,读作pū ,字形是一只右手,高举一把锄头或斧子,意思是“轻轻地击打”。“攵”与“攴”能与很多其他文字构成具有攻击性意思的合体字,比如敲、政、散、收、败、赦、敝等。可见,反文旁就有一“手”

“爪”字也是手的形象,

字不好看别嫌弃(汉字露一手)(3)

如同一只手朝下抓。采字头“爫”用作偏旁,就是“爪”的变形,也是一只手。比如采、採等。“受”的古字形

字不好看别嫌弃(汉字露一手)(4)

,直观看,上面一只手,下面一只手,就是一只手从另一只手上接受物品。

古人最初造字是以象形和会意为主,由上可见,从古字形中比较容易观察到汉字的造字本义。再看一个例子,简化字“笔”字简化前也就是繁体的字形是“筆”,与古字形

字不好看别嫌弃(汉字露一手)(5)

很接近,上面是竹字头,表示笔是竹子做的,下面是 聿字,读作yù,古字形是

字不好看别嫌弃(汉字露一手)(6)

,表示一只右手,抓着写字的笔,聿本身就是古时的“笔”,后来加竹字头,表示笔是竹子做的。同样的,“律”字的左边是双人旁,表示道路或行为,右边是笔,引申为用笔写下来的需要遵守的行为的规则。可见汉字中“

字不好看别嫌弃(汉字露一手)(7)

”部件就是右手的变形,汉字“妻”的原意是被手抓住头发抢走的女人,反映了原始社会的残酷状态。这样的字还有秉、逮、建等。

别急,“手”的变形还不止于此。

“九”字的古今字形变化不大,甲骨文字形是

字不好看别嫌弃(汉字露一手)(8)

,显然还是一只右手的形状,造字的本义是伸手往洞里掏摸、试探,以求确定情况,加上“穴”表示未知空间,就是探究的“究”了。

“看”有一只手,“友”有两只手,“授”有三只手,汉字岂止露一“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