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瓦拉同志

在东吴创建及巩固的过程中,名将陆逊无疑居功甚伟,而他也因此受到孙权的赏识,最终官至丞相,可谓位极人臣。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陆逊晚年横遭猜忌,最终竟被孙权活活逼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陆逊是吴郡吴县人,出身江东大族,自幼便以聪慧过人、志向远大见称于世。陆逊少年丧父,被从祖父庐江太守陆康抚养成人,起初居住在舒县,后来又因躲避袁术的进攻,迁回老家吴县居住。建安八年(203年),年仅21岁的陆逊进入孙权的幕府,因平定山越首领潘临、尤突、费栈等人的叛乱,深得主公的赏识。

陆逊打败魏国 陆逊连败蜀魏两国(1)

陆逊曾连败蜀、魏两国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镇守荆州期间,与孙权的关系恶化。为此,陆逊与吕蒙联手制定计划,通过奇袭的方式夺取荆州,并擒斩关羽。两年后(221年),刘备率大军东征,陆逊临危受命出任大都督,在夷陵大败蜀军。经此一战,孙权再无西顾之忧。魏明帝太和二年(228年),陆逊又在石亭击败曹魏大司马曹休率领的十万大军,从而缓解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压力。

次年(229年),不再畏惧曹魏的孙权正式称帝,建立东吴帝国。孙权称帝后,为奖赏陆逊的功劳,便进拜他为上大将军,命其辅佐太子孙登,并掌管陪都武昌的事宜。赤乌七年(244年),陆逊被进拜为丞相、荆州牧、右都护,由此达到权势和地位的顶峰。说句题外话,孙权在称帝前,把侄女(孙策之女)嫁给陆逊为妻,由此可见对他的赏识。

陆逊打败魏国 陆逊连败蜀魏两国(2)

孙权对陆逊非常器重

从陆逊的人生经历来看,他追随孙权40余年,统领吴国军政20余年,为人深谋远虑、忠诚耿直,并且立下赫赫战功,对于东吴的建立和巩固居功至伟,堪称社稷之臣。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能臣、直臣,最终却落得被逼死的下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一切,还要从孙和、孙霸兄弟间的争斗说起。

赤乌四年(241年),太子孙登英年早逝,孙权因次子孙虑此前已病死,所以便册立第三子孙和为储君。据正史记载,孙和不仅爱好文学、擅长骑射,而且礼贤下士、尊敬师长,无论是综合能力还是个人形象都极佳,因此颇为朝野所瞩望。但与此同时,孙权又宠溺第四子鲁王孙霸,让他享受跟太子一样的饮食、起居标准,由是让后者滋生非分之想。

陆逊打败魏国 陆逊连败蜀魏两国(3)

太子孙和

孙霸为扳倒孙和,便纠集党羽陷害兄长及其支持者,而孙和为何保住位子,也授意亲信控告孙霸,希望能除掉这个心腹大患。随着太子与鲁王的争斗日益尖锐,朝臣们也因为立场不同而分化,逐渐形成“太子党”、“鲁王党”两大集团。两个集团之间互相攻击,导致东吴的政局动荡不安,若不加以制止的话,必将使东吴陷入分裂、混战当中。

起初,陆逊采取中立立场,不肯加入到任何一个集团当中。但是,当孙和秘密探知孙权与大臣杨竺商议废黜太子、改立鲁王的事宜后,便派亲信陆胤(陆逊的族侄)去拜访陆逊,请求后者为自己申辩。此时,太子太傅吾粲也数次致信陆逊,请求他为太子进行辩护。陆逊认为兹事体大,便屡次上疏陈述嫡庶之分,又请求进京面见孙权。

陆逊打败魏国 陆逊连败蜀魏两国(4)

陆逊屡次上疏陈述嫡庶之分

孙权看到陆逊的奏疏后,虽然暂时搁置改易太子的事情,但对禁中语漏泄的事情大为愤怒,因此下令逮捕杨竺、陆胤、吾粲等人,并审问他们究竟是谁泄露了秘密。在连番拷打之下,陆胤、吾粲为了保护太子,便诬告杨竺是泄密之人,而后者因为熬刑不过,也只能就此“招供”。

杨竺被屈打成招后,捏造了陆逊的20条罪证,想拉他一同下水。孙权是个雄猜阴狠、刻薄寡恩的皇帝,虽然知道这些罪状大都不实,但他为了敲打陆逊,还是数次派遣使者责备他。陆逊是个自尊心极强的人,屡次三番地被皇帝训斥,在愤恚交加之下感染重病,没多久便撒手人寰,终年63岁,时在赤乌八年(245年)。

陆逊打败魏国 陆逊连败蜀魏两国(5)

孙权将陆逊活活逼死

陆逊去世后,次子陆抗承袭爵位,并出任建武校尉,负责统领其父的5千名部曲。此时,孙权依然怒气未解,便利用陆抗面圣的机会,拿着杨竺诬告陆逊的20条罪状向他质问,陆抗事事条答、一一批驳,成功地让孙权相信陆逊的清白。事后,孙权懊悔不已,恨自己不该对陆逊如此刻薄,这也是后话了。

史料来源:《三国志》、《资治通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