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最为出名的战斗机,估计很多人想到的都是日本海军所装备过的零式舰载战斗机,日语称之为"零式艦上戦闘機"(别奇怪,日语当时一堆繁体汉字,包括很多将领的名字都是繁体汉字书写)。这种战斗机由日本三菱重工的航空设计师掘越二郎设计,是日本海军的主力舰载战斗机,被用于取代已经稍显落后于时代的九六式舰载战斗机。但是零式战斗机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优势地位丧失的速度异常之快,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零式战斗机

而零式战斗机的研发开始于1937年的5月19日的《十二试舰上战斗机计划要求书》,这个计划要求书则交给了日本的三菱重工和中岛航空,要求他们开发出一款新的舰载战斗机,取代日本海军刚刚服役的九六式舰载战斗机。尽管此举在当今看起来有些过于急躁,但在航空技术一年一变的上世纪三十年代,日本海军的决定还是颇有远见的,九六式舰载战斗机这款全金属下单翼战斗机的优势,恐怕是保留不了多久的。

零式战斗机致命的弱点(早期称雄于太平洋的零式战斗机)(1)

但摆在日本海军面前的麻烦在于,日本的航空工业其实是有缺陷的,在航空发动机的设计上,日本与欧美各国有极大的差距。这种日本自身硬件能力上的限制,对于日本航空界而言始终是个麻烦,日本航空界设计的飞机如要达到极佳的性能,往往是需要一些特殊手段和设计的。九六式舰载战斗机就是个例子,它不得不对自身的防护能力进行削弱,让其在战场上变得较为脆弱为代价换取了性能。

而日本海军这次提出的要求则进一步加大了难度,日本海军的要求如下:新式战斗机要能够在3000米至5000米的高度作战,要求最大速度能够达到高度4000米时,达到每小时311公里,且在9分30秒内爬升3000米高度。滞空时间能够在不携带副油箱的状态下保证2小时,使用副油箱进行巡航要达到6至8小时。另外武器方面要配备两门20毫米口径机炮和两挺7.7毫米航空机枪,同时还要携带两枚60公斤重的航弹。而机动性方面则至少要和九六式舰载战斗机同级别,各种航电设备更是不能缺少。

零式战斗机致命的弱点(早期称雄于太平洋的零式战斗机)(2)

如此苛刻的要求,迫使三菱重工和中岛航空的设计师挖空心思来思索如何达成,尤其是长达八小时的续航能力和飞机的机动性这两个性能指标几乎是完全冲突,这给航空设计师们带来的麻烦可想而知。最终中岛航空迫于自身能力有限,不得不忍痛放弃了竞标,只剩下三菱公司自己独立设计。虽然说三菱公司这算是可以独揽设计大权,且设计出来只要能够达标就必然能够成功,但设计压力方面也是不小。新式战斗机的设计成功与否,则完全压在了年轻的航空设计师掘越二郎身上。

零式战斗机致命的弱点(早期称雄于太平洋的零式战斗机)(3)

好在掘越二郎也是个航空鬼才,在仔细核对日本海军的性能要求后,掘越二郎又仔细思考了日本现有的航空工业能力,最后选择了采用较小的发动机搭配较小机体的基本设计架构,放弃了使用高功重比发动机配合较大机体的设计思路。通过给零式战斗机进行全方位的减重,设计优秀的气动布局等方式,保证了飞机能够在获得足够的机动性的同时,拥有相当程度的续航能力。最后再将所有设计思路转为现实之后,日本海军就获得了零式战斗机

零式战斗机致命的弱点(早期称雄于太平洋的零式战斗机)(4)

在掘越二郎挖空自己和日本航空工业能力极限的设计下,零式战斗机获得了优秀的盘旋性能,能够在水平面和敌机进行空中格斗能力,几乎可以力压同时期任何一款舰载战斗机。可以说零式战斗机在1940年初已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舰载战斗机了,这让日本海军欢欣鼓舞。但是作为设计师的掘越二郎却开心不起来,甚至于掘越二郎自己是不看好这个舰载机的。

二、落后的零式

自家事自家知,掘越二郎深知自己的零式战斗机在满足日本海军要求的同时,付出了何等惨重的代价。为了让零式战斗机满足性能指标,他不得不砍掉一切必要的东西,比如说零式战斗机没有采用自封闭油箱,保护驾驶员的钢板也没有,甚至连防弹玻璃都没装上去。而且军方要求的20毫米机炮问题多多,虽然是仿制的厄利空机炮,但为了塞到飞机里不得不进行缩小体积和减小炮弹初速,以至于炮弹弹道十分诡异,差不多就是个"糖豆发射器"。

零式战斗机致命的弱点(早期称雄于太平洋的零式战斗机)(5)

掘越二郎心里清楚零式战斗机的性能极限,它已经没有什么改进空间了。如果不和美国爆发战争还好,一旦爆发战争,那么零式战斗机的性能会迅速落后,因为美国航空界能够迅速整合自身优秀的基础技术,制造一款性能优于零式战斗机的战斗机获得胜利,而反观零式战斗机则因为自身局限性,不可能有太多的升级空间了。等于说,日本和美国爆发战争之后,零式战斗机的性能优势会迅速丧失,这一点作为设计师的掘越二郎心里门清。

零式战斗机致命的弱点(早期称雄于太平洋的零式战斗机)(6)

而在1941年末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零式战斗机的表现也确实如掘越二郎自己所推测的一样,零式战斗机早期确实有不错的优势,但这主要是美国和澳大利亚飞行员缺乏实战经验,主动寻找零式战斗机进行空中格斗造成的。可在中途岛战役时,美国海军王牌飞行员约翰·萨奇就寄出了"萨奇剪机动",用两架F4F战斗机形成配合,一架诱敌、一架侧击的方式击落零式战斗机。在中途岛战役后该战术在美国海军里大规模推广,降低了零式战斗机的优势地位。

零式战斗机致命的弱点(早期称雄于太平洋的零式战斗机)(7)

更要命的是在1942年6月3日,日军为了掩护中途岛战役而发动阿留申群岛战役里,由日本海军下士古贺忠义驾驶的零式战斗机在轰炸荷兰港时,因为不慎被地面防空火力击伤而漏油,古贺忠义眼见无法返航而驾驶飞机迫降到了阿库坦岛的沼泽里。可是古贺忠义运气不好,迫降时飞机翻身导致他本人脖子折断丧命,飞机则卡在了沼泽里。大约五周后,美国海军发现了这架零式战机,赶紧就把这架零式战机仔细包装后带回了美国本土进行研究。

零式战斗机致命的弱点(早期称雄于太平洋的零式战斗机)(8)

通过研究,美国海军迅速发现了零式战斗机的弱点——本身缺乏装甲防护,不仅飞行员容易阵亡,而且中弹后还容易起火爆炸。战斗机结构还过于脆弱,虽然在水平面机动能力优秀,但是在垂直面上则难以施展,高速爬升和俯冲时都容易解体等等。这些问题如今都成了零式战斗机的致命伤,美国海军立刻针对性的研发了用来对抗零式战斗机的F6F战斗机,辅以"萨奇剪刀机动"这一对抗性战术,顷刻间就扭转了不利局面。

结语

此时掘越二郎已经没有了任何办法,尽管日本海军一再让他改进零式战斗机,但是掘越二郎自己清楚,任何改进都不可能挽回局面。而掘越二郎本人对零式战斗机的改进也没有成功,缺乏冗余空间的零式战斗机已经不可能提升,所谓的"零式神话"也就此终结了。

参考文献:《日本軍用機航空戦全史》

《零式艦上戦闘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