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谈春晚小品 看了今年的春晚小品(1)

这两年,大家发现,即便是自己愿意贡献收视率,可春晚舞台上熟悉的面孔却越来越少。

年三十的晚上,很多人都是这样和家里人一起看春晚:

我妈:“这是谁啊?”

我:“这是xxx,他演了…emmm…我也不知道。”

赵本山谈春晚小品 看了今年的春晚小品(2)

要知道,以前是谁上了春晚谁就火,但现如今却是谁火谁才能上春晚。

结果,春晚也被迫沦陷为流量的天下。

“就不懂春晚找一堆有的没的流量唱歌演小品,把一些老演员的小品节目都给毙了是干嘛?专业演员的小品不香吗? ”

赵本山谈春晚小品 看了今年的春晚小品(3)

谁也没想到,承载了大家童年回忆的小品,居然会成为时代的眼泪。

那么,曾经那些熟悉的小品演员面孔,去哪里了呢?

赵本山谈春晚小品 看了今年的春晚小品(4)

曾经小品留住了春晚的笑声

以前的小品,从来不缺少笑料。

1984年,陈佩斯和朱时茂首次合作,表演了喜剧小品《吃面条》。

虽然那时候还不流行突出语言元素,不过陈佩斯、朱时茂凭借夸张、滑稽的表情和动作,轻松征服了观众,成为观众不可磨灭的记忆。

譬如吃面条的时候,陈佩斯最开始是狼吞虎咽,到后来则撑到不行。明明一根面条都没有,陈佩斯却吃得津津有味。

赵本山谈春晚小品 看了今年的春晚小品(5)

1986年,陈佩斯又改卖《羊肉串》,他和朱时茂一人一口羊肉串,馋的人直流口水。也一度带火了新疆羊肉串。

赵本山谈春晚小品 看了今年的春晚小品(6)

1989年的《胡椒面》中,陈佩斯饰演一个一顿能吃一斤馄饨的乡下大汉。陈佩斯被馄饨烫到的真实感,真的是惟妙惟肖,演技逼真。

赵本山谈春晚小品 看了今年的春晚小品(7)

在春晚的舞台上,陈佩斯和朱时茂14年间登台11次,而他们的小品一直都保持着很高的格调和喜感。

由于笑点不断,春晚的小品也被誉为大型造梗现场。

我们现如今常说的“薅羊毛”,最早其实是出现在赵本山小品《昨天今天明天》。

白云大娘用生产队的羊毛给黑土大叔织毛衣,结果因为就可一只羊薅,被生产队发现,定罪“薅社会主义羊毛”。

赵本山谈春晚小品 看了今年的春晚小品(8)

虽然已经过去22年了,可这个词汇现如今用,仍觉得很时尚。

小品《卖拐》里面,那句“要啥自行车”,现在还是大家相互调侃的话语,意思是都给这么多了,咋还不知足呢?

赵本山谈春晚小品 看了今年的春晚小品(9)

里面的脑筋急转弯,“树上骑个猴,地上一个猴”,也是抖音里经常提到的段子。

还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我们现在用来替代上网小号的“马甲”一词,其实最早出自2000年赵本山、宋丹丹的小品《钟点工》:

“小样,别以为穿了件马甲就不认识你了。”

赵本山谈春晚小品 看了今年的春晚小品(10)

被赋予了新含义的马甲,爱上网的人谁手上没几个呢?

而里面的脑筋急转弯“打开冰箱分几步”,到现在也不觉得是过时玩笑。

让小沈阳一夜爆红的《不差钱》,里面有一句“眼睛一闭一睁这天就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这辈子都过去了哈”,曾经也风靡一时。

赵本山谈春晚小品 看了今年的春晚小品(11)

除了语言几十年不过时,小品还经常被融进很多流行元素。

1995年,赵丽蓉老师和巩汉林表演了《如此包装》,用以讽刺娱乐圈的过度包装热。

在舞台上,六十多的赵丽蓉用rap的形式重新演绎了评剧,唱跳结合的形式,引来观众无数好评。

赵本山谈春晚小品 看了今年的春晚小品(12)

“这么包装简直太难受,我张不开嘴儿,我跟不上溜儿,你说难受不难受,你说难受不难受?”

现在回头看,大家才发现原来赵丽蓉老师早就科普过rap。

本山大叔1997年和范伟合作的小品《红高粱模特队》,里面就把歌舞和小品进行了融合。

“你穿的是地你披的是天,走的是阳光道奔的是日子甜。千百年创业艰辛,换来这春满家园!”

这段歌舞,到今天仍然是很多大型晚会上经常被表演的经典曲目。

赵本山谈春晚小品 看了今年的春晚小品(13)

多年来,以前的小品无论是梗还是形式,都曾一定程度引领了文化潮流。

相比较现在什么梗火就演什么,以前则是小品有什么包袱,民间就会流行什么。

小品作为“语言类”节目,真的掌握了中国语言文化精髓,成为文化输出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赵本山谈春晚小品 看了今年的春晚小品(14)

小品除了好笑,针砭时弊也不少

作为春晚的门面,小品自然也少不了弘扬正能量。

不过,以前的小品是把讽刺暗藏在包袱里,一面让大家乐到不行,一面不动声色嘲讽了社会不良现象。

小品《王爷与邮差》中,朱时茂和陈佩斯两人尽管饰演的都是小人物,却把国人“崇洋媚外”的心理展现地淋漓尽致。

赵本山谈春晚小品 看了今年的春晚小品(15)

要知道,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仍然觉得国外的月亮更圆。

本山大叔和范伟第一次合作的小品《牛大叔提干》,则暗讽了社会腐败现象。

而里面的台词,也十分犀利。

小品中他拎起一串甲鱼蛋说:“哎,扯蛋扯蛋,是不是打这儿来的?”

最后的时候他又说,“我把这个拿回去给乡亲们好有个交代啊,事儿没办成,在这儿学会扯蛋啦。”

赵本山谈春晚小品 看了今年的春晚小品(16)

“扯蛋”都能出现,不得不说,本山大叔是真的很敢说了。

1990年,宋丹丹和黄宏合作的小品《超生游击队》,嘲讽的则是重男轻女的愚昧思想。

宋丹丹和黄宏饰演一对农村夫妇,明明穷的饭都要吃不上了,为了生儿子,还一直怀孕。甚至背井离乡,四处奔波。

赵本山谈春晚小品 看了今年的春晚小品(17)

而黄宏和侯耀文表演的《打扑克》,利用打扑克的方式,在短短十几分钟,彻底讽刺了90年代商品经济大潮中可笑的人和事。

赵本山谈春晚小品 看了今年的春晚小品(18)

讽刺的同时,以前的小品也在弘扬正能量,甚至很多社会现象现如今也存在。

这两年因为疫情,很多人只能原地过年,不能回家,非常思念亲人。

早在1998年,黄宏和宋丹丹就表演了小品《回家》。

在城里打工的两口子,临近年关,准备回家过年。没想到买年货的钱,却被丈夫买了大哥大。但最后哪怕没有钱,也没能阻止两人回家的心。

赵本山谈春晚小品 看了今年的春晚小品(19)

现在再看,谁不会感同身受,有钱没钱都想回家过年,和家人团聚,这才是年的意义。

冯巩和牛莉表演的《还钱》,原型故事是陕南一个普通的农民龚德银,清理垃圾的时候,拾到一个装有大量现金和存折的密码包,虽然被失主误会,却还是归还给失主,令失主感动,也感动了中国。

赵本山谈春晚小品 看了今年的春晚小品(20)

这个小品并没有直接上来就歌颂,而是用搞笑的艺术手法,层层递进抖包袱,最后向环卫工人敬礼,弘扬了社会正能量。

在以前的小品里,所塑造的形象大多是留守老人、小偷、农民等底层小人物,每一个角色都非常真实接地气,看着让人感觉亲切,代入感十足。

对于社会现状,小品中也丝毫不吝啬言语,犀利地嘲讽,让人笑的同时,也忍不住点头认同:说的就是这么回事。

或许这些小品没有所谓高大上的东西,但真实不才是最好的艺术形式么?

赵本山谈春晚小品 看了今年的春晚小品(21)

好小品离不开用心创作

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

在小品这个行业中,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反而是真实总结。

《王爷和邮差》虽然1998年才出现在春晚的舞台上,但事实上,早在1991年,陈佩斯和朱时茂就在北京广播剧场表演过初版。

不过陈佩斯并不满意,但由于他还处于剧本创作的懵懂阶段,始终找不到问题出在哪里。

后来陈佩斯找来阎肃修改,接着又求王宝社修改,经过七年的打磨,这个作品才拿到春晚的舞台上。

赵本山谈春晚小品 看了今年的春晚小品(22)

为了让表演效果更好,戏服都是陈佩斯朱时茂自掏腰包买的。

果不其然,尽管表演时出了点小插曲,可依旧给观众留下了充满欢笑的回忆。

同样对剧本精益求精的还有本山大叔。

《同桌的你》的剧本打磨至少有半年多。

在小品中,王小利写给李琳的信,观众都觉得很有意思,被逗得哈哈大笑。

实际上,在原来的故事中,并没有这封信,是本山大叔要求加上的。

别看这封信只有200来字,编剧却整整写了40多天,细到像啊、哎、我、你这样的字眼都要逐字斟酌,特别要命。

赵本山谈春晚小品 看了今年的春晚小品(23)

但就是这样敬业的态度,他们才能在舞台上几十秒就抖出一个令人捧腹大笑的包袱。

他们的敬业精神,随处都能体现。

去年,马丽怀孕后还上春晚,让很多人都非常钦佩,觉得好拼。

事实上,马丽并不是第一位挺着孕肚表演小品的演员。早在三十年前,宋丹丹也这样上过春晚。

当时黄宏打电话邀请宋丹丹一起表演《超生游击队》。

宋丹丹说自己怀孕了,不是十分合适。没想到,黄宏听到这个消息后大笑说道:

“这还省事了,刚好是饰演一个孕妇!都不用装了。”

赵本山谈春晚小品 看了今年的春晚小品(24)

就这样,宋丹丹接受了邀请,造就了一段经典。

如果不是宋丹丹后来自爆,谁都没想到原来她当时是怀着孕本色出演孕妇。

比起现在那些只为恰钱,还想享尽特权的女明星,宋丹丹只想让人给她点赞。

但要论起舞台信念感让人最感动的莫过于赵丽蓉老师。

七十多的赵丽蓉老师当时身患癌症,却仍带病坚持排练,努力在春晚舞台上呈现出好作品。

赵本山谈春晚小品 看了今年的春晚小品(25)

《如此包装》中,跳舞的最后一个动作,赵丽蓉老师由于膝盖炎,一个转身没站稳,单膝跪地,但她轻松化解,并没有让观众看出来。

赵本山谈春晚小品 看了今年的春晚小品(26)

我们那时候并不会想到,那些轻松抛出的笑料,其实是他们在背后一次次打磨出来的。

因为他们太熟悉每一个梗,哪怕有失误,也能及时弥补,变成新的笑料。

这才是专业,这才是真正的演员信念感。

赵本山谈春晚小品 看了今年的春晚小品(27)

流量为王的时代

春晚也在抛弃真正的小品人

都知道春晚的舞台光彩夺目,但对于真正的小品演员来说,如果自己不能创造出满意的作品,宁可选择离开,也不要曾经喜欢自己的观众失望。

宋丹丹退出春晚,是因为觉得压力大,制造不出笑点就很焦虑,她已经无法超越自己了。

“我确实对小品舞台恐惧,压力太大,就怕出差错。你看我今天跟你聊天,都有点不知道说什么,春晚直播就是几亿观众。

摔一跤,说错词,或者说一个包袱,结果观众没反应,脑袋一下就会懵。现在年纪大了,想做点压力不那么大的事,说不演就不演了吧。”

赵本山谈春晚小品 看了今年的春晚小品(28)

曾连续上了32年春晚的“春晚钉子户”冯巩,年轻的时候,为了能有好作品,都要准备好几个,一个毙了就用另一个,成为春晚的招牌。

但从2019年开始,因为身体支撑不了高强度排练,他选择离开。

从此以后大家再也听不到那句“我想死你们了”。

赵本山谈春晚小品 看了今年的春晚小品(29)

其实,本山大叔、郭达等人也差不多是类似原因,都觉得创造不出更好的作品,加上自己身体不允许,果断离开了这个他们深爱的舞台。

那些老小品人正在老去,一些正当年的小品人则不满意现如今小品氛围。

前段时间,小沈阳参加综艺节目的时候,他坦言“我已经放弃小品了”。

至于原因,小沈阳也说的很明白:

“因为研究不出来好的包袱了,小品现在都是喜头悲尾,我不喜欢。我喜欢从头到尾地把你们笑得开心。”

赵本山谈春晚小品 看了今年的春晚小品(30)

“喜头悲尾”就是当今小品的现状,强行煽情,却忽视了小品文化的核心。

结果就是,现在的小品,大家都觉得不好笑了。

事实上,真正优秀的喜剧内核往往就是悲剧,无须额外煽情,用喜剧的方式表达,反而更能触碰人的内心,也让喜剧更加合理。

不过,这些都没有了,自然而然大家会觉得,小品不好笑了,也不是从前的味道。

或许春晚想要再续往日的辉煌是不可能了,小品也很难重现从前的光彩。

但我们对于好小品的爱,并不会真的消失,更不会忘记他们曾经带给我们的快乐。

就像我们对于年一样,哪怕一边感慨年味淡了,一面仍然期盼着合家欢。

我们也愿意相信,不管时代和春晚如何变,小品这种文化不会被真正取代,还能焕发新活力。《陀枪师姐》第五部扑街,精英女性变傻白甜,情怀只为了圈钱?

当哪吒玩起金属朋克:开年大作《新神榜:哪吒重生》到底有多燃

众星打call,戏骨云集,这部古装奇幻电影被低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