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编:陈敏桦 赵力超

6月28日,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食品卫生分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安全与标准技术分会、食品与营养科学传播联盟共六家专业机构,联合发布《“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科学共识》。

该共识旨在帮助消费者更全面了解相关科学知识,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对食品添加剂使用的监管,呼吁食品生产企业在加工生产需要的情况下,依据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规定的品种和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六家机构齐齐发声,说明现在社会对食品添加剂的误会已经越来越深,有必要形成一股力量改变大家的看法。

关于食品添加剂官方是否有回应(食品添加剂都有毒)(1)

话食团曾经写过一篇长文:还原食品添加剂的真面目,与六大机构意见不谋而合。这次做个易读版,加深大家印象。

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物

关于食品添加剂官方是否有回应(食品添加剂都有毒)(2)

苏丹红,漂白粉,三聚氰胺等等是非法添加物,本来就不应该用在食品中,和食品添加剂不可以混为一谈。

真正的食品添加剂都是通过国家长期毒性测试证明食用安全,或者在正常使用剂量下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之后才会被列入食品添加剂的目录之中的

食品添加剂家族大揭秘

1、防腐剂:顾名思义就是用来延长产品的货架期,保证产品的质量。

常见的有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钠,乳酸。

2、抗氧化剂:在油脂含量较高的食品中比较常见,防止油脂氧化变质,从而提高食品的稳定性。

常见的有丁基羟基茴香醚,没食子酸,特丁基对苯二酚,抗坏血酸(我们常说的维C)及其衍生物。

3、着色剂:改善产品色泽。

大家对色素的成见很深,觉得添加了色素的东西都是有害的,其实并不是这样,色素分为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天然色素就是从天然物质之中提取出来的,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副作用。而合成色素是人工合成只要在规定的适用范围之内也是无害的。一般在配料表中涉及了颜色的物质都是着色剂。

常见天然色素:红曲红,姜黄,玉米黄,焦糖色等。

常见合成色素:亮蓝,胭脂红,日落黄等

4、香精香料:调整食品的风味。处境和着色剂非常的相似。

很多人觉得没有这种物质却添加化学物质使产品出现这种香味是虚假的不安全的。这种看法过于偏激,不管有没有这种物质,香味都是因为一些的特有化学结构而散发出来的,我们现在所用的香精香料要么是尝试合成类似的化学结构,要么直接从这种物质之中提取这个带有香味的成分,所以自身并不会具有太大的安全问题。只是这种物质自身所含有的一些营养和功效,香精香料就无法包含。

5、增稠剂:主要起稳定食品形态的作用,保持食品其中的水分,增加油和水之间的交融度,从而提高食品的口感。

在冰淇淋,糖果,果冻等中应用广泛。这类添加剂绝大部分都是从天然物质之中提取出来的,所以安全性很高。

常见的增稠剂有:阿拉伯胶,琼脂,海藻酸钠,卡拉胶,食用明胶,黄原胶。

6、乳化剂:便于食品加工、成型等。

加工食品中一般有油脂,有蛋白质,有水,有糖,正常来说他们是很难互相融合在一起稳定的食品的,而乳化剂的作用就是改变他们的一些特性使他们能比较稳定的结合在一起,提高口感和货架期。可以说如果没有乳化剂也就没有我们现在喜欢吃的冰淇淋,乳饮料等等。

常见的乳化剂名字都非常的长比如:单硬脂酸甘油酯,蔗糖脂肪酸酯(一般酯类物质都是起乳化的作用)还有司盘、吐温也都是乳化剂。

7、食品调味剂改善食品风味。

我们比较常见的调味剂主要包括,酸味剂,甜味剂和增味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味精)对于他们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的谣言,比如味精、阿斯巴甜会致癌,这些说法都是没有实验基础和科学依据的。

食品添加剂安全性如何

我国对各类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剂量都制定了严格、详细的标准,按规定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都经过了全方位的科学、严格的安全性测试和评估。制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限量是以动物实验的安全剂量除以安全系数(通常为100倍),推算出人在终身每天摄入的情况下的安全剂量。同时,有关部门还规定,只有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使用食品添加剂时,方可使用。

什么样情况算食品添加剂滥用

以下情况算是滥用食品添加剂:

(1)当食品添加剂用于掩盖食品腐败变质或质量缺陷

(2)超范围和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3)未被我国批准的食品添加剂品种

小结:

食品添加剂都在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并不是之前眼中商人为了谋取暴力的有毒化学物质。我们的添加剂产业还在发展,今后的发展发现也会不断地趋向功能化和无害化。所以大家大可不必将食品添加剂视作洪水猛兽。

关于食品添加剂官方是否有回应(食品添加剂都有毒)(3)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话食科普团坚持更新原创科普文章,为您阐释美食背后的健康、安全科学问题。如果本文对您有帮助,欢迎您转发让更多的朋友获益。您的打赏是我们创作的动力,欢迎点击本文最后的“赏”,帮助推进食品科普事业的发展,谢谢。 转载时请遵循 “署名-非商业用途-保持一致” 的创作共用协议。不欢迎商业网站擅自复制内容,并且保留所有权利。

授权、投稿、合作请 bluecipher@sin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