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清史(侯杨方讲清史系列第一部)(1)

4月份,由天喜文化出品的“侯杨方讲清史”系列图书《征战:大清帝国的崛起》上市。本书是该系列图书的第一部,全面讲述了清朝开疆拓土的历次战争,深度思考一个小部落如何成长为大帝国,再现大清帝国的崛起过程。

清朝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王朝,在近三百年的历史中,留给我们众多的历史镜鉴和思考。事物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兴到亡,演绎着深刻的历史规律。侯杨方教授摒弃固化的思维模式,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阐释历史的当下价值,用深入浅出的历史解读,带来耳目一新的历史阅读。

奠定清朝三百年基业的征战史

本书是一部全面讲述清朝开疆拓土历次战争的征战史。作者从努尔哈赤“七大恨”起兵讲起,重点梳理了决定明清命运的萨尔浒大战、广宁之战、宁远之战、大凌河之战、松锦决战、山海关大战,清朝开拓和巩固疆土的雅克萨之战、统一台湾的战争、巩固西藏蒙古的战争、乌兰布通之战、金川之战、新疆平叛等战役,再现了大清帝国崛起的过程。

在讲述这些战争过程中,作者分析了胜负双方的战略智慧、领导能力、心理意志。在关乎明清生死的战争中,我们可以看到多尔衮、皇太极和崇祯在危机面前决断力的巨大差异,在识人用人驭人上的巨大差异,在制度灵活性和指挥系统上的巨大差异;在巩固清朝疆土的战争中,我们可以看到康熙、乾隆等帝王,统观全局、维护集权统治的战略眼光,看到清王朝从固守疆土走向庞大战争的真正原因。

作品突出了领袖在战争中的重大作用,认为一个好的统帅需要具备战略眼光、优秀的意志品质和非凡的统驭能力,这些品质在一次次具体战争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带给读者珍贵的现实参考。

小部落成长为大帝国的智慧

为什么一个小小的、落后的部落,崛起于长白山区后,竟然能灭掉统治上亿人口、占据东亚最好地区、已经持续近三百年的明朝?本书回答了这样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

战争是明亡清兴时期的主要内容。后金的兴起有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明朝政府对女真部落统治及防范的减弱,明军将领及政治体系的腐朽,努尔哈赤家族人丁的兴旺,皇太极、多尔衮等人的雄才大略……当仅有几十万人的小部落在战场上不断获胜,消灭了一个个对手,入主中原后,清朝统治者恩威并施,一面靠分派土地拉拢底层民众,一面严厉打击有较强民族意识与故国情思的中上层与知识阶层,随后又彻底消灭了夺取天下时的同盟者辽东汉人军阀集团——“三藩”。

作者通过这样的讲述,揭示了一个非常简单却又很容易被忽略的道理:运气只给有准备的人,小部落成长为大帝国绝不仅仅是靠运气,领袖人物的战略战术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也给当下的创业者思考小企业如何发展壮大提供了借鉴。

打破伪信息束缚的样本

越是信息时代越是难以知道真相,如何打破信息时代伪信息的束缚,本书给出了应用样本。清朝是唯一留存有数以千万计、系统完整的官方档案的朝代,而且还有欧洲传教士,各国使团,朝鲜、日本等国的记录,更不用提海量的私家著述。研究其他朝代唯恐史料太少,而研究清朝却恐史料太多,太多甚至比太少更难驾驭,取舍直接决定结果。罗列一切史料也并不能描绘复原真实的历史画面,甚至穿越回去也未必能了解历史真实,毕竟语境、情境早就时过境迁。因此,没有任何一本书包括所谓的“原始”史料能完全客观、中立、全面地还原历史,它们都包含着记录者本人有意或无意的偏见与局限。

如果多种信息的来源是同样的,那么罗列再多这样的史料、信息也没有意义。本书尽量采用两个以上的独立信息来源来还原史实,比如同时记录于明、清、朝鲜三方及明军老兵笔下的松锦大战……信息时代每天制造、推送天量的信息,而信息越多,了解真相越难,因为几乎所有的信息源头都可能被“污染”——决定中国几百年命运的山海关大战的具体地点,中文网络流行多年的观点就是错误的;影视剧、文学作品甚至专业论著滥用的“奏折”,在清朝康熙以前根本不存在,它是清朝皇权独断的制度化产物。如何打破信息泛滥时代的信息污染牢笼,本书提供了很多范例。

诚如作者所说,清朝继承积累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最高统治集团又是少数民族,无论优或劣,爱或恨,粉或黑,吹或贬,它就写在历史上,永远无法磨灭,其影响也永远无法摆脱。本书力图客观中立地描绘出一幅清朝的历史长卷,读者在了解清朝历史之外,更重要的是拥有深思之余的会心。

“侯杨方讲清史”系列之二《治世:大清帝国的兴亡启示》、之三《名臣:大清帝国的君臣博弈》也将于近期推出。《治世》《名臣》分别从国家治理和君臣博弈的角度,讲述王朝兴亡史和人物沉浮史,与《征战:大清帝国的崛起》共同组成一部完整的有血有肉的大清史,共同讲述清王朝的历史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