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学起源于相地术,而相地术是古人趋利避害对地理学的实际运用总结出来的产物,它最早起源于部落时期。那时候,人们的智慧有限,过着风餐露宿的生活,是随着房屋建造、农牧等的发展而总结出来的经验智慧,随着一代代人的总结与发展而形成的一门科学技术,就像神农尝百草总结出中医药学的基础一样,后人在先人总结的基础上发展出一门新的学科。

风水学的认识(风水学的传承与发展)(1)

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和秦汉时期阴阳、五行世界观的形成,让相地术中的迷信成分得到发展,逐渐形成了风水学。到了魏晋时期,风水学加入了山水美学,让风水学的知识理论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到了唐宋时期,风水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大发展,这个时期涌现了袁天罡、李淳风、杨筠松、张遂、蔡元定、赖文俊等大家,此时,风水理论基本定型。明清时代则对以前的理论进行了阐释以及实践完善。

风水学的认识(风水学的传承与发展)(2)

在风水理论的形成过程中,首先是根据《周易》的理论体系,太极生阴阳,阴阳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天地与宇宙万物的运行之道来展开的。八卦又有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之分,而后天八卦所展示的宇宙的运行规律被认为是极其精深的。正是这些基础成就了一部部风水大作,如晋代郭璞的《葬经》、唐邱延翰的《天机素书》、杨筠松的《撼龙经》、《疑龙经》、《葬法倒葬》、宋廖的《九星穴法》、蔡元定的《发微论》、曾文遄的《青囊序》等。

风水学的认识(风水学的传承与发展)(3)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的认识的提高,很多迷信的风水已经逐渐失去了市场,更多的应该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精髓的一种认知,而不是依靠迷信去获得什么。比如财运局,难道说布出一个财运局,一个人就可以等着天上往下掉馅饼吗?肯定是不可能的,中国人获取财富的精髓是勤劳,是一辈人又一辈人的积累,所以以前我们的家族观念才会那么兴盛。现代的风水更多的是对建筑风格和体系的继承与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