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环保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热点之一。我市有一座大家耳熟能详、以环保为主题的城市雕塑——缝山针,呈弯月状矗立在北部山顶。你知道这座城市雕塑建成背后的故事吗?其实,缝山针雕塑的作者薛骏猷,不仅创作了缝山针雕塑,还创作一系列有关环保主题的雕塑。
缝补大山的惊世创意
1998年春天,我市关闭了北部山区有着100年开采历史的采石场,留下了满目疮痍的山体。为了改善城市环境,我市计划在此建设一个公园。我市有关领导召集包括我市雕塑家薛骏猷在内的省内诸多雕塑家,一起“会诊”,最初设想是做一个大型雕塑,挡住破坏的山体,美化环境。
然而,来自省内的众多雕塑家在实地查看了之后,大都摇摇头,表示无计可施。作为我市本地的雕塑家,薛骏猷没有放弃。他三天两头往废弃的采石场跑,经常站在废墟前,陷入思考。制作一座巨大的雕塑,遮挡住破坏的山体并不现实,那么,是否可以换一个思路呢?
有一天,薛骏猷望着山坡上因开山采石留下的巨大沟壑,觉得像是一个个伤口。他突然想到“是伤口就要缝合”,终于有了思路:把大山当成一个生命体,要像做手术一样,来缝合采石给山体带来的“伤口”,使其恢复健康“体魄”。曾学过医的薛骏猷见过手术针,手术针造型是月牙型。他想可否建造一个手术针造型的雕塑立在山顶,对人们起到警示作用。
创意出来之后,薛骏猷跟省里的雕塑家们交流意见,大家对这个创意非常认可。薛骏猷更有信心了。于是,他把这个想法跟当时的一位市领导作了汇报。“好,好,好!”听了汇报后,这位领导当时从座位上一下子站了起来,一连说了3个“好”。这位领导为这个大胆的创意拍案叫绝,当即为这座巨型手术针雕塑取名为缝山针,并为拟在山下建起的公园定名为缝山公园。
2001年1月1日,一个高20米、直径80厘米、重10吨的不锈钢雕塑立在了凤凰山上。接着,全市上下掀起“缝山”热潮,在昔日的矿山遗址上复绿,让大山重新披上绿装。
2006年4月28日,缝山公园落成。巍然矗立在城市之巅的缝山针雕塑,成为我市治理北山、改善环境的一座丰碑。
用雕塑传播环保理念缝山针雕塑成为薛骏猷雕塑创造的一个转折点,确定了他的创作方向。“缝山针一直让我魂牵梦萦。艺术和环保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如何通过雕塑来传递环保理念?”薛骏猷说。创作缝山针雕塑之后,薛骏猷又创作了一系列有关环保主题的雕塑,并获得各项大奖。
其实,薛骏猷当初设计缝山针雕塑时,除了手术针外,还设计了一条东西长一公里的红色“缝合线”。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这条“缝合线”没有建成。此外,薛骏猷还曾设想把缝山公园打造成环保主题的雕塑公园。
以环保为主题,他创作了雕塑《天眼》,用金属做成镜面的瞳孔,人们在这个巨大的眼睛中,可以看到自己。这个雕塑的寓意是,人们的行为在大自然的眼里,破坏环境最终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
他创作的雕塑《生命之源》,抽象的一男一女构成一个变形的太极图,表达的意思是人来源于自然,是自然的一部分。
他创作的雕塑《欲壑》,用鹅卵石堆了一条贪吃蛇,这条蛇的嘴巴咬住自己的尾巴。这个作品表达深刻的环保理念。“人心不足蛇吞象。我们对大自然索取的欲望太强烈了,像一条贪吃蛇一样,最终自己把自己吃掉了。”薛骏猷说。
有一年夏天,薛骏猷见有人在山里猎杀野生动物,他以此为灵感创作了雕塑《猎物》,这座雕塑将猎人与动物用一根绳子捆绑起来,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看起来人类在捕杀猎物,换一个角度来看,破坏自然的结果是人类也成为猎物。因为,人类和动物是命运共同体。”薛骏猷说。
他创作的这些雕塑,先后被多座城市采用,成为宣传环保理念的载体。
今年,位于郑州市的环保广场建造了一座名为《同行》的雕塑——一条道路上,人类的脚印与各种动物的脚印一同行走。这座雕塑的作者也是薛骏猷。为完成这座雕塑,他在郑州市政府的支持下,在郑州市动物园采集动物脚印。“这一个个动物和人的脚印,都是真实的脚印。”薛骏猷说。
今年,薛骏猷创作的雕塑《遗失的家园》获得雕塑创造大奖。这座雕塑看起来并不复杂——倒下的枯树枝上,有3只嗷嗷待哺的小鸟。据悉,这座雕塑将用3D打印技术建在郑州雕塑公园。“森林被破坏,鸟类失去家园,它警示我们爱护自然。”薛骏猷说。
为守护蓝天、碧水、净土,我市持续开展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弘扬人人参与环保的理念。其实,雕塑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也是环境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尤其是以环保为主题的雕塑,对推动公众参与环保,促进环境改善起到重要作用。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晓军 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