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晚间,角色竞演真人秀《演员请就位2》播出。

陈凯歌、尔冬升、赵薇、郭敬明四位导演担任导师,大鹏担任节目发起人。

演戏一直不温不火的他(他演技明明那么烂)(1)

这一季跟上一季有所不同。第一季是导演选角真人秀,导演选择演员,并分配角色。

这一季一上来,节目请一批制作人根据市场定级,把40位演员划分为S、A、B三个级别。级别越高,就能更优先选择角色。

首期节目播出后,就连上了好几个热搜。

而其中最引人注目、讨论度最高的,当属尔冬升对陈宥维的点评。

陈宥维出生于1998年,曾出演《延禧攻略》《萌妻食神》《双世宠妃Ⅱ》等作品。

演戏一直不温不火的他(他演技明明那么烂)(2)

去年陈宥维参加了《青春有你2》,最终以第八名的成绩成为UNINE成员之一正式出道。

演戏一直不温不火的他(他演技明明那么烂)(3)

陈宥维的演艺起点不低。

制作人的评级,也给了他S级,在40名演员里排名第7。

演戏一直不温不火的他(他演技明明那么烂)(4)

这也代表了市场给了他很高的认可。

陈宥维选择的角色,是杨幂、赵又廷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夜华一角。

但他的表演片段,遭到几个导师众口一词的差评。

客座导师李诚儒一上来连用几个成语否定这段表演,“味同嚼蜡,味如鸡肋,如此乏味”。

演戏一直不温不火的他(他演技明明那么烂)(5)

尔冬升之后对陈宥维的批评,更是犀利冷酷。

“演得很吃力,看得很辛苦,看了等于没看。”

“你要知道自己的弱点,弱点非常多的。”

“你连五官的控制都还不知道技巧。”

演戏一直不温不火的他(他演技明明那么烂)(6)

“你的哭很尴尬,好像在吃口香糖。”

演戏一直不温不火的他(他演技明明那么烂)(7)

“需要上表演课,找的老师要直接敢跟你说,你没有演戏天赋的。”

“过几年会遇到很大的问题,会被淘汰的。”

演戏一直不温不火的他(他演技明明那么烂)(8)

大鹏提议陈宥维和对手演员王楚然拥抱一下,以感谢对方在表演中的付出。

演戏一直不温不火的他(他演技明明那么烂)(9)

结果台下粉丝大喊不要,陈宥维伸出的手又尴尬地收了回来。

演戏一直不温不火的他(他演技明明那么烂)(10)

尔冬升在后台采访中,又毫不留情地批评,“要取悦粉丝,要维持好的形象,你怎么能去演好这个戏?”

演戏一直不温不火的他(他演技明明那么烂)(11)

忠言逆耳,良药苦口。台上的导师当然不是只针对陈宥维,反而是真心为他好,才愿意“当恶人”说出真话。

现在的问题是,娱乐圈里像陈宥维这样的流量演员并不少。

他们大多不是科班出身,演技平庸。

可问题是,市场仍然给他们定位为S级,他们也不缺资源。

甚至,这些流量演员从来也不曾意识到自己的演技是有问题。

这一悖论是如何产生的:他演技明明那么烂,是谁在捧他?

亦或者,他演技明明那么烂,为什么没自知之明?

01 粉丝给的“勇气”

与传统明星的造星策略不同——通过作品走红,流量明星往往并没有给普罗大众带来什么印象深刻的作品,他的走红完全依赖于——流量。

粉丝为他制造出的惊人流量引爆网络,反向促使大众发问,他是谁。

流量带来好奇和关注,流量明星由此成了市场的香饽饽,一部影视剧只要有他们,就有关注。

就比如陈宥维参与了偶像选秀,先是粉丝疯狂打投帮他出道,之后粉丝又像辛勤的工蜂那样为他做数据,宣传他出演的作品,购买他代言的产品,不断提高他的能见度。

演戏一直不温不火的他(他演技明明那么烂)(12)

市场又是逐利的,只要粉丝愿意捧,投资方和制作人就愿意给流量明星机会。

这是流量明星演技烂的“底气”。他只要讨好粉丝就行了,只要粉丝的爱能够让他一直不缺流量,他就不缺机会,他就能稳坐S级。

因此,流量明星大多不敢得罪粉丝。他必须活成粉丝想要的人设,才能换取粉丝的怜爱。

粉丝说不要拥抱,他就要收回已经伸出去的手。

另一方面,粉丝的爱也会造成一种蒙蔽。

粉丝们热衷于用“演技炸裂”这个词来褒扬偶像。偶像饰演的角色稍有大的情绪起伏——比如哭了、痛了、喊了、崩溃了,粉丝立即就会截取相关片段,贴上“演技炸裂”的标签。

演戏一直不温不火的他(他演技明明那么烂)(13)

一些流量明星就会沉浸在粉丝的彩虹屁里,他们听不到真实的声音。

明明自己演得烂,却以为自己演技炸裂。

但就像知名实力派演员郝蕾在采访中嘲讽的:“什么炸裂式的演技,就非常可笑。所有的所谓大的爆发力,都是你一个戏剧学院(学生)大二时应该做到的。我们今天成熟的演员,还要拿大学二年级——都不是四年级的成绩,作为炫耀和标杆吗?”

演戏一直不温不火的他(他演技明明那么烂)(14)

陈宥维的困境,不仅仅是他的个人困境,也是流量演员的普遍困境。

粉丝的爱是蜜糖,给你一个很高的起点。

粉丝的爱也可能是砒霜,让你从未看清自己,限制了你的其他可能。

02 资方的逐利难辞其咎

但这仅仅是流量明星或粉丝的问题吗?

把锅甩给流量明星和粉丝总是容易的,但也别忽略了背后资本那双大手。

《演员请就位2》一上来就把演员划分为S、A、B三个级别,代表着演员在市场上的号召力、影响力和价值。

我们来具体看下分级情况:

S级(1—8名):任敏、张月、胡杏儿、施柏宇、杨志刚、黄璐、陈宥维、娄艺潇

A级(9—23名):郭晓婷、刘丙麟、孟子义、黄奕、李溪芮、黄梦莹、丁程鑫、辣目洋子、王楚然、王智、董思怡、费启鸣、王锵、邹元清、晏紫东

B级(24—40名):张铭恩、马苏、倪虹洁、王莎莎、温峥嵘、唐一菲、张海宇、何昶希、彩旗、孙阳、张逸杰、马伯骞、孙千、贺开朗、李智楠、张大大、曹骏

从这个分级,观众就可以看出制作人(代表的是资方对市场的一个判断)的用人标准了:

演技当然重要,但演技并不是最重要的标准。

并且,演技的重要程度,要远低于流量和话题度。

所以马苏、温峥嵘、倪虹洁等实力派女演员都被划分到了最低的B级。

演戏一直不温不火的他(他演技明明那么烂)(15)

尤其是马苏,好歹是飞天视后,这可是中国电视剧领域里的政府奖,也是最高奖。

演戏一直不温不火的他(他演技明明那么烂)(16)

演技很一般的陈宥维,却是S级。

在《想见你》中红了一把的新星施柏宇,S级。

演戏一直不温不火的他(他演技明明那么烂)(17)

在《三十而已》中以极品小三林有有红出圈的张月,凭一个有话题性的角色,也能拿到S级。

演戏一直不温不火的他(他演技明明那么烂)(18)

所以坦白地讲,很多资方本身是没有什么资格批评流量明星演技烂,批评粉丝脑残的。

因为他们自个儿也很看重流量。

粉丝越癫狂,资方搞不好在偷着乐呢,因为圈钱更容易了。

就比如一些流量明星演技虽然烂,但他们出演的作品点击量高、话题度高、粉丝会自发安利,资方在用人时,可能就更倾向于选择流量明星,而不是演技好、但流量可能没那么大的实力派演员。

导演安建曾谈他在《解密》选用演技生涩的陈学冬做主演的理由:“一般我们用老演员,这次选角算比较蹊跷的。他们说他(陈学冬)有1700多万粉丝,如果用了他,我们现在网络可以签到什么价格?我立马说签他,不会演戏我也会让他演戏!”

演戏一直不温不火的他(他演技明明那么烂)(19)

所以陈凯歌在节目中说:“演员演不好,第一责任人是导演。”

演戏一直不温不火的他(他演技明明那么烂)(20)

这一方面体现的是陈凯歌作为一个大导演的责任感,他选择的演员他会认真调教,而不是演员演了个大概,这一条就过了。

另一方面,如果深究下去,很多导演的立场代表的就是资方的立场。

导演不是从艺术角度考虑选角,是从项目用了流量明星能卖多少钱的角度考虑。导演自然也得为流量明星的糟糕演技负责。

03 叫醒装睡的人

好在这两三年来,“流量明星 IP”的模式遭到越来越多观众反感。流量明星的粉丝再多,也不意味着电视剧收视率就高,票房成绩就好。

演戏一直不温不火的他(他演技明明那么烂)(21)

一则,真正能够支撑起一部投资巨大、体量巨大的影视剧的,不可能只靠粉丝,它更需要的是千千万万的普通电视观众和网友。

普通观众一开始可能还会被粉丝的“安利”忽悠,但上当受骗的次数多了,看到流量明星的招牌,观众反倒敬而远之。

二则,时至今日,流量明星的舆论语境已发生改变。流量已经实现了词性的转换,它不是褒义词,而是中性词,很多人使用它时是带有贬义的。

演戏一直不温不火的他(他演技明明那么烂)(22)

甚至流量在成为一种“原罪”。你若是流量明星,公众便联想到“高片酬、演技差、对表演没有信任感、数据造假”等刻板印象,还会产生一种敌对和敌视的心理——你毫无演技却挟流量以自重,我就要让你从神坛跌落,看你还能嚣张多久。

因此,第一代流量明星已经察觉到危机在降临,于是纷纷转型。

演戏一直不温不火的他(他演技明明那么烂)(23)

亟需有人来叫醒那些还在装睡的人——也许是流量明星本人,也许是粉丝,也许是投资人。

流量虽然不是原罪,但流量绝不是通行证。

流量的确很重要,但演技才是根本。

有好的演技,流量才是锦上添花。

反之,如果没有好的演技加持,有流量就自恃清高、自以为是、忘乎所以,那么捧得越高,很可能摔得越惨,凉得越快。

而资方如果不是在剧本和制作上下苦功,而是想着蹭流量、炒话题来博取关注,审美水平不断提高的观众,也会让你的作品扑街得更彻底,让你偷鸡不成蚀把米。

(文章配图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