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筹再回应筹款中介抽成70%(水滴筹现扫楼式筹款)(1)

材料1:

近期,一个曝光水滴筹医院地推的视频,引发网民对网络筹款的热议。

视频显示,网络筹款平台“水滴筹”在超过40个城市的医院派驻地推人员,他们常常自称“志愿者”,逐个病房引导患者发起筹款。志愿者对募捐金额填写随意,对求助者财产状况不加审核甚至有所隐瞒,对捐款用途缺乏监督。

针对“扫楼式筹款”存在漏洞一事,水滴筹方面回应称,报道的事件是部分地区个别线下人员的违规事件。并表示,公司已迅速组成工作组排查,“线下服务团队全面暂停服务,整顿彻查类似违规行为”。

在曝光的视频中,梨视频拍客卧底发现,互联网筹款平台“水滴筹”在超过40个城市的医院派驻地推人员,招募大量正式或兼职“筹款顾问”,这些地推人员常自称“志愿者”,在各个医院“扫楼”,逐个病房引导患者发起筹款。

叶先生对公选王记者回忆称,当时他在医院,有线下工作人员找他聊,他曾对地推人员追问“大家都知道的互联网平台为什么要地推”等问题,但没有得到答案,那些工作人员听到质疑后转身就走了。

在操作过程中,“筹款顾问”并没有核实患者病情、财产状况等信息,并直接套用模板编故事,随意填写筹款金额,鼓励患者大量转发筹款信息。

实际上,从诞生以来,水滴筹也在不断完善患者审核、操作流程,迭代升级风控机制。水滴筹方面也再三解释称,线下服务团队在申请发起前的服务仅仅是层层审核机制中的一环。平台采取覆盖筹款发起、传播、提现等环节的全流程动态审核,借助社交网络传播验证、第三方数据验证、大数据、舆情监控等技术和手段对筹款项目进行层层验证。

但不能否认的是,水滴筹已屡次因审核不严、监管缺位等问题,被推上风口浪尖。

材料2:

近年来,构建场景、流量变现成为各大互联网平台的新风潮,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入局。

2017年以来,互联网众筹平台更是纷纷谋求持有保险中介牌照,开发与场景相结合的保险产品,以实现对既有资源的挖掘。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和大众物质生活改善的基础上,众筹应运而生。不足十余年时间,整个众筹行业的规模已经十分可观。世界银行近日发布的《发展中国家众筹发展潜力报告》显示,预计到2025年,中国众筹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美元。

公选王专家介绍,根据国务院权威数据,我国现在仍有4000万以上的贫困人口,精准扶贫不仅关乎这4000多万贫困人口的生存发展,更关乎社会稳定。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社会医保体系,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也建立了大病医疗和农村新农合为主的医保体系。尽管如此,国家层面的医保体系只能是一种兜底措施,尤其在重疾方面,求助渠道严重缺乏。在这样的背景下,近年来,一批互联网募捐平台、个人大病求助服务平台应运而生。

仅以水滴筹为例,今年6月,在水滴2019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水滴公司宣布完成由博裕资本领投的超过10亿元的C轮融资,不到3个月时间,水滴公司获得的融资已经接近16亿元人民币。截至今年9月,水滴筹已经帮助患者筹集了235亿元的治疗金,精准帮扶国家级贫困县的困难患者超过7万人,近2.8亿人参与救助。

“相较于传统的求助方式,互联网众筹平台更大程度地为公众求助或帮助他人提供了便利和保障。这些筹款平台极大地降低了公众发起筹款的门槛,充分调动了底层民众的自救、互助能力。”张凌霄说,对于落实精准扶贫,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消除致贫根源,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互联网众筹平台起到了重要的助力和补充作用,也是对国家医保体系的一种有益补充。

陶泽也认为,互联网众筹平台能够更高效地完成个人救助,解决弱势群体面临的问题,“一方面,我们应该多鼓励互联网公司参与社会慈善工作,用互联网技术帮助弱势群体;另一方面,互联网公司在参与社会创新的过程中,也应该直视社会问题的复杂性,投入更多资源将好事做好”。

值得注意的是,水滴筹等互联网众筹平台在为社会提供便利和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时,也产生了诸多新问题。

“在此次水滴筹‘扫楼’事件中,从法律层面看,水滴筹除了涉嫌作假外,还有一个道德层面的问题,即主动帮助病人筹款,然后用一套‘短平快’的格式化套路,让病人快速进入筹款渠道。”陶传进说。

他认为,此过程类似于批量生产的形式主义,使互联网众筹性质变味了,“从表面上看,捐赠人是主动去帮别人,但这种大规模的生产似的帮助,实际上已经不是在帮别人,而是自己帮自己,以让所谓的‘志愿者’个人或者互联网众筹平台获得好处为目的。这才是核心点”。

材料3:

公选王在网上搜索发现,2018年8月,水滴筹曾公开招聘暑期兼职志愿者,虽然说是志愿者,但却报酬丰厚。按照水滴筹的要求,这些志愿者每天需要工作4小时,主要是下午两点到六点,内容为帮助患者发起筹款,发放单页和爱心礼物,招聘条件中明确要求,必须要有文采会写故事。

而公选王注意到,水滴筹给这些“志愿者”的报酬中,每天底薪只有45元,但提成却高达100到130元,还有50元奖励。这么算下来,志愿者一天最高可以赚到225元。

有关水滴筹线下志愿者,今年6月,水滴公司创始人兼CEO沈鹏表示,水滴筹在线下有300多个片区经理,管理的1.6万多个志愿者覆盖了中国400座至500座城市。

而此次曝光视频中,线下工作人员完全当做销售工作在做,只为来单,辜负了捐款者的信任,让众网友高呼“寒心”。

材料4:

今年5月1日,水滴筹平台出现一则以德云社相声演员吴某家属名义发起的大病求助信息,信息显示其筹款目标金额为100万元。求助信息发出后,捐款纷至沓来,但对吴某家属隐瞒家庭经济状况的质疑声音也随之而来。

有网友称,吴某家里在北京有两套房、一辆车,大病也有医保,为什么还需要求助?此外,脑出血的手术无需大额开销,何以筹款100万元?还有网友将质疑指向平台方:水滴筹是否提前审核了发布者有关房产、医疗费等信息?面对质疑,虽然吴某家属和水滴筹分别作出回应,并停止筹款,但依然未能平息网友的疑问。

公选王问题:

1.结合材料谈谈近年来轻松凑水滴筹等网络求助行业乱象丛生的原因?

2.如何整治网络求助行业乱象?

公选王参考答案:(非标准答案)加强求助信息前置审核,明确求助对象服务范围,构建全流程风险管理制度,搭建求助信息公示系统,建立多方联动共商机制,抵制造谣炒作等恶意行为,建立失信筹款人黑名单,推动行业自律共建共治。

公选王延伸阅读>>>

网络众筹之路,如何才能走得更远?

认证、提交、筹款、转发……只需轻轻地动下手指,你可能就给一个家庭带去了希望。依托互联网的迅速和便捷,在连接网友善心、助力善款筹措的同时,高速发展的网络众筹平台也暴露出诚信失范、审核流程不严谨等问题。

“在网络众筹平台发布救助,对捐款人来说,是一种自愿捐助行为,不属于慈善法规定的慈善募捐。”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慈善研究中心副主任黄浠鸣表示,筹款人应公开客观地把真实情况介绍清楚,保证信息透明。

民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的《公开募捐平台服务管理办法》第十条明确规定,个人为了解决自己或者家庭的困难,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以及网络服务提供者、电信运营商发布求助信息时,广播、电视、报刊以及网络服务提供者、电信运营商应当在显著位置向公众进行风险防范提示,告知其信息不属于慈善公开募捐信息,真实性由信息发布个人负责。

个人在平台发起大病求助,是否必须公开工资收入、房产、车辆等信息?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正是审核中存在的难处。

“身份、银行、医院病情等可以通过人工去核实。”轻松筹联合创始人兼总裁于亮表示,家庭资产只能靠患者及其家属自证。“患者资产包括房产、股票、公司等信息,目前并没有查询患者资产的有效途径,资产可能在个人名下,也有可能在家庭名义下,操作中不容易核查。”于亮说,众筹平台会要求患者及其家属自己承诺并进行公示,但这也主要依托于公众监督。

水滴筹负责人则表示,面对当前个人资产缺乏合法有效核实途径等问题,筹款平台的审核工作依然有改进空间。

众筹资金的后续提现和使用上,于亮表示捐助者在确认捐款后,轻松筹会提示捐助者关注该平台公众号,以便在以后的推送中告知捐助者众筹进展,并会在达到目标筹款后进行公示。“如果公示期内没有质疑,项目发起人才能正常提现,筹款的使用也会及时公示。”

2018年10月,爱心筹、轻松筹、水滴筹3家平台联合发布《个人大病求助互联网服务平台自律倡议书》,包括告知用户大病求助不属于慈善募捐,并会加强求助信息前置审核、建立失信筹款人黑名单。截至目前,轻松筹平台已经将2000多人纳为失信者。

此外,电商平台、互联网上还存在制作虚假材料的产业链,“为骗取医保社保,催生了一批制作虚假病历、票据材料的产业。众筹平台提高自身审核水平的同时,有关部门也应加大源头治理,严厉打击贩卖兜售虚假病历等行为。”于亮说。他还呼吁相关部门加大对众筹平台的监督与管理。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印波建议,众筹平台应实行并完善“先行赔付机制”。如果经平台审核为不真实的骗捐、筹款额与实际家庭财产状况或与治疗费用不相符合,平台应将筹款先行高效退赔给捐助人,以保障捐助者和真正贫困无法医治的人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