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眼中的山川和海洋语录(山的那边是海海的那边是性情)(1)

因为冰心散文奖,甘茂华先生的第九本散文集《山那边是海》面世了。虽然有人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但是对于“冰心散文奖”的渴望,依然是每一个心存幻想的散文写作者追求的终极目标。甘茂华先生获得这个奖项之后,中国出版集团从获奖者中选定十位作家,出版他们的散文著作。这是一个功利的社会,中国出版集团不会拿自己的钞票去做公益,被选定的作家虽然自己不会为出书而出钱出功夫,但是获利的肯定是出版商。说清楚这个话题,大家就知道甘茂华先生第九本散文集的价值了。

忝列甘茂华先生朋辈之间,二十有五年之久,作为他的散文作品的忠实读者和部分作品的编辑者,对甘茂华先生的散文作品阅读是一个比较多的人,但是因为学识的肤浅和表达的笨拙,从未动过评说的念头。不久前,由我操持了一次文学笔会,那天晚上,老甘同几个挚爱散文创作的同道在神农架木鱼镇豪华的神农山庄,一时兴起开怀畅谈文学尤其是散文创作,从而触动了我言说的欲望。

你是我眼中的山川和海洋语录(山的那边是海海的那边是性情)(2)

无论是做人还是作文,把性情放在首位的,在宜昌这个文学空间里,首推甘茂华先生。在《山的那边是海》的“代跋”《让文学烛照我们的精神家园》中,我认为有一段文字不仅仅体现了甘先生的文学观,更是对我们所有有志于文学创作者提供了一个“文道”的指南。老甘写到:“我非常赞赏中国古代的‘性灵’散文……我认为‘性灵’就是泛指人们的性情与心灵而言。所谓的‘性灵’散文,是指有着天地灵气的散文,有着灵动自由的叙事方式,而且意境空灵和语言精美。‘性灵’散文的含义,提倡充分抒发作者性情,深切袒露心灵,最具真情实感。”他还说:“有没有‘神性’?我认为有,神性存在于作家的内心之中,流露于作家的情感之中,潜藏在作家的字里行间。”那天在盛夏的木鱼小镇,在神农山庄清凉而静谧的新月下,甘茂华先生对自己的散文实践深入浅出地表述了自己的成功经验,对在座者言辞恳切地提出建议或者批评。记得他对我说,你的峡江经历是一座富矿,你也以此为蓝本写出了一些文章,但是你也要警惕,万万不可零敲碎打地糟蹋了那些宝贵的资源,要下决心、动脑筋用好这些资源,写出大散文,写出更有影响力的作品。他还不点名地说,有些人把散文写作当作装腔作势的方式,当作哗众取宠的手段,那是注定写不出好作品的。他为此还列举了一些他认为与文学无关而又偏偏以文学的名义作秀的案例,让所有参与讨论的人引起了共鸣。这就是性情中的甘茂华,谈到了文学创作总是直言不讳。

你是我眼中的山川和海洋语录(山的那边是海海的那边是性情)(3)

甘茂华的散文总是立足于脚下的这块土地。那些凡人小事,能打动他的心的,都会被他倾情去展示。记得很多年以前,他写自己回恩施老家的路上,因为山地,汽车必须加水确保刹车的灵敏度。在一个荒僻的山岗上,他被一个为汽车加水的女孩子较真的态度、对司机不厌其烦的提醒所打动,创作出了散文《加水的女孩》。很多人对这样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这样一个山野的女孩最多只会简单地笑谈几句,他却不断创作出了这样一个篇名纯朴的散文,而且被人民日报副刊刊发。有些人不解,这样的题材也能成为散文的“话题”?甘茂华先生在《山那边是海》中也有论述:“写出好作品,一是要发现生活,而是要认识生活,三是要写活生活,四是要积淀生活,五是要思考生活。尤其是要站在哲学层面对人性进行思考,文章中处处见到思想的火花或光芒。”他从那个“加水的女孩”执拗的性格中,看到了那个“加水的女孩”人性的善良和纯粹。

你是我眼中的山川和海洋语录(山的那边是海海的那边是性情)(4)

在恩施长大的甘茂华,直接接触三峡纤夫的机会注定很少,但是他却把《为纤夫写照》作为散文新著《山那边是海》的开篇之作。这个作品最大程度展示了老甘的写作智慧。他把从相关文献上得到的资料,把从生活中听到和看到的传说、遗迹等集中在一起发酵,酿成了自己的“甘氏老酒”《为纤夫写照》。我出生在纤夫世家,自己还极为短暂地做过纤夫而且经常以“桡夫子”面世,也能悲情地吟唱“纤夫谣”,但是我写纤夫,仅仅把自己的笔墨放在对纤夫苦难生活的“再现”之上,而没有得出甘茂华“在我听过的纤夫民歌中,秭归民歌唱得最真切最凄伤最形象”这样性情的体会,更没有老甘“只要你听过纤夫号子,心便从此不会脆弱。”这样哲学层面的感悟。这就是作家与作者之间难以跨越的沟壑。《流淌在古盐道上的歌声》同样展示了老甘的写作智慧和经验。请看老甘的描述:“随着苏老汉的讲述,我眼前出现一幕幕背盐的情景,耳边又响起那首钻心钻胆又钻肋巴骨的背脚子山歌,那是一种生命的煎熬和疼痛,辣糙糙的触动骨髓的苞谷酒啊!不过,我任然深感忧伤,一种捅破了伤口血流不止的痛苦和悲伤。”这样的文字,不再是一个个汉字的积累,而是生活经验的雕刻和审美意向的叠加。还有《黔阳古城梦》、《两度凤凰》等等,无一不是性情中的甘茂华先生的经验展示。

今天的甘茂华在海的那边有一块新的天地。《山那边是海》的第二部分叫《此岸与彼岸》,收集的是甘茂华先生作为“加拿大人”的文本。在这些篇章里,老甘完全可以以“洋人”的身段给读者秀一秀自己的“洋身段”。可是从恩施山里走出去的老甘,骨子里依然是山里人的纯真。16个写彼岸的作品,读者根本看不到半点“西洋景”。即使那些写木屋、风情、港城、秘密等等有几分让人读题生出幻想的作品,一一读来,没有半点炫耀,没有半点忽悠,我们只能沿着他给我们勾画的路径,进入一个我们一知半解的异域他乡,认识那里真实的生活和真实存在的“洋人”。他们同我们一样,也要面对生活的变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无奈,但是他们积极地面对着所有的变迁,依然热爱生活,热爱文学,热爱亲人。没有甘茂华先生的温暖性情、积极的人生态度,也就没有这些质朴的表达。

值得每一个写作上企求突破的读者特别关注的是,甘茂华先生的新作《山那边是海》,出人意料之外地安排了《读书与读人》和《门里与门外》两卷,精心去读,不仅可以读出甘茂华的性情和风度,还可以读出作文的诀窍和审美的高度。

由一个艺不如人的写作者来评说大家的作品,难免有大戏进程中小丑的滑稽,希望读者诸君在哄堂一笑之后,体验小丑的良苦用心。诚如是,大家也都同甘茂华先生一样,面对大海的宽广而进入性情之中。

作者简介:甘茂华

你是我眼中的山川和海洋语录(山的那边是海海的那边是性情)(5)

韩永强,湖北省作协会员,宜昌市散文学会副会长。此文原载《三峡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