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每日一问第284期-20211125》

我的理解:先有研究,后有转换。而能转换的背后是对投资框架的信心、研究的深入和强大的执行力!

前端研究指的是研究的过程,后端的转换指的是经过研究后决策的行为。

我们发现有些投资人做了很多研究,但就是迟迟没有转换的动作。比如说看好某领域的某公司,于是投入了很多时间做第一步的书面研究还有第二步的佐证研究,但到后面却没有转换的成果。

表面上看这段研究的过程是白做了,似乎没啥收获。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也不是没收获,因为收获了研究过程的经验。

那么,如何理解前端研究和后端转换的关系呢?

我的理解是:“先有研究,后有转换。研究了不一定会转换,但是不研究一定是没有转换的。”

深入研究后无非三个结果:其一是公司不行不能进入股票池;其二是公司还可以但估值较贵可以进股票池持续跟踪观察;其三是公司可以估值也能接受可以买入。

显然第三种情况是可以转换的,这是最理想的情况。

但出现可以转换的情况,行动上却没有付出,这是模棱两可,好像可以好像又不可以,背后体现出信心不足。但后面从股价长牛的走势看,显然是错过了,只能长叹一口气。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是投资框架不太清晰。尽管做了很多研究,对投资逻辑比较清晰,但是心理并不认可,因为对自己的投资框架并不清晰,仍然处于一个懵的状态。

其次是浮于表面没有研究透彻。有时候我们没有转换的原因是觉得估值很贵,这其实是很表面的,因为看估值要从动态去看,表面的贵对真正优秀的公司来说,未来会用业绩来消化,核心的还在于对公司商业模式和投资逻辑的深度理解,也就是并没有研究透彻。

最后是执行力不强。很多人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因为说总比做要容易很多。拿跑步来说,身边的朋友说跑步说了很久了但就是不行动或者跑了几次就没法坚持,因为跑步的过程是和身体对抗的过程,短期看是很痛苦的。投资也是这样,毕竟转换时买入要拿真金白银的,万一看错发生亏损也是痛苦的。

因此,先有研究,后有转换。而能转换的背后是对投资框架的信心、研究的深入和强大的执行力!

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前端架构师(如何理解前端研究和后端转换的关系)(1)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归黄少波说十倍股所有,部分资料可能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本文仅供案例分析和交流使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和股票推荐,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