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在《道德经》之道篇中,讲述了修道的原理“为学曰益,为道曰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如果把我们的大脑看做是仓库的话,“为学曰益”就是在增加库存,在此基础上的“为道曰损”,就是在减少库存。

这种“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达到的境界,应该就是四十七章节,也就是《道德经》之德经中所要阐述的内容: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闚于牖,以知天道。其出弥远者,其知弥尟。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弗为而盛。

道德经中描写专一的句子(道德经中悟道境界的描写)(1)

——

怎样看待以上“有悖于现实社会活动规律”的文字内容呢?它就不是用于现实社会活动的表述,而是修行悟道所达到的一种境界!

因为《道德经》的创作动机,就是老子写给有修道经历的关尹子,用于精励修行的“私家文书”。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闚于牖,以知天道。其出弥远者,其知弥尟。”☜什么样的人能够做到以上排列组合的三种,看似矛盾不可能的事情呢!

唯有家族传承渊源的老子,在实修体悟中才能够感知并传授于尹喜!

《道德经》四十七章节叙述的这些内容,应是老子在安坐宁静状态下所得的机理,“不行而知,不见而明,弗为而盛”,是种道法修行可得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