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的故宫是谁建造的:开国龙兴地沈阳故宫(1)

沈阳故宫,位于沈阳市沈河区。草创于天命十年(1625年),清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建成于崇德元年(1636年),清皇太极在此改国号“后金”为“大清”,去“汗”号改称皇帝。崇德八年(1643年),清福临继承皇位,翌年,大清迁都北京。沈阳故宫从此便成了“陪都宫殿”。

所以说,沈阳故宫是大清“开国龙兴”之地,始终受到清历朝皇帝的特殊重视。到了清乾隆年间,又增建了“东西两所”及文溯阁等建筑。前后两个时期的历史面貌,成为我国现存的两座宫殿建筑之一。

沈阳故宫面积也不小,楼台殿阁各式建筑近百座,共五百多间。整个布局分东、中、西三路。

沈阳的故宫是谁建造的:开国龙兴地沈阳故宫(2)

我们先参观的中路,是皇太极时期的大内宫阙。前面有大清门,接着就是崇政殿,通称“正殿”。崇德元年改名为崇政殿,俗称“金銮殿”,是皇太极常朝之处。后金改国号为大清的大典,就在这里举行。也是清朝移都北京后,历朝皇帝东巡时,临朝听政之地。殿内正中“正大光明”横匾是乾隆皇帝仿北京太和殿正大光明匾安设的。两侧有联:“念兹戎功用肇造我区夏,慎乃俭德式勿替有历年。”

沈阳的故宫是谁建造的:开国龙兴地沈阳故宫(3)

这就到了凤凰楼。凤凰楼高三层,建造在一丈多的青砖台基之上,在原盛京城内是最高的建筑,“凤楼晓日”、“凤楼观塔”是沈阳著名的景观。有一首诗,“殿后凤凰楼,高耸几千秋。敬典崇谟阁,万载与国庥”,描写的就是这些建筑的气魄。

楼下迎面是“紫气东来”横匾,是乾隆皇帝御笔。乾隆皇帝知道“紫气东来”是老子出函谷关的典故,表示祥瑞,故而引用到此,寓意大清开国创业始于辽东,发祥于盛京。也有“梳妆楼”的传说,是娘娘们梳洗打扮的地方。

沈阳的故宫是谁建造的:开国龙兴地沈阳故宫(4)

过了凤凰楼就是后宫了。正中是清宁宫,原称“正宫”,是皇太极及孝端文皇后的寝宫,是典型的满族居室与祭祀神堂一室的例证。东间为帝后暖阁,西四间是神堂及会见宴请眷属王公大臣的场所。西北山墙上分别有乾隆皇帝题写的:“万福之源”、嘉庆皇帝题写的“合撰延褀”的匾额。

院内东南角还立有祭天用的索伦杆,又称还愿杆、神杆。杆顶端有锡斗,原置米谷、碎肉等,以饲鸟雀。这种习俗,不仅宫廷有,一些满族家庭也有,院内立杆祭天祭享乌鸦。传说,努尔哈赤从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家中逃出,在野鸹滩被群鸦护住蒙过追兵,进入长白山挖参。然后,用人参换来马匹、兵器、粮食,招揽四方将士起兵,建立了后金。后来,满族百姓不忘乌鸦救主,就把努尔哈赤去长白山采参用的索拨棍,形象地立了起来,“以答天赐”,所以叫索伦杆。

沈阳的故宫是谁建造的:开国龙兴地沈阳故宫(5)

看过中路,这才来到东路。大政殿,俗称“八角殿”,是努尔哈赤营建的重要宫殿,也是盛京皇宫内最庄严最神圣的地方。初称大衙门,八角重檐攒尖式,八面出廊,均为“斧头眼”式隔扇门,下面有一米多高的台基。此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1644年(顺治元年),福临皇帝在此登基继位。

殿内正中高悬“泰交景运”横匾,也是出自乾隆皇帝手笔。两侧有联:“神圣相承恍睹开国宏猷一心一德,子孙是守常怀绍庭永祚卜世卜年。”

殿前南北近二百米,正中是甬道,东西排列十座方亭,通称“十王亭”。自北而南,东为左翼王亭、镶黄旗亭、正白旗亭、镶白旗亭、正蓝旗亭,西为右翼王亭、正黄旗亭、正红旗亭、镶红旗亭、镶蓝旗亭,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办公的地方。这种出自八旗制度的建筑布局,是沈阳故宫的特色。嘉庆皇帝诗曰:“大政据当时,十亭两翼张。八旗皆世胄,一室汇宗潢。”

沈阳的故宫是谁建造的:开国龙兴地沈阳故宫(6)

八旗,既是清代旗人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满洲社会实行八旗制度,丁壮,战时皆兵,平时皆民,具有极强的战斗力,是清王朝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道光皇帝也有诗:“------济济八旗思旧辅,亲亲两翼想亲王。钦惟有永谟猷廊,早卜无疆运祚长------”

这就到了西路。前有戏台、嘉荫堂,后有仰熙斋,中间就是文溯阁,是清朝皇帝东巡盛京时,读书、看戏的场所。

沈阳的故宫是谁建造的:开国龙兴地沈阳故宫(7)

文溯阁,是仿照浙江宁波范氏藏书楼“天一阁”的式样设计的,为乾隆分贮《四库全书》而建的藏书楼。颇有江南建筑小巧、别致的格调,在故宫建筑群体中别具一格。乾隆皇帝书写的对联是:“古今并入含茹,万象沧溟探大本;礼乐仰承基绪,三江天汉导洪澜。”

《四库全书》,是由乾隆皇帝主持、纪晓岚为总纂官,历经十年之久编纂的一部大型丛书。分经、史、子、集四大类,故名《四库全书》。一共缮写了七部,分别藏于北京紫禁城内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盛京故宫文溯阁,称为“北四阁”,还有“南三阁”:扬州大观堂称文汇阁,镇江金山寺称文宗阁,杭州觉因寺称文澜阁。

沈阳的故宫是谁建造的:开国龙兴地沈阳故宫(8)

参观、浏览沈阳故宫,感怀多多,这都是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作为后人应该更好地保护、传承这些名胜古迹,让它更加大放光彩。不由又写一诗:“大清开国龙兴地,宫阙升平驻跸天。历史沧桑催巨变,中华瑰宝壮威严。”

九口 2022、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