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思汽研发布《2021-2022年全球及中国电子后视镜行业研究报告》,对全球及中国电子后视镜市场现状(装配量、装配率)、功能应用、发展趋势、供应商产品及市场布局等进行梳理总结。

一、电子后视镜概述

讲电子后视镜之前,得先讲一下汽车间接视野装置(用来看清车辆后方、侧方或前方视野的装置)的划分。新版GB 15084对机动车间接视野装置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大致可分为七类视野:

具体到车辆上,哪种间接视野装置属于哪一类视野,请参见下图。

机动车间接视野装置分类对应关系

(以乘用车和重卡为例)

流媒体后视镜和传统后视镜比较(电子后视镜研究)(1)

图片来源:理想、互联网

那什么是电子后视镜?电子后视镜是一种较为新型的间接视野装置,新版GB 15084将其称之为“摄像机-监视器系统camera-monitor system”,即“通过摄像机与监视器组成的系统,在规定视野内看清车辆后方、侧方或前方视野的间接视野装置,简称CMS”。

在功能上,电子后视镜与传统光学视镜大体相似,而在内容上电子后视镜是将图像呈现在显示屏而非玻璃上,为图像信息的丰富度带来更多可能。通过改善和替换传统Ⅰ-Ⅶ类传统视野装置,CMS能为驾驶员带来更为广阔、清晰的后方视野,破除雨雪雾对车窗车镜的遮挡影响,叠加多种行车辅助信息,可显著提升驾驶员对后方路况的了解,行车更加安全。

根据安装位置不同,电子后视镜主要分为电子内后视镜和电子外后视镜,其中电子内后视镜多被称为“流媒体后视镜”。

电子后视镜示意图(以乘用车为例)

流媒体后视镜和传统后视镜比较(电子后视镜研究)(2)

图片来源:凯迪拉克、奥迪

二、电子内后视镜:增速迅猛,但处于市场低位

2016年4月,随着2016款凯迪拉克XT5的上市,流媒体后视镜首次以前装的方式出现在中国乘用车市场;而后,WEY、别克、一汽(红旗、奔腾)等汽车品牌也陆续推出配置流媒体后视镜的车型。至2022年5月,中国国内共有13个汽车品牌实现流媒体后视镜车型的上市销售并取得一定销量。

受益于智能座舱和ADAS的快速发展,车载摄像头在近年取得长足发展,流媒体后视镜摄像头也不例外。2021年,中国乘用车市场(不含进口车)前装标准配置流媒体后视镜的车型上险量为34.67万辆,同比增长73.04%;相较于2021年2032.80万的乘用车总上险量,流媒体后视镜的整体装配率仅有1.71%,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2021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前装流媒体后视镜装配量与装配率

流媒体后视镜和传统后视镜比较(电子后视镜研究)(3)

数据来源:佐思汽研

受限于当前市场体量,参与到前装市场的流媒体后视镜供应商尚比较少,竞争格局相对简单。佐思汽研数据显示,远峰科技是当前中国乘用车市场最大的流媒体后视镜供应商,以72%的市场份额独占鳌头。

远峰科技的流媒体后视镜产品主要参考国际标准 ECE R46,经过四次迭代,在低视频延时、系统稳定性、画面高亮显示、镜体轻量化、散热性能等技术指标方面表现优异,已在凯迪拉克、别克、雪佛兰、长城、丰田等品牌旗下车型实现配套。

2021年中国乘用车前装市场流媒体后视镜功能装车量

(供应商,装车量/万套,市场份额)

流媒体后视镜和传统后视镜比较(电子后视镜研究)(4)

数据来源:佐思汽研

在方案实现上,主流方案是将Ⅰ类视野装置由传统光学视镜改为显示屏,最大程度地保留驾驶员观察后方视野的动作习惯。同时,也存在部分主机厂采用折中策略,将Ⅰ类视野装置与图像分离的方案,即仍采用传统光学视镜,将流媒体摄像头采集到的影像在仪表屏或中控屏上进行呈现,如长安UNI-K和极氪001。

长安、极氪流媒体后视镜方案

流媒体后视镜和传统后视镜比较(电子后视镜研究)(5)

图片来源:互联网

三、电子外后视镜:多数车企在观望

与流媒体后视镜不同,外后视镜对于日常行车安全异常重要,因此在电子化的道路上走的也较为坎坷。自2016年6月,联合国发布UN-R6法规后,欧洲、日本、韩国及印度等地区/国家开始陆续上市销售配置电子外后视镜的车型。时至今日,政策法规打开电子后视镜的市场大门有6年的时间,而提供前装量产电子外后视镜方案的汽车品牌和车型,也只是少数。

全球前装配置外CMS方案的代表车型

流媒体后视镜和传统后视镜比较(电子后视镜研究)(6)

流媒体后视镜和传统后视镜比较(电子后视镜研究)(7)

数据来源:佐思汽研

商用车

以奔驰为例。奔驰卡车第一个推出电子外后视镜量产方案MirrorCam,并率先应用在旗下旗舰重卡Actros上。在后视镜替换上,奔驰采取保守策略,仅对主后视镜(Ⅱ类视野)和广角后视镜(Ⅳ类视野)进行电子化,前视镜及补盲外视镜进行了保留。奔驰MirrorCam系统包括两颗摄像头和两块15.2英寸的显示屏。MirrorCam显示屏上方显示有三根可手动调整的虚拟距离线(向左变动辅助线、倒车辅助线、超车辅助线),用于辅助驾驶员估计卡车后方的距离。同时,MirrorCam显示屏也将奔驰Sideguard Assist的预警信息集成了进来。

就在刚刚过去的5月,奔驰卡车将其电子后视镜MirrorCam升级至第二代。第二代MirrorCam依旧采用单摄方案,外形较第一代更加紧凑,摄像头安装臂横向长度缩短10厘米;同时,显示屏画面也更清晰。

奔驰卡车电子外后视镜方案(第一代MirrorCam)

(由德国MEKRA Lang提供技术方案)

流媒体后视镜和传统后视镜比较(电子后视镜研究)(8)

图片来源:梅赛德斯-奔驰卡车

乘用车

在产品外观结构上,乘用车电子后视镜的摄像头和显示屏比商用车更加紧凑与小巧。以雷克萨斯为例。同属豪华品牌的雷克萨斯,最早量产乘用车用电子外后视镜(DIGITAL SIDE-VIEW MONITORS),应用于ES300h。

雷克萨斯ES300h电子后视镜方案(DIGITAL SIDE-VIEW MONITORS)

(由日本Tokai Rika提供技术方案)

流媒体后视镜和传统后视镜比较(电子后视镜研究)(9)

图片来源:雷克萨斯

雷克萨斯 DIGITAL SIDE-VIEW MONITORS,在不同行车状况下可实时切换不同的画面视角,如转向灯亮起或挂入倒挡时,视角自动扩大,由普通视角变为广角;将并线辅助/盲区监测等ADAS预警功能也进行了集成。

雷克萨斯外CMS视角变化

流媒体后视镜和传统后视镜比较(电子后视镜研究)(10)

图片来源:雷克萨斯

从各家官网配置信息来看,不论商用车还是乘用车,基本上还是以选装方案将电子外后视镜推向市场,将该配置的选择权交给消费者。消费者选装一套乘用车电子外后视镜,需要付出0.7-1.5万元人民币,这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种强大的劝退打击。同时,在技术研发上,也需要投入较大的费用。上海豫兴电子总经理付红强在《2022佐思汽研智能座舱技术交流线上论坛》坦言,仅电子外后视镜摄像头的研发至少要投入5000万元。

四、挑战在,但趋势不可挡

电子后视镜相对传统光学视镜的优点很明显,面临的挑战也相对较大,如成本较高、可靠性问题以及对驾驶员的视线转移带来的干扰问题等,需要企业花费大量精力去克服。同时,由于摄像头焦距与画面景深等原因,容易使驾驶员对后方车距判断失准。

长期来看,电子后视镜是汽车智能化浪潮里不可或缺的一朵浪花,但这朵浪花短期内还无法聚力形成波浪。资金投入和技术研发方面,车企是能够掌握主动权的,但如何降低产品成本、提升稳定性以及提高用户对电子后视镜的接受度,如何让用户对电子后视镜买单,大胆接受这一功能配置,才是目前摆在企业面前的难题。

趋势一:CMS与ADAS/自动驾驶相结合

电子后视镜的摄像头安装位置与ADS摄像头高度相似,均是位于传统外后视位置附近或车辆尾部。在功能上,CMS与盲区监测、并线辅助、ADS摄像头等存在一定的交集,均是获取或探测车辆侧后方道路交通情况,为驾驶员/车辆提供行车决策。从产品成本、功能实现及空气阻力等方面考虑,两者有望实现一体化。

CMS与ADAS/自动驾驶相结合

流媒体后视镜和传统后视镜比较(电子后视镜研究)(11)

图片来源:蔚来

如远峰科技电子后视镜,其面向商用车和乘用车、外CMS和内CMS,可对后方 侧方视野进行探测,增强车辆视觉感知能力,并融合ADAS功能。

远峰科技电子后视镜驾驶视野辅助

流媒体后视镜和传统后视镜比较(电子后视镜研究)(12)

图片来源:远峰科技

趋势二:CMS内/外后视镜画面融合

车辆侧/后方的画面展示,当前主要遵循传统行车习惯,将CMS显示屏分别置于座舱前部的左、中上、右三个位置,存在物理上的显示分割。技术上,在保留传统光学视镜的基础上,可通过算法将电子外视镜和电子内视镜捕捉到的左后、正后、右后三个视野图像进行合成,在一块显示屏上融合呈现。

流媒体后视镜和传统后视镜比较(电子后视镜研究)(13)

图片来源:Tokai Rika

趋势三:CMS与座舱域控结合

随着芯片算力的逐渐提升,电子电气架构的进化,座舱逐渐将液晶仪表、HUD、中控大屏、副驾娱乐屏、后排娱乐屏等屏显方案融入到智能座舱域控制器中,实现在同一芯片下的统一管理。电子后视镜的出现,为车辆带来更多的数据流处理,设置单独的ECU将进一步提高整车成本。成本节约将是采用座舱域控制器的首要驱动力,因此,流媒体内后视镜、电子外后视镜也将毫不例外归到智能座舱域控制器下进行统一管理。

流媒体后视镜和传统后视镜比较(电子后视镜研究)(14)

《2021-2022全球及中国电子后视镜行业研究报告》目录

本报告共170页

一、电子后视镜行业概况

1.1 汽车传统后视镜产品定义

1.2 汽车后视镜的智能化演变

1.3 电子后视镜 产品定义

1.4 电子内后视镜 产品结构及特点

1.5 电子外后视镜 产品结构及特点

1.6 电子后视镜政策法规:全球/中国

1.7 电子后视镜产业链全景图

1.8 电子后视镜 产品挑战

1.9 发展趋势

二、电子内后视镜市场(流媒体后视镜)

2.1 前装量产车型:自主/合资

2.2 中国乘用车市场流媒体后视镜装配量与装配率

2.3 中国乘用车市场流媒体后视镜市场份额/按品牌

2.3.1 中国乘用车市场流媒体后视镜装配量与装配率/按品牌(自主)

2.3.2 中国乘用车市场流媒体后视镜装配量与装配率/按品牌(合资)

2.4 中国乘用车市场流媒体后视镜市场份额/按价格

2.5 中国乘用车市场流媒体后视镜装配量与装配率/按价格

2.5.1 中国乘用车市场流媒体后视镜装配量与装配率/按价格(自主)

2.5.2 中国乘用车市场流媒体后视镜装配量与装配率/按价格(合资)

2.6 中国乘用车市场流媒体后视镜市场份额/按级别

2.7 中国乘用车市场流媒体后视镜装配量与装配率/按级别

2.8 中国乘用车市场流媒体后视镜市场份额/按供应商

三、电子内后视镜主要OEM(乘用车)

3.1 长城 流媒体后视镜销量数据(WEY、坦克)

3.1 长城 流媒体后视镜方案介绍:摩卡DHT-PHEV

3.2 长安 流媒体后视镜销量数据

3.2 长安 流媒体后视镜方案介绍:UNI-K

3.3 一汽 流媒体后视镜销量数据(红旗、奔腾)

3.3 一汽 流媒体后视镜方案介绍:E-HS9/HS5

3.4 别克 流媒体后视镜销量数据

3.4 别克 流媒体后视镜方案介绍:GL8

3.5 丰田 流媒体后视镜销量数据

3.5 丰田 流媒体后视镜方案介绍:威兰达

3.6 凯迪拉克 流媒体后视镜销量数据

3.6 凯迪拉克 流媒体后视镜方案介绍:XT6

四、电子外后视镜主要OEM (乘用车、商用车)

4.1 乘用车

4.1.1 奥迪:奥迪e-tron

4.1.2 本田:Honda e

4.1.3 雷克萨斯:ES 300h

4.1.4 现代:IONIQ 5

4.1.5 北京汽车:北京魔方

4.1.6 东风乘用车:东风风神

4.2 商用车

4.2.1 Mercedes-Benz(梅赛德斯-奔驰)

4.2.2 DAF(达夫)

4.2.3 MAN(曼恩)

4.2.4 SCANIA(斯堪尼亚)

4.2.5 Volvo(沃尔沃)

4.2.6 东风柳汽

4.2.7 吉利远程

五、电子后视镜Tier 1(海外、本土)

5.1 Gentex(镜泰)

5.1.1 公司简介

5.1.2 财务状况

5.1.3 产品布局

5.1.4 应用方案

5.1.5 公司动态

5.2 Stoneridge(石通瑞吉)

5.2.1 公司简介

5.2.2 财务状况

5.2.3 产品布局

5.2.4 产品落地

5.2.5 应用方案

5.3 MEKRA Lang(梅克朗)

5.3.1 公司简介

5.3.2 产品布局

5.3.3 应用方案

5.4 Ficosa(法可赛)

5.4.1 公司简介

5.4.2 产品布局

5.4.3 应用方案

5.5 Tokai Rika(东海理化)

5.5.1 公司简介

5.5.2 财务状况

5.5.3 全球布局

5.5.4 产品布局

5.5.5 应用方案

5.6 法雷奥

5.7 博世

5.8 大陆

5.9 麦格纳

5.10 远峰科技

5.10.1 公司简介

5.10.2 业务布局

5.10.3 产品线概况

5.10.4 产品介绍

5.10.5 产品参数

5.10.6 量产客户

5.10.7 应用方案

5.11 ADAYO华阳

5.11.1 公司简介

5.11.2 产品路线图

5.11.3 产品布局

5.11.4 应用方案

5.12 德赛西威

5.12.1 公司简介

5.12.2 产品布局

5.13 唯联科技

5.13.1 公司简介

5.13.2 产品布局

5.13.3 应用方案

5.14 经纬恒润

5.14.1 公司简介

5.14.2 产品路线图

5.14.3 产品方案

5.15 宁波峰梅

5.15.1 公司简介

5.15.2 应用方案

5.16 上海寅家电子

5.16.1 公司简介

5.16.2 产品布局

5.17 上海豫兴电子

5.17.1 公司简介

5.17.2 产品布局

5.17.3 应用方案

5.18 青岛即东

5.18.1 公司介绍及产品布局

5.19 森鹏电子

5.19.1 公司简介

5.19.2 产品布局

5.19.3 应用方案

5.20 广州融盛

5.20.1 公司简介

5.20.2 产品布局

5.20.3 应用方案

第六章 电子后视镜产业链(芯片、摄像头)

6.1 电子后视镜芯片汇总

6.1.1 安霸 产品布局及方案

6.1.2 高通 产品布局及产品方案

6.1.3 瑞萨 产品布局及产品方案

6.1.4 德州仪器 产品布局及产品方案

6.1.5 赛灵思 产品布局及产品方案

6.1.6 豪威 产品布局及产品方案

6.1.7 莱迪思 产品布局及产品方案

6.2 摄像头模组汇总

6.2.1 欧菲光 产品布局及产品方案

6.2.2 舜宇 产品布局及产品方案

6.2.3 丘钛 产品布局及产品方案

6.2.4 联创电子 产品布局及产品方案

报告订购及合作咨询请私信小编

佐思 2022年研究报告撰写计划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全景图(2022年5月版)

更多佐思报告

主机厂自动驾驶

汽车视觉(上)

高精度地图

商用车自动驾驶

汽车视觉(下)

高精度定位

低速自动驾驶

汽车仿真(上)

OEM信息安全

ADAS与自动驾驶Tier1

汽车仿真(下)

汽车网关

汽车与域控制器

毫米波雷达

APA与AVP

域控制器排名分析

车用激光雷达

红外夜视

激光和毫米波雷达排名

车用超声波雷达

车载语音

E/E架构

Radar拆解

人机交互

汽车分时租赁

充电基础设施

L4自动驾驶

共享出行及自动驾驶

汽车电机控制器

L2自动驾驶

EV热管理系统

混合动力报告

燃料电池

汽车功率电子

汽车PCB研究

汽车OS研究

无线通讯模组

汽车IGBT

线控底盘

汽车5G融合

汽车线束

ADAS/AD主控芯片

合资品牌车联网

合资品牌ADAS

ADAS数据年报

自主品牌车联网

自主品牌ADAS

传感器芯片

专用车自动驾驶

农机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芯片

矿山自动驾驶

港口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重卡

无人接驳车

飞行汽车

智能座舱设计

智能座舱Tier1

汽车智能座舱

商用车ADAS

商用车智能座舱

商用车车联网

座舱SOC

仪表和中控显示

座舱多屏与联屏

汽车座椅

智能后视镜

智能汽车个性化

汽车照明

汽车数字钥匙

汽车多模态交互

汽车VCU研究

汽车云服务研究

TSP厂商及产品

汽车MCU研究

车载DMS

OTA研究

汽车UWB研究

800V高压平台

AUTOSAR研究

汽车EDR研究

滑板底盘研究

软件定义汽车

模块化报告

环视市场研究(本土篇)

Waymo智能网联布局

转向系统

环视市场研究(合资篇)

HUD行业研究

汽车镁合金压铸

乘用车T-Box

自动驾驶法规

汽车功能安全

T-Box排名分析

自动驾驶标准和认证

路侧智能感知

乘用车摄像头季报

智能网联测试基地

PBV及汽车机器人

造车新势力-蔚来

V2X和车路协同

汽车eCall系统

智慧停车研究

「佐思研究月报」

ADAS/智能汽车月报 | 汽车座舱电子月报 | 汽车视觉和汽车雷达月报 | 电池、电机、电控月报 | 车载信息系统月报 | 乘用车ACC数据月报 | 前视数据月报 | HUD月报 | AEB月报 | APA数据月报 | LKS数据月报 | 前雷达数据月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