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中国的秦始皇能看得起的人并不多,能当对手如吕不韦早已被埋葬在他的身后。有一个人却成为秦始皇朝思暮想的偶像。

这个大腕是谁,为什么让秦始皇如此敬仰。

想了解这个大腕,就要看他推动的惊天动地的历史,中国几千年文明与他息息相关。

大腕还最善长讲故事,当年这个大腕讲了许多故事,其中两个依然令人心惊。

秦始皇的那个终身偶像现在还有多少粉丝(秦始皇的那个终身偶像现在还有多少粉丝)(1)

第一个故事:

独坐在军帐中的春秋战国大将乐羊,喝着闷酒。

身为魏国的统帅乐羊面对中山国的进攻,百爪挠心借酒洗愁。

第二个故事:

春秋时的鲁国国君孟孙打猎时抓了一只小鹿,鹿肉好啊,孟孙盘算着回去大吃一顿。回头交待给一起来的大臣秦西巴说:“好好看着啊,带回去我有用啊。”

孟孙刚走,秦西巴就犹豫了,他看到不远处有一头母鹿不断哀鸣,叫得那个心碎啊。

这无疑是母鹿失去子鹿万分痛苦,向前走了几百米,秦西巴一咬牙一跺脚,得,把小鹿放了。

后果很严重,秦西巴人头没落,气君之罪是跑不了,孟孙大吼一嗓子:“滚!!!!!”

有人能想到这个结局,但没有多少人想到最终的后果。

后果也很严肃:一年以后,孟孙准备给太子找个老师,居然是想到了他——滚蛋的秦西巴!!!!!

有人糊涂了问孟孙:“秦西巴这混蛋不听你的话,不怕得罪你,不适合干这么重要的工作吧……”

孟孙很霸气地说了:“你们看不懂秦西巴啊,这小子有一颗人肉长成的心,对一只鹿都下不了杀手,为了怜悯苍生敢反对我,我就喜欢这样的太子老师,哈!哈!哈!哈!哈!”

讲这两个故事的大腕,从两个故中引申出一个千古道理:巧诈不如拙诚。

啥意思?就是你想了千条妙计,曲中求功,不如本心做人。

很多人不喜欢干表面吃亏的“拙诚”事,总妄想用“巧诈”获得眼前好处,以为可以欺骗别人,但那些貌似高明的智谋也有不得人心的失败后果。

那些好象是愚直拙笨的人,只爱积攒人品坚持操守大略,最终呈现了“拙诚”破“机巧”的喜剧。拙诚真是安身立命的方略啊。

这个讲故事让秦始皇着迷的大腕就是韩非!

韩非就是法家人物的代表,真正为秦朝统一天下,也为中国未来进步提供理论依据的大思想家。

以上两个故事记载在《韩非子·说林》中。

乐羊为魏将以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坐于幕下而啜之,尽一杯。文侯谓堵师赞曰:“乐羊以我故而食其子之肉。”答曰:“其子而食之,且谁不食?“乐羊罢中山,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

孟孙猎得麑,使秦西巴载归。其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与之。孟孙适至,求麑安在。答曰:“余弗忍而与其母。” 孟孙大怒,逐之。居三月,复召,以为太子傅。其御曰:“曩将罪之,今召以为太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不忍麑,又且忍吾子乎?”故曰:巧诈不如拙诚,乐羊以有功而见疑,秦西巴以有罪而益信.由仁与不仁也。

秦始皇的那个终身偶像现在还有多少粉丝(秦始皇的那个终身偶像现在还有多少粉丝)(2)

韩非讲寓言故事总是穿过时光洗礼着人性,那么耐人回味。

我们回顾历史,看到这两个故事讲述的法则终于应验到韩非的同学李斯身上。当年李斯行动力和谋划应该是人中龙凤,唯缺厚重的至诚,他无疑与秦始皇打造了统一天下大格局,可当天下一统秦始皇离逝,李斯的“机巧”之心就占了上锋,他与赵高私改秦始皇遗旨,将当时人气很高的太子扶苏搞死,埋下了以后秦灭亡的地雷。从根本上说李斯就是那个“机巧”导火索引发的地雷,当地雷爆破时,强大的秦国倒下,而“机巧”的李斯也倒在了赵高“机巧”强权阴谋之下,造成腰斩全家结局。李斯的明哲保身“机巧”造成了他一生的最大污点,焚书坑儒、贪位国宠、想延续政治生命和权力控制最终是身与名俱灭的悲剧。

韩非倒在了李斯的阴谋下,秦国倒在李斯的“机巧”下,然而历史还韩非公道,以他法家思想推进的皇朝更新换代总有韩非的思想在闪耀光辉,他当得上帝王师的称号。而李斯一手促成的秦国只作为法家思想的过渡产品而灰飞烟灭……

这个巧诈不如拙诚的道理历来在中国几千年闪着独特的光辉。

韩非才华横溢,思想历久弥新,在《杀猪教子》寓言中他再一次提醒国人诚实守信的必要。

春秋时曾子的媳妇上街扫货,儿子跟了一道烦了(与女人上街历来是件劳心事吧),吵着要往回家。曾子媳妇眼睛一转计上心来说:“儿啊,别吵了,等回家娘杀猪给你吃啊。”

欢天喜地的傻小子淌着哈拉子跟了一道,看着曾子媳妇一顿爆买逛爽了。

到家了,猪没杀!傻小子不干了,你这是当父母骗人吗,言而无信,于是大呼小叫。

那边曾子回家听说了,二话不说拿起刀开磨,然后把猪杀了,止住了傻小子哈拉子,至今父子俩关系杠杠的。

曾子说了:这么骗小孩,长大后小孩就去骗社会,这样的欺骗智商我们不需要!!!

这就是孔子的最出名的学生曾参的事,后来曾参被尊称为曾子。当然曾参与孔子的关系也是杠杠的,孔子临终将孙子子思托付于曾参……

秦始皇的那个终身偶像现在还有多少粉丝(秦始皇的那个终身偶像现在还有多少粉丝)(3)

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原文,记载在《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汝杀彘(zhì)。”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韩非有一双穿越时空的慧眼,他看到了人性的恶,也看到了人类进化的未来。

光讲这些肯定感动不了秦始皇国,韩非还讲了一些高难度寓言故事,许多跨过历史长河警醒着中国人。

在《自相矛盾》他让吹牛的用自己无敌的矛攻击自己无敌的盾,让我们洞察世间对立又统一的哲理。

《讳疾忌医》看到了君王忌惮揭短自信到傻叉,连医生的话也不听的丧命结局。

《守株待兔》痛斥捡了一回撞死的兔子就天天傻等在树下的笑话,这就好比我们中了一回10元以为天天能中奖的梦话。

《螳螂捕蝉》让中国人冷静面对当前世界多变不定的环境,要抵制各种任何诱惑。

讲寓言故事是韩非唯一的强项吗?

不!韩非与别的大腕不同,他反对任何盲目崇拜偶像行为!这个比较狠啊。

在那个春秋乱世中,很多大腕拜个偶像名传天下。

孔子说没事梦见偶像周公,聊个天觉得现在世界不如以前礼乐崩坏了。

墨子一看,找个比周公更早的偶像说事,大禹成了墨家的楷模。

孟子一瞧墨子这么干,得找一个比大禹更早的,尧舜那才是圣王天下楷模。

后来的道家要压服这些,干脆深淘古史,唉,找到了黄帝、伏羲、神农,怎么也是华夏起源吧……

面对这些诸子百家,韩非直指内心,喊出法后王的口号。啥意思,历史是进步嘀,越往后能人越多,越往后事情越复杂,研究现实非常重要,比拜偶像更重要。这就是韩非子的厉害之处,在那个乱世拔开了中华几千年的黑云,看到了未来的曙光!

因循守旧是不可能生存下去的,在这种方略引导下,韩非大刀阔斧地砍开一切阻碍未来发展的文化基因,将法家思想注入到中华文明的生命中。

韩非的大才举世无双,当年秦始皇看了韩非写《孤愤》、《五蠹》之书,大叫:好!!!我要是能跟韩非先生同游世界,死了也值得了。

历史记载秦始皇是这么曰的:“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看见没有,秦始皇就是韩非的铁杆粉丝,绝对的知音。

在那个宫庭生活阴暗,吕不韦磨刀阴笑的时代,一代天才秦始皇就看透了人性的黑暗面,专心致志去统一天下,天以其私行其大公,存于诸神之不测。对人性的积极引导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秦始皇的成功韩非功不可没。

秦始皇的那个终身偶像现在还有多少粉丝(秦始皇的那个终身偶像现在还有多少粉丝)(4)

人性黑暗到什么程度?韩非的同学李斯就是一个见证。

当年秦始皇千方百计找来了韩非,当李斯发现秦始皇想重用韩非,就上书秦始皇说韩非是替韩国办事,私心是为了保韩。于是多疑的秦始皇就把韩非关了起来,而李斯又派人毒死了韩非。当铁杆粉丝秦始皇后悔再找韩非时,已经是阴阳两隔。

靠着李斯的帝王绝学,秦始皇统一天下,实际他的内心激荡着的是韩非的《孤愤》《五蠹》,警惕地注视着周围的不臣。没办法,一个天才的决策往往曲高和寡,甚至是残酷的斗争绞杀。看看当年修长城时有多少反对就知道了,连受害的孟姜女都想哭倒它,而现在的口号是“不到长城非好汉”,有多少人能理解其中的狐独辛酸……

一代天骄秦始皇一走,李斯人性的黑暗面立刻爆涨,伙同赵高假传始皇遗旨赐死了太子扶苏(唯一可能再续秦始皇辉煌的秦朝继承人),扶起了胡作非为的二世祖胡亥,于是天下回到黑暗绞杀中……

韩非死了,他的超级粉丝秦始皇也离去,天下再次纷争不休。

司马迁著《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认为: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事非”,“皆原于道德之意”,这是把韩非放在一个很高的地位来评说。

而以韩非为代表构造的秦朝法治信念却召来无数的粉丝,千年都行秦政治。大凡喊出“依法治国”的你可能就会成为韩非的粉丝,韩非认为“君无为,法无不为”!

韩非主张社会历史进化论,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不必遵循古代的传统。

今天,我们再读韩非那些寓言,想到“巧诈不如拙诚”,面对纷争的世界,中国何去何从?

聪明的中国人已经把握经商智慧,自信诚实的基因也将破土生发。

韩非勇于面对现实的诸多理念,终将会引到未来变革,中华文明的向上基因当勇敢面对统一的地球未来。

或者,韩非本就是站在地球村的最高峰上,期待地看着村长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