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的十大问题(记者告诉你催眠背后的那些事儿)(1)

男子被“人桥”催眠,女生踩在他身体悬空部位。

催眠的十大问题(记者告诉你催眠背后的那些事儿)(2)

“音乐”催眠,让体验者手舞足蹈。

催眠的十大问题(记者告诉你催眠背后的那些事儿)(3)

“力量”催眠,让体验者感觉面前有一堵墙。

昨日,ZAKER哈尔滨进行了催眠直播。东北农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张亮老师,对五位体验者进行了人桥、无痛感、乐器演奏等催眠,让网友和体验者大呼“神奇”。随着直播的进行,网友就催眠和体验者的反应纷纷提出问题。催眠背后到底有怎样的“秘密”?听听张亮老师的解答。

体验者全程闭着眼睛,催眠是真的睡着了吗?

催眠不等于睡眠。张亮老师介绍,脑科学研究显示,催眠状态下的脑电波是“theta”波,绝非睡眠状态下的“detla”波。“theta”波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的一种状态,呈现高度受感受性。在这种高度受暗示性的状态下,可以通过催眠发掘潜能,增强自信。

五位体验者在经过放松导入后,即呈现催眠状态,并不是睡着了,相反,他们意识清醒。而且,在催眠状态下,注意力高度集中,可以听到催眠师指令。老师发出指令时并不像网友所说的“打扰睡眠”,但是,如果外界有突然的巨大声响,则有可能打断催眠状态。

被催眠后,体验者为何面对相同指令表现并不相同?

催眠过程中有一个环节——张亮老师播放音乐,体验者根据音乐进行乐器演奏。前两首曲子,体验者近乎一致地表现为弹钢琴和拉二胡的动作;第三首节奏感很强的曲子播放时,体验者有的打鼓、有的跳舞、有的弹琴,动作并不相同。

一位男生的表现尤为“放飞自我”,手舞足蹈。两位年龄稍长的女性体验者则动作幅度很小。

张亮老师解释,在这个环节,体验者对指令的表现程度不同和压力大小并没有关系,并不像网友所说男生压力大所以动作幅度大。

体验者的表现由他们个人特质决定,有些人内向,就不会有夸张的肢体动作;年长的人社会阅历多,烦恼也多,有所顾虑,所以略有放不开;年轻人激发潜能后,拘束少,所以放得开。

体验者眼睛闭着,但有时眼睑在抖动,被催眠不舒服?

张亮老师说,眼动加快是体验者进入催眠状态的重要标志。在催眠师指令下,体验者可以睁开眼睛,而在催眠过程中想自己睁开眼睛很困难。如果被催眠者出现不舒服的表现,催眠师能够发出其他指令,缓解被催眠者的不适。

在演奏乐器环节,体验者脸上出现笑容,也是催眠师发出的指令。

本次催眠体验是为了让体验者放松、减压,增强自信。整个体验过程中,没有让体验者感觉不舒服。体验结束后,五位体验者都表示,感觉身体轻松了不少。

被催眠时的记忆,醒来后会没了?以后会不会想起来?

催眠时,穿短裤的男子被进行了“人桥”催眠。他的身体变得很硬,被三名身强力壮的男生抬到椅子上躺下,一位女生完全踩在他身体悬空的部位。在这个过程中,他没有表现出闪躲、无力和疼痛。

催眠结束后,主播采访他,他不知道是一个人踩在身上,还以为是张亮老师所说的两本书。

其他体验者在接受采访时,回忆起的画面和指令也都不尽相同。有人几乎什么也记不住。

张亮老师告诉记者,这种“断篇”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没记住的环节,以后也不会回忆起来,催眠不会损害记忆力。

五位体验者结束催眠后,会有什么感受?

张亮老师说,因为此次催眠体验主要是开发潜能,增强自信,因此,催眠结束后,五位体验者会感觉压力有所缓解,心情有所放松。

许多网友在直播时确实可以看到,来直播前有烦心事的体验者,在催眠结束后,表情已经有所放松。

催眠软件能用吗?会不会醒不过来?催眠能自学吗?

对于网友提到的网上一些催眠软件,张亮老师表示,有些是助眠入睡,用音乐让人进入睡眠状态,是为了使人产生困意,并不是催眠。

张亮老师说,如果在正规催眠师的引导下进行放松导入、催眠以及唤醒这个完整过程,不会存在醒不过来的情况。即便催眠过程中突然惊醒,催眠师仍会继续再次催眠,直到最终唤醒。否则被催眠者会感觉很“蒙”,身体不适。

对于自学催眠,张亮老师认为,如果有条件要进行正规学习。如果没有学好就对别人催眠,有可能对被催眠者造成伤害,也有可能在被催眠者倾诉烦恼后不能正确给予帮助,反而会使被催眠者更加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