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学时,常常听到这样的教导: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家长想表达的意思是,上学的时候刻苦学习,毕业后就能更轻松了。

其实这句话的本意原是“遇到辛苦的工作走在前面,遇到享乐的事情却退后”。且不说很多人曲解了它的意思。越来越多人发现,很难再用这样的句子激励自己了。

“辛苦12年,轻松60年”:中学生的演讲,让人感到五味杂陈

说起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很多人会想起中学时代。大学生活虽然更丰富多彩,可很多人却感到迷茫,在不少事物上也面临着认知的颠覆。

关于学习没有那么难的演讲(辛苦12年轻松60年)(1)

而中学时期即使有更多学习压力,可大家普遍“干劲十足”。对比一下,好像读大学时每天4点多下课,还是觉得疲惫。

高中时熬夜做题,反而感觉时间过得很快。这就是心态带来的差别。但是再回想一下当时的想法,可能自己也觉得太单纯了。

有位中学生的演讲在网上走红,可听完她的话,网友们的态度却跟想象中不一样。谈及努力学习的动力,女生说:“从小学到高中,我们辛苦12年,然后就能轻松60年”。

关于学习没有那么难的演讲(辛苦12年轻松60年)(2)

其实跟上述的含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在这位同学看来,中小学阶段学习再辛苦,想想考上大学以后就能轻松,也是很值得的。

原本是鼓励学生们的话,很多成年人听完却感到五味杂陈。这样的理念或许很多人上学时也坚信不疑,可毕业后才体会到,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是这么回事。

有人以为上学时要面对课业负担,还有家长和老师的严格管教,毕业后才自由。长大后才明白,走出校园可能“束缚”会更多,未必比这12年的学习生涯更轻松。

关于学习没有那么难的演讲(辛苦12年轻松60年)(3)

中学生谈的是“理想”,成年人讲的是“现实”

学实话,这位女生演讲中提及的想法,可能很多人都听过。尤其是70后到90后之间的这代人,可能更多地被家长寄予“改变出身”的期望。

学习的过程很辛苦,家长们常用这样的话给学生带去希望。可现在再看到有学生依然是这种思维,评论区的不少网友开始否定这种培养理念。

中学生谈的是“理想”的状态,大家并不是怕学习太苦,而是怕努力难以获得很高的回报。用好的成绩换来高水平大学的录取资格,这种意义是无可厚非的。

关于学习没有那么难的演讲(辛苦12年轻松60年)(4)

而良好的学历能让人有更多机会获得体面的职业和满意的薪资。不过,如果认为只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刻苦学习12年,就等于以后会很轻松,显然是过于理想化了。

成年人看到的则是“现实”。首先,当代学生的竞争比以前要激烈得多,毕业生在职场的内卷程度也不能等同。

这种思维放在以前或许确实能有效地激励学生。但是现在的情况不同了,很多优秀的毕业生,上学时成绩不错,工作后也要常常加班;不少职场人亲自做饭的时间也没有,谈不上轻松。

关于学习没有那么难的演讲(辛苦12年轻松60年)(5)

大学生的平均待遇,也并不是这位中学生想象中那么优厚。现实地讲,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工资三五千的也不少。

笔者观点:一味“打鸡血”,并不是好的教育方式

知名教授罗翔曾说:过度强调“天道酬勤”,前期可能还有点效果,但是这类学生往往更容易从一个绝对勤奋的人,变成完全不努力的人。

那是因为在他们的认知里,只要自己吃了苦,就一定能换来回报。而现实世界并非如此,一旦期待的目标没有达成,他们便陷入了更大的困惑中,再也不相信勤奋的价值。

关于学习没有那么难的演讲(辛苦12年轻松60年)(6)

反而是对现实有更清醒认知的学生,他们接受了失败的可能性。即使遇到了挫折,也能用平和的心态面对,实现更持久的努力。

为了让学生有“动力”,一味“打鸡血”,夸大了学习成绩和勤奋的作用,这并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种误导和隐瞒。

关于学习没有那么难的演讲(辛苦12年轻松60年)(7)

激励学生更好的方式是:第一,家长需要以身作则,本人就是喜欢学习、有上进心的人,不需要太多刻意的教导,子女也会跟着效仿。

第二,既不要否认努力学习的价值,也不能把刻苦读书等同于“一定能换来阶层的跨越”。努力提高成绩是为了获得学历,给自己创造更多机遇,不代表毕业后就能“养尊处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