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盆地位于华夏大地豫西南,北有伏牛山,东为桐柏山,西南武当山,汉水横其南,是华夏之国文明发祥地之一。

上溯五十万年,“南召猿人”在此生息繁衍;春秋之时申、吕、谢、邓、楚封国林立擦肩,楚文王北伐获胜,申、吕、谢、邓统称为姜子牙、百里奚、范蠡、孔明、张衡、张仲景光辉灿烂,东汉二十八宿多出自宛。

在这丰饶广阔的盆地中,先祖既创造精美的物质成果,更有瑰丽多彩的文化图蓝。

据2004年时代文艺出版社《中国成语故事总集》所列的二千条成语故事中,有一百五十条左右与南阳有关。

这就足以表明自古至今的南阳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为此,笔者采编20例,与众共享。

描述南阳的诗句有哪些(发生在南阳的成语与典故)(1)

后悔

一一 2. 虎狼之国 一一出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勿行。”

释义:侵略成性的国家像饿虎贪狼一样。

典故:公元前299年,秦玩弄联姻献池的花招,假惺惺地写信给楚怀王,邀其到武关会盟:“秦愿意割六百里土地”。已久已失去顾问朝政地位的屈原,闻听怀王要去秦国,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千里迢迢追到边关(今南阳西峡霄山附近)“扣马而谏”:“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勿行”。但楚王鬼迷心窍,偏受奸佞怂恿,被骗入秦并遭扣押,最终客死于秦。

简论:君主昏聩,良臣何计。楚怀王榆木脑袋,死不足惜。屈原爱国,万世敬仰。

描述南阳的诗句有哪些(发生在南阳的成语与典故)(2)

描述南阳的诗句有哪些(发生在南阳的成语与典故)(3)

一一 3. 鸿鹄之志 一一出处:《史记·陈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释义:鸿鹄的凌云壮志,比喻远大抱负。

典故:秦朝阳城(今河南方城县)有一个叫陈涉的人,年轻时曾经跟别人一起受雇佣给富人家种地。有一天,他放下农活到田埂上休息,对他的同伴们说:“假如将来我们中间有谁发迹富贵了,可不能相互忘记啊。”同伴们讥笑他:“受雇给人家种地,怎么能发迹富贵呢?”陈涉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道:“燕雀哪里会懂得鸿鹄的凌云壮志呢!”

简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不平等的命运!

描述南阳的诗句有哪些(发生在南阳的成语与典故)(4)

一一 4. 召父杜母 一一出处:《后汉书.杜诗传》:"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后遂以“召父杜母”称扬父母官。

释义:爱民如子的地方官如同百姓的父母一般。

典故:西汉时期的南阳太守召信臣和东汉时期的南阳太守杜诗,这两人在担任南阳太守期间都能为民兴利,开凿水利沟渠,开垦荒地与坡地,广拓耕田,注重农业的发展,深受老百姓的爱戴,被老百姓称为“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简论:“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所有官员只有走群众路线,时时刻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才能像召信臣、杜诗一样被人民称作“父母官”!

描述南阳的诗句有哪些(发生在南阳的成语与典故)(5)

父母官

一一 5. 羊续悬鱼 一一出处:《后汉书·羊续传》:“时权豪之家多尚奢丽,续深疾之,常敝衣薄食,车马羸败。府丞尝献其生鱼,续受而悬于庭;丞后又进之,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

释义:形容为官清廉,拒受贿赂。

典故:汉时羊续为南阳太守时,有府丞送鱼给他,他把鱼挂起来,府丞再送鱼时,他把所挂的鱼拿出来教育他,从而杜绝了馈赠。后遂用“羊续悬鱼、悬鱼、羊续悬枯、挂府丞鱼”等表示居官清谦、不受贿赂。

简论:楚王好细腰,宫女多饿死。己所不受,贿赂何来?

描述南阳的诗句有哪些(发生在南阳的成语与典故)(6)

清廉

一一 6. 蒲鞭之罚 一一出处:《后汉书·刘宽传》:“吏人有过,但以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事有功善,推之自下。灾异或见,引躬克责。”

释义:用蒲草做的鞭子予以处罚。比喻对下属的过错持宽容的态度。

典故:东汉汉桓帝时,南阳太守刘宽和气仁慈多行宽恕。他一向认为若以刑罚来整治百姓,百姓就会只求逃避刑罚而没有了羞耻之心。属吏犯了过错,只用蒲草做的鞭子施刑处罚,只是为显示羞辱,终归不对之施加严刑。政务有了功绩,推让给下属。有时出现了灾异,则引咎自责。

简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尊重属下)的领导当是领导有方的好领导。

替换高清大图

一一 7. 望梅止渴 一一出处: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 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释义:人想到可以吃梅子就会不由得流出口水而解渴。比喻愿望无法实现,便凭空想来加以安慰。

典故:三国时期,曹操带兵攻打宛城(今南阳)的张绣时,经过方城县一个叫梅林铺的地方。将士们又热又渴,十分难受。为了不耽误行军,曹操灵机一动,站在高处,指着前面一个小山包说:“前边不远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多,咱们赶快到那里去吃梅子吧!”将士们听曹操这么一说,马上想起梅子的酸甜味,人人嘴中流出了口水,也不觉得渴了,个个来了精神,加快行进速度,很快赶到了目的地。  

简论:某种情况下“望梅止渴”,也算得一种大智慧。

描述南阳的诗句有哪些(发生在南阳的成语与典故)(7)

望梅止渴

一一 8. 杯弓蛇影 一一出处:《晋书·乐广传》:“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释义: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扰。

典故:晋朝时候,南阳新野人乐广乐广曾经有一对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乐广问朋友不来的原因,友人回答说:“前些日子来家做客,承蒙你给我酒喝,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心里十分害怕它,喝了那杯酒后,就得了重病。”当时,河南听事堂的墙壁上挂着一张角弓,用漆在弓上画了蛇。乐广猜想杯中的蛇就是角弓的影子了。他在原来的地方再次请那位朋友饮酒,对朋友说道:“酒杯中是否又看见了什么东西?”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于是。乐广就告诉他其中的原因,客人心情豁然开朗,疑团突然解开,长久而严重的病顿时治好了。

简论: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疑神疑鬼,妄自惊扰。

描述南阳的诗句有哪些(发生在南阳的成语与典故)(8)

南阳大千烙画坊《中华神韵》

描述南阳的诗句有哪些(发生在南阳的成语与典故)(9)

一一 9. 迷途知返 一一出处:晋·陈寿的《三国志·魏书·袁术传》:“以身试祸,岂不痛哉!若迷而知返,尚可以免。” 释义:迷途知返指迷了路才意识到回来,比喻犯了错误能改正。

典故:东汉末年,朝政衰败,董卓乘机率军占据京城,独揽朝政。袁术为了躲避祸乱,从京城逃到南阳郡。这时正值长沙太守孙坚杀死南阳太守张咨,袁术便乘机占据南阳。袁术占据南阳郡后,骄奢淫逸,胡作非为。不久,袁绍和曹操共同攻打袁术,袁术败走,率军割据扬州,想乘天下大乱之际,混水摸鱼,做上皇帝。他写信给少年时的好友陈珪,希望陈珪能够支持他,帮助他完成称帝大业。陈珪反对袁术称帝,他在信中劝诫袁术说:“我以为你会同别人齐心协力,救助汉室。不料你却要走上邪路,想称皇帝。如果你迷途知返,尚能避免一场祸患。”袁术没有听取陈珪的劝告,终于在寿春做起皇帝,最终被吕布、曹操先后打败。

简论:迷了路不知往回走,那就找不到家了。

描述南阳的诗句有哪些(发生在南阳的成语与典故)(10)

迷途知返

一一 10. 先忧后乐 一一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释义:忧苦在先,享乐在后。

典故:公元1046年九月,因参与庆历新政夭折被贬在南阳邓州的范仲淹,应友人滕子京之约写下了《岳阳楼记》。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天下历代文人志士所传颂,并由此名句简缩为“先忧后乐”。

简论:若为官者多“先忧后乐”,天下何不康乐!

描述南阳的诗句有哪些(发生在南阳的成语与典故)(11)

邓州 花洲书院

描述南阳的诗句有哪些(发生在南阳的成语与典故)(12)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与南阳人有关的成语和典故

一一 11、乘风破浪 一一出处:《宋书·宗悫传》:“宗悫,字元干,南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释义:乘着风势破浪前进。比喻排除困难,奋勇前进。

典故:宗悫,南阳涅阳(今南阳镇坪)人。宗悫小的时候他的叔父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毛泽东在1958年元旦社论《乘风破浪》发表后,对《人民日报》总编吴冷西谈到:“你们的元旦社论写的好,题目用乘风破浪也很醒目。南阳人,宋齐时的文学家宗悫,年少时,其叔父宗炳问其所志,宗悫答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宋朝一个历史学家,将宗悫那一语话提炼为乘风破浪一语,我们现在是要乘东风压倒西风。”

简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个人来到世上就当有乘风破浪,排除困难,奋勇前进的勇气和精神。

描述南阳的诗句有哪些(发生在南阳的成语与典故)(13)

大千烙画坊 花鸟烙画筷 礼品套装

一一 12、大公无私 一一出处:《吕氏春秋·去私》。孔子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祁黄羊可谓公矣。”

释义:公平正直,举贤不避亲(仇)。

典故:春秋时期晋平公在位时,南阳县缺少一个县令。于是平公问大夫祁黄羊,谁能胜任这一职务。祁黄羊推荐了解狐。平公听后非常惊讶:“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怎么会推荐自己的仇人呢?”祁黄羊回答道:“您问的是谁可以担任这一职务,又没有问谁是我的仇人。”于是平公就任解狐为南阳县令。果然,解狐在南阳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政绩非常突出。后来,平公又请祁黄羊为朝廷推荐一位军中尉,祁黄羊推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平公问道:“祁午是你的儿子,你推荐他不怕别人说闲话吗?”祁黄羊非常坦然地回答道:“您要我推荐一位军中尉,并没有规定这个人是谁啊。”结果,祁午没有辜负祁黄羊的期望,干得非常出色。

简论:公平正直,举贤不避亲(仇)者当属良臣。

 

描述南阳的诗句有哪些(发生在南阳的成语与典故)(14)

一一 13、鸟尽弓藏 一一出处: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释义:鸟没有了,好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狡兔死了,猎狗也该杀吃。比喻事情成功后,曾经出过力的人也就没用了。

典故:春秋末期,吴越争霸,越国被吴国打败,屈服求和。范蠡,楚国宛三户(今南阳)人,与文种相偕入越,被越王勾践用为谋臣,陪同勾践卧薪尝胆,协助勾践彻底打败吴王夫差而雪国耻。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并称霸中原。在欢庆宴上,发现范蠡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边找到范蠡的外衣,都以为范蠡投湖自尽了。过了不久,范蠡给文种送来一封信:“飞鸟打尽了,弓箭就被收藏起来;野兔捉光了,猎狗就被杀了煮来吃;越王生性好疑,只能与他共患难,不可与他同安乐。如果不趁早离开,不久就会有杀身之祸。”文种此时方知范蠡是隐居了起来。然而他并不完全相信范蠡的话,最终被越王勾践赐死。

简论: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虽然事情成功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非君子所为。但出力的人不知其意或知而不为,也是一种悲哀。

描述南阳的诗句有哪些(发生在南阳的成语与典故)(15)

一一 14、乐不可支 一一出处:汉·班固《东观汉记·张堪传》:“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释义:快乐到不能撑持的地步。比喻很高兴。

典故: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不久,刘秀任命张堪(南阳人,张衡的祖父)为蜀郡太守。不久,朝廷又任命张堪担任骑都尉,率兵抗击匈奴,收复渔阳并担任太守。他在匈奴地区带领军民开垦了八千余顷稻田,劝勉百姓耕田养蚕,使百姓安居乐业。老百姓编了一首歌谣赞颂他: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支。有人告诉光武帝刘秀:“张堪为官清廉,公正无私,仁爱百姓,威震匈奴。当年进成都,钱财如山,他秋毫未取。离开成都时,乘一辆破车,车上唯行囊而已。”刘秀听后很是感动,想重用张堪,可是张堪却病逝了。

简论:能使百姓乐不可支的官员,就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好官。

描述南阳的诗句有哪些(发生在南阳的成语与典故)(16)

一一 15、一抔黄土 一一出处:《史记•张释之列传》:“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释义:借指坟墓。现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没落、渺小的反动势力。

典故:汉文帝时,掌管刑狱的廷尉张释之(南阳方城人)断案公道,名声很好。有人盗窃了高祖庙神座前的玉杯,张释之按照法律只判小偷死罪,文帝大怒,对张释之说:“这人无法无天,竟敢盗窃先帝庙中的器物,应该灭他九族。”张释之说:“如果将偷盗庙器的人处以灭族之罪,那么将来假如有人从先帝的陵墓上取走一抔黄土,该如何处置他们呢?偷盗庙器与破坏陵墓相比,其罪行只不过是万分之一啊!文帝听了,觉得有道理,同意廷尉的判决。

简论:廷尉张释之之所以载入司马迁《史记》,就在于其执法公正不阿。

描述南阳的诗句有哪些(发生在南阳的成语与典故)(17)

一一 16、覆水难收一一出处:《后汉书 · 何进传》:“国家之事易可容易?覆水不收,宜深思之。”

释义:倒在地上的水难以收回。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挽回。

典故:汉灵帝死后,何进(南阳人)扶立少帝刘辩,专揽朝政,与何太后(何进之妹)产生尖锐矛盾。为了不让何太后干预朝政,何进与袁绍密谋,以诛杀宦官为名,诏令前将军董卓带兵屯扎关中上林苑。对此,何进的弟弟车骑将军何苗坚决反对:“决定国家大计,谈何容易!泼出去的水是不可能再收拾起来的,应当深思熟虑,不要与太后及宦官们闹翻了。”何进听不进去,最终被宦官用计杀掉。

简论:大丈夫说话理应一言九鼎,不能言而无信。但明知不可为,偏要一意孤行,那就是猪脑袋了。

描述南阳的诗句有哪些(发生在南阳的成语与典故)(18)

一一 17、乐此不疲 一一出处:《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汉光武帝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皇太子见帝勤劳不怠,承闲谏曰:‘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性之福,原颐爱精神,优游自宁。’帝曰:‘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释义: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典故:在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当上皇帝后,知道百姓不愿意看到战争,就命令全国不准谈论战争,他勤于治理朝政,经常与大臣谈论治国方略,每天均是深夜才睡觉。太子不忍他如此操劳,他则说他自己乐于这样做,并不感到疲劳。

简论:爱好是一种动力,但爱和好要选准对象。

描述南阳的诗句有哪些(发生在南阳的成语与典故)(19)

一一 18、扬汤止沸 一一出处:《三国志·魏书·刘廙传》:“扬汤止沸,使不焦烂。”。

释义: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今意为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典故:刘廙,东汉末期南阳郡人,他的哥哥刘望之被荆州刘表所杀,他便投奔了曹操。当时,有个魏讽的人阴谋袭击曹操,被曹操处死。刘廙的弟弟刘伟是魏讽的同党,本应全家抄斩。可曹操爱惜人才,同时也了解刘廙的为人,便没有对刘廙判罪,刘廙很感激曹操,恭恭敬敬地写了一封信给曹操,原文有一段:“臣罪应倾宗,祸应覆族,遭乾坤之灵,值时来之运,扬汤止沸,使不焦烂……”意思是:我的罪,理应灭绝祖宗和家族,幸而遇到天大的好运,承蒙你扬汤止沸,救了我的命。

简论:有时候,才能也可救命。但扬汤止沸虽可救一时之急,但终不如釜底抽薪。

描述南阳的诗句有哪些(发生在南阳的成语与典故)(20)

一一 19、拨云见日一一出处:《晋书·乐广传》:“此人之水镜,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睹青天也。”

释义:拨开乌云见到太阳。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

典故:晋代南阳新野人乐广为太尉贾充所赏识,被荐举为河南尹。太子洗马卫玠做了一个怪梦,日思夜想,茶饭无心,影憔神悴。乐广去探病,便说:“眼未见怪,怪从心生,心中无怪,病何由生?”卫玠顿时醒悟,病就好了。卫玠说:“乐广胸中澄沏如水,疾病是上不了他身的。”卫玠的父亲则说:“乐广是人中的水镜,见到他,感到一片清明光洁,如同拨云见天。”后人将“拨云见天”改为“拨云见日”。

简论:冲破黑暗眼前一片光明,消除疑团内心一片光明。

描述南阳的诗句有哪些(发生在南阳的成语与典故)(21)

一一 20、尽心竭力 一一出处:《宋书•宗越传》:“诛戮群公及何迈等,莫不尽心竭力,故帝凭其爪牙,无所忌惮。”

释义:费尽心思,使出全力。形容做事十分认真。

典故:南北朝时,南阳人宗越因战功受到封赏,由郡吏逐渐升到校尉,还受到刘宋皇帝封爵的赏赐。宗越虽然战功显赫,但是为人十分残忍,打仗时往往杀人过多。竟陵王刘诞造反,宗越接旨后,亲自参加屠杀,他一人就杀害了数千无辜百姓。宋废帝当政,更加残暴无道,自然就重用宗越这样的酷吏,宗越等仿佛遇到了赏识他的明君,莫不尽心竭力。后来,废帝被废,宗越也被囚死狱中。

简论:办事尽心竭力是应当的,但办事过了头那就适得其反了。宗越以杀人为能事,死不足惜。

描述南阳的诗句有哪些(发生在南阳的成语与典故)(22)

南阳卧龙潭


发生在南阳或与南阳人有关的成语和典故不仅仅是上述20例,其他还有朝秦暮楚、三顾茅庐、初出茅庐、有志竟成、方寸已乱、不寒而栗、光武中兴、还我河山、万众一心、予取予求等等。

出自南阳人所著书中的成语典故就更多了,其中出自南阳人范晔所著《后汉书》的就多达112条。如死里求生(公孙述传)、党同伐异(党锢传序)、乘人之危(盖勋传)、大材小用(边让传)、齐心同力(王常传)、豺狼当道(张纲传)等。

因此,有待众人深挖细刨,使南阳厚重文化传承久远!

文章来源:农行南阳市分行翟传海


【中华传统文化】系列, 持续更新中.....请关注

感谢欣赏,忆南阳头条号,发布文章,为原创整理编辑发布,如需转载复制到其他运营平台,请注明出处。


关注头条号:忆南阳 —— 一起回忆 记忆 南阳

【南阳历史沿革 风俗民情 文化特产 风景名胜 名人轶事 名剧名曲 民间歌舞 民间庙会 汉代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