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雪域高原的神山圣湖、江河桥畔、垭口岩穴、寺殿佛院、宫堡村寨、玛尼经堆、巨石古树、崖壁隘口......凡被人们认为具有灵气的地方, 你都会见到一种在红、黄 、 绿 、 蓝 、 白五色布上印有一匹身驮三宝的骏马图案 、 陀罗尼咒语 、 观音六字神咒 、 佛 教经文箴言及各种图符佛像相间组合而成的 “风马” 旗(格桑益希,2002)。

“风马”,藏语发音为“隆达,རླུང་དར།”,意为如同风一般的骏马把经文撒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佛教故事里有这样一个传说:当年佛陀坐在菩提树下,手持经卷闭目修行,一阵大风刮来,吹走了佛祖手中的经书。风把经书化成千片万片,带给生活在各地的人们,得到经书片段的人从此便获到了福运与吉祥。为了感谢佛陀的恩赐,人们把印有经文和佛陀的经幡挂在风吹的地方,以求消灾祈福(金秋,2010)。风就如同一匹无形的骏马,驮着福慧经文奔向远方。

藏族经幡种类图(行走藏区何为风马经幡)(1)

经幡通常是由布、麻纱、丝绸或土纸制成,为10至60厘米不等的方形、条形或角形,可大可小,小的只有几厘米,大的可达整匹整幅的棉布。“蓝、白、”五种色彩分别代表“水、金、火、木、土”五行,寓意无形循环往复、生命经久不息。经幡的各种颜色是固定的,不能随便创新,顶端微蓝色幡条象征蓝天;蓝色下面是象征白云的白色;红色寓意火焰,在白云之下。绿色寓意江河之水源远流长,位于红色之下。最底端是黄色,象征着黄土大地。藏传佛教又赋予五色主之意,即五方佛及五种智慧,五行配五色。藏地“经幡”上使用五行相生原理,即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木。五种颜色的排列正是客观大自然物质存在的立体排列形式,因此,就像大自然中的天地不容颠倒一样,在“经幡”中这五种颜色也不容错位(吕春祥,2011)。

藏族经幡种类图(行走藏区何为风马经幡)(2)

在藏族人的意识中,一个人降生于世间,在地、水、风、火及虚空的哺育下逐渐成长,生起欢喜与酸甜苦辣等感受。众生物也一样,诸因素顺利调和,便生机盎然,反之则枯萎凋零。藏民们在圣山煨桑祭祀,悬挂风马经幡时,都牢记着如此关系,心生敬畏天地、保护自然天成的环境(仁真丹松,2010);在行动上更是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长此以往,藏民的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保护环境的习惯,并将此思想意识代代相传。

藏族经幡种类图(行走藏区何为风马经幡)(3)

当你行走在雪域高原,看见那一片片照映出藏族人虔诚心灵,为这一方圣土增添无限庄重与吉祥的风马经幡时,可停下匆忙的脚步,闭目侧听这经幡在风中吟诵的声音。

参考文献:

格桑益希. (2001). "风马"旗与经幡. 西藏旅游, 000(005), 46-50.

金秋. (2010). 飞舞的经幡是风在吟诵. 公共艺术, 000(006), P.78-79.

吕春祥. (2011). 从藏传佛教"经幡"和汉地"纸扎"看汉藏民俗美术的关联性.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1).

仁真丹松. (2010). 藏族的"风马经幡".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03), 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