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48年,李世民深感体力不支、去日不多,他不但给儿子李治过了治世的方子,还给儿子交代了自己的后事。特意要儿子记住,在自己驾崩之后,一定要把王羲之的《兰亭序》的原本一并葬入昭陵。649年李世民归西,刚刚即位的李治不敢违背先皇的旨意,把《兰亭序》放置在父亲的棺椁之中。《兰亭序》似乎从此与一代帝王永远沉入深处。

武则天和唐高宗的故事(兰亭序在唐太宗的昭陵)(1)

战乱是敛财的好机会,908年,后梁耀州节度使温韬来到了咸阳塬北边的唐昭陵。他要给大唐最辉煌的皇陵下手。“韬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宏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笔迹,纸墨如新,韬悉取之,遂传人间。”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的《新五代史·温韬传》记载了当时的情形。在欧阳修看来,《兰亭序》的真迹通过温韬的盗掘又重见天日。

由908年盗掘昭陵到928年温韬被赐死的二十年间,温韬在后梁和后唐的天下混迹,按说凭借他的德行和人品是不可能受宠于朝廷的,可是他有由大唐帝王陵墓里挖来的宝贝,凭借这些东西他一路打通关节,在后梁的大地上站稳了脚跟。

让李世民没有想到的是,他差人盗来了《兰亭序》,这回是别人由他的身边盗走了《兰亭序》。

是不是温韬把《兰亭序》拿去打点后梁、后唐里某个好些书法调子的官人了?

是不是在温韬死后,《兰亭序》落入他的外甥郑玄素之手?(赐死温韬后,他的外甥郑玄素继承了他的东西)

是不是草莽的温韬盗掘昭陵时,他看见了《兰亭序》,可他对一绢行书没有兴趣,在盗取后很大方地用它犒劳了盗墓同伙侯莫陈威?而不久侯莫陈威被杀了,他的赃物又落入了谁的手里,后人们不得而知。

武则天和唐高宗的故事(兰亭序在唐太宗的昭陵)(2)

后世还有些人认为,温韬的盗品登记薄中没有《兰亭序》,人间也不可能见到《兰亭序》的影子。原因是李治也很喜欢王羲之和《兰亭序》,他完全有可能用虞世南、褚遂良、冯承素、欧阳询等人临摹的《兰亭序》掉换了王羲之的真迹,而后把它陪葬在自己的乾陵。

那么,《兰亭序》在乾陵吗?

1958年发现了乾陵的墓道口,似乎挖开乾陵就可以揭开这团迷雾。1959年,文化部向国务院呈送了一份《乾陵发掘计划》,周恩来总理思忖再三,在《计划》上批示:“此事可以留作后人来完成。”自那个时候开始,要不要发掘乾陵的论争一直没有停止过。甚至在上一世纪的六十年代还出现了郭沫若与高二适的《兰亭序》作者真伪之辩。

那么,挖开了乾陵就一定能解开《兰亭序》的身世和去处之谜吗。

王羲之的一纸《兰亭序》,就是不被折腾怕也难以保存一千六百五十多年。

武则天和唐高宗的故事(兰亭序在唐太宗的昭陵)(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