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喜庆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10月19日,黄河档案图书出版座谈会暨黄河记忆专题档案文献展开展仪式,在省档案馆举行。
主办方表示,通过黄河档案精品图书的编撰出版和举办黄河记忆专题档案文献展,深入学习贯彻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山东重要指示要求,贯彻落实对档案工作重要批示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聚焦“走在前,开新局”,深入挖掘黄河档案资源,讲好“黄河故事”,落实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根本任务,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
很多黄河档案图片为首次披露
此次座谈会研讨的黄河档案图书包括《山东黄河记忆》《山东黄河映像》《海外藏黄河舆图集》。
省委省直机关工委副书记、机关党委书记赵艺丁,山东黄河河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群,省档案馆馆长李世华,省委党史研究院(省地方志研究院)一级巡视员林杰,大众报业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编辑陈承聚,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杨金卫,山东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副总编辑王忠,山东黄河河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尹学辉,山东大学黄河国家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余东华等参加座谈。
省档案馆副馆长、一级巡视员苏东亮介绍,黄河档案图书由山东省档案馆、山东黄河河务局组织山东沿黄档案系统、河务系统,联合水利、交通等相关部门共同编撰,“在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上注重全面性、系统性,对散逸海外的珍贵黄河舆图、对海内外山东黄河照片档案进行了全面收集整理,是对黄河档案资料的一次大征集;在档案图片的选取上注重珍稀性、典型性,很多为首次披露,是对黄河档案的一次大公布;在表现形式上突出直观性、生动性,年代久远的舆图长卷、黑白斑驳的老照片、满是沧桑的老档案,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是档案表现力的一次大展示。”
作为服务黄河国家战略而实施的黄河档案文化精品工程,三本图书各有特点,共同之处都是围绕着档案讲故事,用档案资料来还原或展示真实场景,让人从中感受历史变迁和新时代的发展变化。
《山东黄河记忆》围绕近代以来黄河山东段的重大活动、重要事件、人物故事等,以档案解读、亲见亲闻亲历、综述报道等多种题材形式,配以相关档案图片200余件,讲述档案里的山东黄河故事,记录近代黄河发生的历史性变迁,再现了人民治黄事业砥砺前行的坚实足迹。
《山东黄河映像》精选照片档案近900张,从黄河新生、防洪防凌、工程建设、交通航运、引黄兴利、综合治理、滩区迁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几个方面,展现了党领导山东人民治理黄河70多年的光辉历程,展示了山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海外藏黄河舆图集》精选国外24个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所藏黄河舆图130组280幅,从大视域黄河舆图、黄河水道经行图、漕海水系黄河图、黄河水利工程图、临黄城厢舆地图五个维度和视角,分门别序加以编排解读,构成一部地理学黄河史,全景式反映了近代以前黄河自然人文地理概貌与黄河治理历史变迁。目前书稿正进行地图专项审查,近期出版发行。
余东华说,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要加快“六个黄河”建设:安全黄河,是根; 生态黄河,是本; 畅通黄河,是脉; 数字黄河,是络; 和谐黄河,是神; 文化黄河,是魂。文化黄河是指引,是建设幸福黄河的精神支柱,是赋能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力量,是打造大江大河治理标杆的重要方面,是实现流域现代化的鲜明特色。他评价:“这套丛书和文献有几个特点:一是导向正确,有效增强‘文化自信’;二是主题聚焦,专心讲好‘黄河故事’;三是特色鲜明,全力服务‘国之大者’;四是图文并茂,生动彰显‘地域风貌’;五是可读性强,很好体现‘服务大众’。”
谱写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黄河记忆专题档案文献展由省档案馆联合山东黄河河务局等举办,展厅设在省档案馆一楼。
展览分成“大河之来”“大河之患”“大河之治”“大河之泽”“大河之兴”五个部分,展示面积600平方米,精选了480余件档案、图片、视频等,从档案史料的视角回首黄河的过往,展示一百多年来(自1855年起)山东人民与黄河母亲相依相连的漫长历史画卷。展览坚持把牢政治方向,精心谋划筹备,突出档案特色,以时间为轴线,突出展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保护黄河、治理黄河,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成就。
黄河是母亲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它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一路向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个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它从源头的涓涓细流起步,沿途汇集了40多条主要支流和千万条溪川。
我们常说“九曲黄河”,其实,如今的黄河主要有六个大弯。本次展览也通过档案照片与图示的方式介绍,这六个大弯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是:唐克湾、唐乃亥湾、兰州湾、河套河弯、潼关湾、兰考湾。然后,在山东东营市垦利区注入渤海。
从这次展览中可以了解到,华夏文明的第一缕圣火,就是180万年以前,在黄河岸边的西侯度燃起的。黄河滋养着中华文明灿烂多姿、包罗万象。比如,中国100大姓的起源地,从档案资料可以梳理出,在位于黄河流域的山东这片土地上,包括朱、高、曹、曾、田、丁、卢、汪、崔、陆、邱、谭、邹、孟、薛、易等姓氏起源于此。
展览中展出一幅《中国黄河地图》,原图现藏法国国家图书馆。这幅河图展示的为清乾隆后期河南、山东河防水利图,不著绘者及绘制时间,经考订表现内容为乾隆三十九年至四十九年(1774年-1784年)之间,河南山东河道总督辖内河防工程岁修情况。纸本彩绘,48张纸缀合而成,纵217厘米,横304厘米。表现重点为河南山东河道总督辖内黄运河道,河南至山东段黄河占到全图从右至左的五分之四,山东运河几乎贯通全图上下。其中,作为运河的补充水源,山东汶上、莱芜诸县境的各泉流、川渎和集水状况,标绘得极其详尽。
《中国黄河地图》局部
在“大河之兴”板块中,以多种文字、图片、视频等档案资料,记录了新时代山东“地处黄河下游、工作力争上游”的担当与作为。作为沿黄经济体量最大省份、黄河流域唯一出海口,山东锚定“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目标要求,找准自身定位,主动担当作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大力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奋力实现“地处黄河下游、工作力争上游”,黄河流城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古老黄河的保护与发展正谱写着历史新篇章。
例如,在安居富民方面,山东圆满完成滩区迁建工程。山东省黄河滩区总面积1702平方公里,涉及9个市、25个县(市、区),居住人口60多万。滩区群众的生产生活依赖于黄河水的馈赠,但黄河也给这里的人们带来深重的灾难。山东把黄河滩区居民迁建作为脱贫攻坚重点任务,自2017年开启滩区迁建大幕,截至2021年全面完成收尾工作,全省近两万名党员干部、十万多名建设者集结黄河滩,鏖战大迁建,共圆60万滩区群众安居梦,谱写了一曲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展览努力打造面向社会公众了解黄河文化、品读黄河历史、展现黄河保护和治理成就的教育平台,充分发挥省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的作用,讲好“黄河故事”山东篇章,积极服务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
“黄河记忆专题档案文献展”同步举办线上展览。
本次展览于工作日免费对外开放,参观团体请向省档案馆提前预约,预约电话0531-51766603。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于国鹏 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