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改革家王安石,极其璀璨的一生,在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21年是王荆公诞辰1000周年之际,都说艺术是来源于生活,诗词美如画,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擅长说辞与修辞,晚年诗风深沉含蓄,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

五个描写梅花的诗句有作者有诗题(文学巨匠梅花唯美脱俗)(1)

归于田野——王安石

记忆当中对于《梅花》这首诗是最深刻、情有独钟的,诗人以梅花自喻,高度赞美梅花,写得很有深意,梅花的高洁与坚强的品格深入人心,在艰难环境中依旧能坚持操守、不畏严寒压迫。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翻译:墙角有几支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地传来暗暗的香气。

五个描写梅花的诗句有作者有诗题(文学巨匠梅花唯美脱俗)(2)

梅花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王安石变法的新主张被推翻,两次辞相两次再任,放弃了改革。这首诗是王安石罢相之后退居钟山后所作,王安石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情况下,想要积极改革却得不到支持,反而处处受阻,孤独的心态与艰难无人能懂,只有梅花有共同的地方,短短20个字的小诗意义深远,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

这首咏梅诗,较为形象地刻画了早春梅花的神韵和香色。前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写颇有寒意的早春时节,万物皆未萌芽,唯独墙角数枝梅花迎寒绽开。这两句写梅花,不绘其形,而传其神。“墙角”二字点明地点;“独自开”与“数枝梅”相照应,传递了梅先天下春的信息:“凌寒” 二字交代的时间,突出了春梅于严寒中傲然怒放的性格特征。不过,这两句诗写梅花不畏严寒傲然怒放,并非首创。

五个描写梅花的诗句有作者有诗题(文学巨匠梅花唯美脱俗)(3)

在此之前,已有别的诗加以描绘了。如南朝陈诗人谢变的《早梅》诗:“迎春故早发, 独自不忆寒。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紧扣一个“早”字,用表现人的心理状态的“疑”与“畏”字写梅花,使之人格化,从而惟妙惟肖地反映了其傲霜斗雪迎春的高尚品格。

较之前两句,后两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写梅花的香色,则写得较为新颖别致。“遥知不是雪”,着眼于人们的视觉形象,含蓄地写出梅花的纯净洁白。尽管这句诗否定诗人于远处所看到的墙角凌寒独自绽开的数枝梅花是雪,但它实际上曲折地反映了梅白似雪的色彩。试想,假如这梅花不是白的,而是红的或是其他颜色,诗人会由此而联想到雪吗?

五个描写梅花的诗句有作者有诗题(文学巨匠梅花唯美脱俗)(4)

雪中早梅

正因为梅花似雪,唐代诗人张谓的《早梅》诗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以错把梅枝当作雪枝来反映白梅早发、皎洁似雪的特点,才给人以“错”而无误,“错”中见奇之感。

梅是古之“四君子”之一。“四君子”是古代文人从物与环境的结合中提炼出的具有特别的精神象征的意象。古人借用这些意象往往有这样一种模式:竹,多以画骨,而境界全在其中,以竹之斑驳融文之参差,所谓景中写意。菊,以画,画姿则联想尽在风中姿中;以诗写神,则盛开之态尽在想象中,以画以诗,展姿现神,皆谓借物言志。兰,以植,植之于庭院,飞香于书斋,兰香清,书香雅,谓之淡泊,谓之文雅。

五个描写梅花的诗句有作者有诗题(文学巨匠梅花唯美脱俗)(5)

梅兰竹菊

梅以诗传神,梅似乎具全了其它三“君子”的特征:如竹般清瘦,如松般多姿,亦如兰而有芳香。因而,“四君子”中就梅在诗中表达的意境尤为丰富。

王安石的《梅花》以寥寥几句诗句略出了几枝梅,恰好把这几个特征都写出来了,在意象中,松往往唱独角戏,环境只是作为一种陪衬,主要还是看松姿,而梅不同,梅往往要与环境结合,当然在墨画中环境可以是空白,然而这就是一种环境,只不过比较朦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