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实习护生在面对患者死亡时的心理压力及应对策略方法:参考国外相关文献总结并通过经验法确定调查样本量后随机选取188例本地市医院实习护生作为研究目标,以自拟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CPS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其工作、年龄一般资料及心理健康水平。具体调查方法详细记录于1.4。结果:比较两组轻度、中度、重度焦虑情况,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较轻、一般、较重3种心理压力情况,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较轻、一般、较重3种心理压力情况,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对患者死亡时护生能否及时调整心理状态对其发展具有最重要影响。

实习护士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调查分析实习护生在面对患者死亡时的心理压力及应对策略)(1)

如需获得更多医学写作方面帮助,请点击文后了解更多

[关键词]焦虑自评量表(SAS)、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CPS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压力

死亡是所有生命过程中必要环节,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病史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发病率近几年呈逐步递增趋势,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随时代发展,医学护理不断更新,包括实习护生在内参与临床护理工作的群体规模不断扩大,使其面对死亡的几率也大大增加[1-2]。护理工作中重症、濒死患者比较常见,护理人员对该类病患的职责在于协助其坦然面对接受死亡事实。在常接触该情况的护理人员中年资较低的应激障碍情况严重,心理素质水平较差,该现象在刚进入新工作环境适应性较差的实习护生中更为强烈。近几年护士需求量持续上升, 实习护生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3]。在接触死亡时通过及时调整心理状态,释放压力等方式缓解应激障碍对其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项研究通过调查分析实习护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相关应对措施以及对护生发展重要性。现将调查、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目标

参考国外相关文献总结并通过经验法确定调查样本量后随机选取188例本地市医院实习护生作为研究目标,调查以问卷形式调查其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以及紧张、焦虑等心理、精神状况。详细方法见1.4.

1.2 纳入标准

研究、调查目标纳入标准:年龄在20-24岁;未有严重认知障碍,意识清楚,可自立完成调查问卷;积极配合研究调查并签署同意书;未患有精神病史。

1.3 剔除标准

研究、调查目标的剔除标准:认知能力低下,无法完成调查;研究、调查的配合性差;患有遗传性家族精神病史。

1.4 调查方案

1.4.1 调查准备:

将188例护生随机分为常规组、研究组两组,每组94例,对研究组通过心理导师进行为期2周的心理疏导。

调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面对面对患者死亡情况及自我调整能力等一般资料需经自主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及咨询相关心理专家、总结实践经验等方式自拟问卷。同时准备焦虑自评量表(SAS)、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CPS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其心理健康水平。

1.4.2 调查、整理及分析

(1)采用现场、邮件等方式分发问卷,填写后及时回收。

(2)资料整理:采用逻辑检查法、计算检查法对问卷内容逐条进行整理以及核对,同时不因个人情绪损坏、丢弃调查问卷,检查无误后将数据转录入分析软件上数据库。

(3)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对录入数据行性分析并制作图表作描述性统计处理。

1.4.3评分标准

(1)四级评分制的SAS包含20个项目,以针对性症状出现频率作为主要评定项目,以没有或很少时间、小部分时间、相当多的时间、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作标准,其分值对应1-4分。标准分为粗分乘以1.25后的整数部分。焦虑程度标准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2)包含失控感、紧张感2个维度的CPSS共14个项目。以Likert5级评分法进行评定。选项“从来没有”到“很多”共5项,分值为1~5分,分值范围14~70分,分值与心理压力成正比。失控感得分为4、5、6、7、9、10、13项反向评分和,紧张感得分为余下项目评分和,两种得分总和为心理压力总分[4]。

(3)SCL-90涉及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等精神症状学内容,共90个项,每项采取5级评分制。分值与精神症状数成正比,与心理水平成反比。单项分=1则表示无症状,单项分≥2应考虑筛查阳性作进一步检查[5]。

2 结果

2.1 调查结果

2.1.1 一般资料

实习护生两组男女比例分别为17/77、19/75,年龄范围分别为20-24岁、21-25岁,平均年龄分别为(22.42±1.36)岁、(23.42±0.36)岁,年资3-9月、4-9月,平均年资(5.42±0.56)个月、(5.78±0.11)月。

将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比较两组SAS评分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常规组、研究组轻度焦虑例次分别为8例、67例,中度焦虑例次分别为27例、22例,重度焦虑例次分别为69例、5例,比较两组轻度、中度、重度焦虑情况,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附表1。

实习护士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调查分析实习护生在面对患者死亡时的心理压力及应对策略)(2)

2.3 比较两组CPSS评分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常规组、研究组心理压力较低例次分别为7例、67例,心理压力一般例次分别为29例、23例,心理压力较重例次分别为58例、4例,比较两组较轻、一般、较重3种心理压力情况,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附表2。

实习护士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调查分析实习护生在面对患者死亡时的心理压力及应对策略)(3)

2.4 比较两组SCL-90评分心理水平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常规组、研究组心理水平良好例次分别为6例、66例,心理压力一般例次分别为28例、24例,心理压力较差例次分别为60例、4例,比较两组较轻、一般、较重3种心理压力情况,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附表3。

实习护士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调查分析实习护生在面对患者死亡时的心理压力及应对策略)(4)

3讨论

随时代发展,医学护理不断更新,包括实习护生在内参与临床护理工作的群体规模不断扩大,使其面对死亡的几率也大大增加。护理工作中重症、濒死患者比较常见,护理人员对该类病患的职责在于协助其坦然面对接受死亡事实。在常接触该情况的护理人员中年资较低的应激障碍情况严重,心理素质水平较差,该现象在刚进入新工作环境适应性较差的实习护生中更为强烈。近几年护士需求量持续上升, 实习护生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接触死亡时通过及时调整心理状态,释放压力等方式缓解应激障碍对其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有研究表示,除执业考试、家庭期望压力外面对死亡的心理压力是护生实习后期主要压力源,证实护生面对死亡时具有较大心理刺激,影响其工作发展[6-7]。

相关资料指出垂死、死亡现象对护士造成直接心理压力,甚至还具有更严重影响,产生紧张感,使差错事故发生率增加[8]。

面对患者死亡时护生能否及时调整心理状态对其发展具有最重要影响。

如需获得更多医学写作方面帮助,请点击文后了解更多

参考文献

[1]郭玉清,李丽霞.180名本科大专实习护生对死亡的认知分析态度分析,[B].护理学报,2015,21(2):72-75.

[2]傅静,鞠梅,陈丽,等.护理本科学生死亡态度调查与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7,12(7):30-32.DOI:10.3969j.issn.1672-1756.2017.07.010.

[3]胡健美,刘仁莲,张海燕,青年护士面对患者死亡的心理应激与应对方式调查[J].中国医疗前沿,2017,4(15):130-131.

[4]Tyssen.A.R,VaghumP,GranvoldNT,etal.The impact of job stress and working conditions on mental health problems among Junior horse offices.Anation wide Norwegian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Medical Study,2017,34:374-384.

[5]金华,吴文源.中国正常人 SCL-90 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7,12(12):260.[6]卢琳,薄海欣,康倩.临床实习后期护生面临患者死亡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9):672-674.

[7]许芳,王昱,常大川,等.护生实习后期的压力源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7(21):137-139.

[8]于琴,陈杰.急诊科实习对护生死亡观影响的质性研究[J].临床急诊杂志,2018,14(9):437-439.

如需获得更多医学写作方面帮助,请点击文后了解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