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狮过大江”,长江,作为分割南北的天然界线,自古就是兵家争雄的战场。

以史鉴今,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古代英雄们在天道面前,做出什么选择,又导致了什么结果。

战役一:东汉末年之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怎么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带来的启示)(1)

背景:东汉末年,曹操击败袁绍,统一北方,可谓志得意满!但曹操是个有野心的人,他也想一统天下,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所以,在统一北方后,南下是其必然的选择。于是乎,曹操水路并进,率领八十万大军,杀向南方。南方的刘备、孙权都是当时的人精,岂肯速手就擒,所以这场南北方的武力较量,无可避免。

一、诸葛亮游说孙权。

赤壁之战是怎么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带来的启示)(2)

刘备早期的军事行动是很失败的,被曹操追着屁股打,可以说是一败再败。眼下曹操大军压境,情况紧急,刘备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东吴,所以诸葛亮主动请求出使东吴。

诸葛亮到底有多大把握,说服孙权?他究竟对孙权说了什么从而使孙权决定联合刘备抗击曹操?只要我们从利益角度来看,一切都清清楚楚。

【原文】: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译文】:诸葛亮在柴桑见到孙权,对孙权说:“若能与江东的人马与曹操抗衡,不如早点与曹操决裂;不然,为什么不早点解除你们的武装力量,向曹操投降!现在,将军您表面服从朝廷,内心犹豫不决,事情很危急再不做决断,灾祸马上就来到了。”

【解读】:大难当前,诸葛亮洞悉了孙权的心思,采取了“激将法”(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还略带一点恐吓(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激将法对性格软弱的人是没有用的,但对性格刚强的人却很有效。孙权是什么人物?曹操都发出“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叹!”孙权会轻易投降?所以诸葛亮一激孙权,孙权果然不肯投降,孙、刘联合抗曹,是两家利益需要的结果,也为赤壁之战埋下种子。

二、孙权的立场。

赤壁之战是怎么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带来的启示)(3)

【原文】: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

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因拔刀砍前奏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

【译文】:孙权勃然大怒说:“我不能将东吴之地和十万精兵拱手相让,受曹操的节制。我的主意已定!”

孙权说:“曹操老贼早就想废汉朝皇帝,自己做皇帝,只是顾忌袁绍、袁术、吕布、刘表和我。如今,前面那几个英雄都被消灭了,只剩下我。我与老贼势不两立,你(指周瑜)主张迎战曹操,正合我意,是老天把你送给我!”因此,孙权拔刀,砍向前面的奏案,说:“各位将领官吏,有胆敢再说投降曹操的,下场跟这个奏案一样!”

【解读】:孙权年纪轻轻就继承了父、兄留下的江东基业,可谓少年得志。然而,孙权身边很多老臣对他形成掣肘,他的地位、权力并不是十分稳固,所以,他也急需一场胜利来稳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力。机会就在眼前,经权衡利弊,孙权终下定决心抗曹(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态度很坚决。

三、曹操的心态。

赤壁之战是怎么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带来的启示)(4)

【原文】: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译文】:这时,曹操写信给孙权说:“最近,我奉天子之命,讨伐有罪的叛逆,兵锋指向南方,刘琮投降。如今,我统领水军八十万人,准备和将军在东吴之地一起打猎。”

【解读】:1.从曹操的话语中,明显感觉到其骄傲自满的心态,仗还没打就轻敌如此,所谓骄兵必败,曹操南征失败早已注定。

2.自称奉天子之命,此时的皇帝就是傀儡,曹操实际是按自己的利益行事而已,征服南方,统一天下,他个人的名望、利益、权力将达到顶峰,顺势就开创属于自己的朝代。

3.兵锋所指,刘琮投降,投降的都是怕死之辈,八十万兵马,实际大部分是半路收降的,忠诚度低得让人绝望。最后一句: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这句话简可以说是完全无视了孙权的实力,受到如此藐视,是个正常人都会气愤,何况是孙权这样的人,曹操此举只会换来孙、留的拼死抵抗。

四、赤壁大战

赤壁之战是怎么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带来的启示)(5)

【原文】:进,与操遇于赤壁。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战失利,引次江北。瑜等再南岸,瑜部将黄海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间,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进,北军大坏。操从华容道步走,引军北还。

【原文大意】:周瑜继续进军,在赤壁与曹军相遇。

当时曹军人多,发生瘟疫,第一次交战便失利,曹军退往北岸,周瑜等在南岸。周瑜手下黄盖说曹军人多我们人少,长久僵持对我们不利,况且曹军现在把所有船连在一起,可以用火来烧掉他们的战船。

黄盖先给曹操写了一封诈降的信,用以麻痹对方。当时吹东南风,黄盖在最前方的舰船上,其余的依次跟在后面,离曹军还有二里远时,黄盖这边十条舰船突然点火,借助风吹,火势很猛烈,像箭一样冲向北岸上曹军的连环船。一时间,浓烟弥漫,曹军被烧死、淹死的人很多。周瑜等率轻骑兵继续追击曹军,到此时曹军以大败。曹操率领剩余人马,从华容道退回北方。

五、曹操失败的原因。

赤壁之战是怎么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带来的启示)(6)

1.骄傲轻敌。人都有一个通病,在取得一定成绩以后就会思想放松,开始飘飘然起来。曹操也不例外,在北方,接连取得的军事胜利,让他开始逐渐迷失自我,忽略了客观实际,沉浸在以往的胜利中,完全不把南方的敌人当回事。

2.时机不成熟。汉室虽衰,但还没到灭亡的地步。曹操看似声势浩大的八十万大军,其实有很大水分,古代战争都有虚报人马这个喜好。曹操的实际兵力是自己的中原部队十五万人左右,加上刘表的投降部队约八万人,总共就二十来万的兵力,且投降过来的人基本是口服心不服,不可能替曹操卖命。而且北方还有马超、韩遂驻兵函谷关以西,曹操的背后留有很大隐患。

3.逆天而行。曹操此次南征实际已是强弩之末,士卒长期征战,又长途跋涉向南推进,疲惫不堪,水土不服,军中瘟疫流行。且北方人,不习惯水战,但曹操偏偏舍弃陆地优势去和对手拼水军,拼水军也算了,更致命的是把船全连一块儿,给了对手一锅端的机会。进军时机也不对,曹操选择在冬天南征,冬天战马缺少草料,影响战斗力。民心不向曹,除了他自己认为是奉天子之命南征,天下人都认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名为汉相,实为汉贼,人人得而诛之。综上所述,曹操在诸多不利条件下,不顾客观规律,依然选择南下,失败也是必然的。

最后,我们借鉴历史得到的经验是:无论你是谁,做小事还是干大事,特别是干大事,千万不要急,摆正心态,尊重客观规律。因为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改变的,这当中,人性的选择是以利益为导向的,天下蛋糕就一块,曹操得大半,并想全吃掉,这触及了孙、刘的利益,故孙、刘合作反抗。待曹操北退,孙、刘很快就因为利益,刀兵相见。而人争的一切东西,无非就是大自然的资源即人与土地的统治权,而包括统治者在内的一切都是在自然规律支配之下。而企图支配自然的人必失败。下一讲东晋“淝水之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