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友,埃塞俄比亚总统穆拉图的经历引人瞩目

埃塞俄比亚,一个位于非洲东北并有着3000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家。穆拉图·特肖梅,他曾任2013年至2018年的埃塞俄比亚总统。当然,这只是一个普通的介绍而已。在抛开穆拉图的国籍跟任职之外,他曾是北京大学的一名留学生

穆拉图的经历:努力与优秀的写照

1.家境富裕,留学北大

非洲当总统的华裔后代(北大博士当上非洲总统)(1)

(图为穆拉图作为留学生的身份证明) (图为穆拉图作为留学生的身份证明)

穆拉图出生于埃塞俄比亚奥罗莫族的一个物质条件不错的家庭,他在自己的家乡阿尔焦(埃塞俄比亚的一个城市)完成初中学业后,前往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开始了自己高中的学业。1976年,穆拉图作为国家公派生在北京语言学院学习了一年汉语。公派生,就是国家出资学费跟生活费以及来往路费,派本国学生去其它国家学习的一种形式。穆拉图作为一名公派生,可见当时学习成绩是十分优异的。

1977年至1991年,穆拉图开始了自己的在中国的留学生涯。他先在北京大学的哲学系学习,后来1984年到1988年在北大国政系攻读硕士学位,并在1991年攻读了国政系的博士学位

通俗来讲,穆拉图从1977年至1991年毕业回国,他都是北京大学的一名学生。而1976年他所学习中文的北京语言学院,是北京语言大学的前身。可以想见,在他离开埃塞俄比亚的15年间,他在中国呆了足够漫长的时间,详细了解的中国的情况也为他后来的政治主张进一步埋下了种子。

非洲当总统的华裔后代(北大博士当上非洲总统)(2)

(图为穆拉图当选总统漫画)

2.回家从政,步步高升

从1991年,他回到了埃塞俄比亚,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他先是担任了埃塞俄比亚驻外大使馆的顾问,而后升职为政策制定及培训司司长。随后,穆拉图又在短时间内先后成为埃塞俄比亚驻日本大使,驻中国兼驻泰国和越南大使。穆拉图的政治之路,在一步步有条不紊地走着。

在从事外交方面事务后,他又担任了农业部部长议会联邦院院长等一系列职务。2013年,他击败了自己的对手,当选了埃塞俄比亚历史上的第四届总统。在他成为总统的前22年内,穆拉图的努力和沉稳是毫无疑问被肯定的。当然,在北大的学习经历,也对他的政治之路有着不小的帮助。

3.顺应国情,学习中国

身为埃塞俄比亚的总统,穆拉图很清楚自己国家的情况。作为一个地处东非的内陆高原国家,埃塞俄比亚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跟文化底蕴,但发展却意外的落后。相较于其它因为入侵被当做殖民地的国家,埃塞俄比亚是幸运的。它因为地理环境差而被侵略者屡次入侵失败。除此之外,其境内的河流湖泊较多,可利用率却连5%都达不到,森林覆盖率仅仅为9%。

非洲当总统的华裔后代(北大博士当上非洲总统)(3)

(埃塞俄比亚地貌图:多为高原)

自穆拉图上任以来,他积极学习了中国的发展道路,而他所在的阵营埃革阵也着手并制定了埃塞俄比亚首个5年“经济增长与转型计划”:着力加强水电站、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制造业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让埃塞俄比亚成为中等收入国家。2015年,首个5年“经济增长与转型计划”成功落下了帷幕。2016年起,开始实施该国第二个5年“经济增长与转型计划”。在中国建国初期,提出实施的“一五”到如今的“十四五”计划,都用结果证实了这一方案的重要性跟合理性。

埃塞俄比亚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而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的国家。因此,该国在2015年出台了《工业园法》以规范完善相关工业体系,以便于进一步发展本国的工业水平。

再者,以外交事业出身的穆拉图开始重操旧业,将自己的经验发挥在外交层面。作为非洲联盟的成员之一,埃塞俄比亚积极学习借鉴了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发展经验,并通过实践努力推动非洲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转型,加强对于非洲特别是东非发展地区的重视并积极调解南苏丹、索马里等地区相关热点问题。它所奉行的外交政策,也是主张在平等互利、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政基础上与各国发展建立良性关系。

可以说,穆拉图在中国学习的那些年,不仅学习了书本上的知识,也深入学习了中国的发展历程,并试着变通应用于发展自己的国家。

非洲当总统的华裔后代(北大博士当上非洲总统)(4)

(图为穆拉图访问北大场景,左边为穆拉图)

4.离校多年,心系北大

作为北大的杰出校友之一,穆拉图心中仍然记挂着这个让他受益匪浅的母校,仍然感恩着这个教会他很多东西的伟大国家。在2003年,他曾回到北京大学访问,并与教授过他知识的老师有过进一步的深层次沟通。2009年,新中国接受外国留学生60周年的活动在北京举行时,穆拉图作为优秀留学生校友在这一庆祝活动上做出发言。他曾经的导师赵宝煦教授也夸赞过他是个朴实、品学兼优的好孩子。

他表示,中国是他的第二故乡。如果有机会,他要常常回到中国看看。

不仅如此,穆拉图也将许多改革开放相关的书带回自己的祖国,为埃塞俄比亚的发展提供了诸多思路与灵感

开辟新道路,是中国的努力进取

5.中国模式,多方受益

中国发展到今天,是一个悠久的历史国家不断崛起并发散光芒的过程。在西方学者眼中,通过和平方式崛起的中国,相较于历史上其他走侵略剥削他国道路的国家,是一个奇迹。中国模式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即使可能在未来道路上具有未知和挑战,但“中国模式”这个词语,已经被世界各国所熟知了解。

非洲当总统的华裔后代(北大博士当上非洲总统)(5)

(图为马克思《资本论》)

不可否认的是,因为有了勤劳努力的人民和具有前瞻性的领导人的共同付出,让中国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强大。在谈及中国模式时,中国也不断总结着经验与教训,进行合理的调整更正。当世界将眼光聚焦到中国身上时,他们发现中国模式优于它的和谐性,将几个共存的问题像阴阳八卦一样平衡着,并且向着更多元的方向走去,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极端方式的出现。

现如今,不只是埃塞俄比亚,还有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它们与中国建立着友好的互助关系。中国在一些方面给予了诸多物资和优秀人才的帮助扶持。中国模式,即将被更多的国家借鉴,学习并应用。这无疑是中国的成功,也无疑是世界各国对于中国模式的理解和认同。

非洲当总统的华裔后代(北大博士当上非洲总统)(6)

(帝国主义侵略并强迫拉美国家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例)

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进程中,剥削与侵略是他们习以为常的。正如马克思说过: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所以他们自以为优越地欺辱着同为人类的其他人。带着鲜血的利益与刀枪换来的进步让他们毫无羞愧之心,勇敢着走着老路。可是,今时不同往日,世界是朝着多极化、广泛化的方向发展的,平等与合作是这个时代真正的主题。

穆拉图以一己之力,让中国与埃塞俄比亚的关系不断向好发展。而中国,也在用自己的努力,向世界证明着中国模式的优越性顺应时代的正确思路。我们无法保证未来的道路是一帆风顺的,但是中国有勇气有底气,敢于应对一切未知和已知的风雨雷电。

非洲当总统的华裔后代(北大博士当上非洲总统)(7)

作者:全球劳斯机·蛙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