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越国王陵及贵族墓

(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入围终评项目,2015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

越国地处东南,领有浙江,是浙江地区有文献记载历史的开端。据文献,越国始于无余,允常拓土始大,称王。句践时国力达到强盛,灭吴称霸,与诸侯争雄,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春秋战国时期,绍兴作为越国国都之一,是越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周边分布有不少具有一定规模的越国王侯贵族墓葬,对研究越国王陵及贵族墓葬制度具有重要价值。

绍兴印山越王墓(新时代浙江考古十大发现)(1)

绍兴地理位置与环境

越国贵族墓葬的研究肇始于20 世纪80 年代绍兴坡塘狮子山306 号墓的发掘,该墓因出土了精美的青铜器和玉器,部分青铜器还有铭文,得到学界的重视,掀起了铭文释读、墓葬族属、越徐关系、越楚关系及单类器物研究的热潮。20 世纪90 年代,又发掘了位于绍兴兰亭镇里木栅村的印山大墓,经考证,此墓为越王允常之陵,从而揭开了越国王陵的神秘面纱,推动了越文化研究的深入。此后,在绍兴地区,针对越国王陵及贵族墓葬的系统考古工作鲜有开展,因此,对这些上层贵族墓葬的内涵还知之甚少,这制约了越文化研究的深入开展。

为了改变越文化研究相对滞后的局面,2011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制定了《绍兴越国王陵及贵族墓葬考古工作规划》(2011 年- 2015年),获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得到国家文物局重点文物保护专项经费的资助。

绍兴印山越王墓(新时代浙江考古十大发现)(2)

绍兴越国王陵及贵族墓葬分布图

以《田野考古工作规程》(2009 年修订版)为工作准则,综合地面踏查、勘探等传统田野调查方法,利用RTK 测绘仪及无人机航拍等先进测绘手段,采取“全方位调查、大面积普探、重点地区详探、关键部位试掘、高精度测绘及考古资料数据化”的工作思路,对绍兴地区的王侯贵族墓葬开展了系统的考古调查、测绘和勘探工作。取得了重要的收获。

(1)厘清了绍兴高等级墓葬的主要分布区

五年来,对绍兴县平水、漓渚等乡镇的越国王陵及贵族墓葬进行了系统、详细的调查,调查面积约60 平方公里。对发现的王陵及贵族墓葬进行详细记录,获取了墓葬分布、选址、封土形制、墓向、陵园结构、保存状况及墓葬周边景观等方面的基础资料。从调查结果来看,越国的大型高等级贵族墓葬主要分布在平水、兰亭、东湖、漓渚、皋埠等乡镇,其中,平水盆地是越国特大型贵族墓葬最主要的分布区域。

确认了战国时期越国王陵区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对位于平水、漓渚等乡镇的11 处越国贵族墓地进行重点勘探。发现“中”字形墓6 座,“甲”字形墓13 座,刀把形墓5座。其中宋家山、庙前山、水竹庵桥头、陶山、小馒头墩、倒骑垄等越国贵族墓葬的墓葬形制均为中字形,墓葬规模比江苏无锡鸿山邱承墩越国贵族墓葬大,甚至毫不逊色于绍兴印山越国王陵。而且,除一座“中”字型墓葬位于漓渚镇外,其余的六座“中”字型墓葬均位于平水盆地。对比中原地区同时期的诸侯王墓墓葬形制和规模,平水盆地的这些特大型高等级贵族墓葬应为越国王陵,平水盆地可能为战国时期的越国王陵区。

(2)基本明确了越国贵族墓地周边古水系及沟状遗迹的分布状况

通过对墓地周边区域的勘探,在宋家山、庙前山、下平地、陶山等墓地周边均发现有古水系、沟状遗迹或自然沟壑的存在,这些水系与若耶溪或下灶河相连,经过平水盆地北部狭小的出口后,再通过若耶溪下游(西边支流) 与古越国都城相连。说明绍兴地区越国王陵及贵族墓葬的选址、营建与水系密切相关。这些成果为研究越国墓葬习俗和墓葬营建提供了新资料。

从调查勘探结果来看,位于平水盆地的每座特大型“中”字型高等级墓葬均与1 至5 座相对较小的甲字形墓葬分布在一起,形成地理位置相对独立的墓地,其周边还有古水系、沟状遗迹或自然沟壑环绕,把每个墓地围合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构成一种大的“公墓”区内分隔成若干个小的陵墓区的分布格局,这对越国陵园制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与中原地区同时期诸侯贵族墓埋葬制度的对比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绍兴印山越王墓(新时代浙江考古十大发现)(3)

越国贵族墓地墓葬分布DEM侧视效果图

绍兴印山越王墓(新时代浙江考古十大发现)(4)

越国贵族墓地周边水系和沟状遗迹分布图

(3)获取了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资料

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利用RTK 测绘仪及无人机航拍等先进测绘手段,对印山越王陵及位于绍兴平水镇、漓渚镇的越国贵族墓群进行了测量,对兰亭印山越国王陵及平水贵族墓葬本体进行1:500 的大比例测绘,获取矢量化地图;对平水镇已发现墓葬区域及印山越王陵进行了航空测绘,获取高分辨率正射影像、三维地表模型、DSM 高程晕染图像。为越国贵族墓葬的进一步考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越国王陵及贵族墓葬的调查与勘探成果是越文化考古研究的重要收获。平水盆地越国王陵区的发现,是越国王陵考古研究的重大突破,同时对越国都城制度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每座大型“中”字型高等级墓葬与1 至5座相对较小的墓葬分布在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这对越国陵园制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墓葬选址毗邻古代水系,这些水系汇入若耶溪后,最终与古越都城相连,总之,上述成果的获得,必将极大的推动越国王陵及贵族墓葬制、葬俗、王陵区、陵园制度及墓葬营建的研究,并为完善战国时期的诸侯及贵族墓的墓葬制度史提供极其重要的新资料。也为涵盖绍兴地区都城、王陵及贵族墓群为一体的大遗址的综合研究及全面保护和利用规划的制订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