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葬习俗流传至今,已经有几千年历史。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有各地的风俗,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虽然丧葬程序不断减化,但一些丧葬礼仪还是依然流传。

在丧葬习俗中,一旦老人过世,后人们要穿孝戴孝几乎是每个地方都不可少的一种习俗。穿孝戴孝也有讲究,并不是随意弄块白布就穿戴的,那么,具体孝布是怎样分发的呢?等丧事办完后,孝布又该如何的处理呢?

丧事后的孝布怎么处理(孝布的分发和处理有讲究)(1)

穿孝戴孝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丧服制度,在古代,五服制度是根据血缘亲疏远近的所规定了五种不同的丧服,服制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其服丧期限的长短、丧服质地的粗细及其制作均有不同。

随着时代的变迁,孝服虽已简化很多,但也是大同小异。孝布的分配还是按血缘亲疏远近的关系而定的。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这里小编就简单说说黄河以北部分地区孝服孝布分发的讲究。

一般来说,有老人过世,其子女媳妇不管弟兄几个,也不论身材高低尺寸都是一样的,包括白布扎头,做同样的孝衣。常言道:“弟兄之间肩膀头一般高”。这也是一种孝文化的体现。弟兄间所穿戴的孝不可有大有小有长有短,否则就出现矛盾。白布又不值几个钱,不是在乎的钱,而重要的是孝衣孝巾是在老人面前一份孝心的体现。一般情况下,主管白事的主管和本族的长辈都会安排好这事。

丧事后的孝布怎么处理(孝布的分发和处理有讲究)(2)

而有血缘关系的堂兄堂嫂堂弟堂妹虽然也穿孝衣,但头巾的长短是有分别的,最少要比直属的孝子短一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远近关系的表示。孙子辈就不一样了,要按身材高低而定,头顶要戴孝帽而不能扎头巾了,不然辈份也就不易确认了。

主丧孝子的姥姥家人,一般都是侄子辈前来参加丧葬,这也是一门主要的客人,当然也要穿大孝,也就是孝衣,一般一丈布左右做成。外甥前来一律带孝帽,其他客人前来参加葬礼均分发一尺见方的白孝布即可。

当然,死者的女婿不同外人,也要穿孝衣,毕竟有一个女婿半个儿的说法。一桩丧事中看似简单的孝衣孝布,实则也有着很多的讲究,这也充分体现了所有亲属的远近关系和对逝者的尊重。

丧事后的孝布怎么处理(孝布的分发和处理有讲究)(3)

人们讲究逝者入土为安,等下葬完毕,也就该处理所穿所戴之孝了。一般跟逝者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回家后或当桌子抹布使用或者直接丢弃。而和逝者有血缘关系的人,以及不同姓氏,比如舅舅外甥这种关系的,孝布是要保留到一百天之后的,过了百天忌日或直接烧毁。

孝子孝女所穿之孝是不可以随便丢弃的,而且要存放好。因为在传统的习俗中,人埋葬后还要,“过七”“百日”“周年”是都要穿孝的,等三周年一过,或者做成别的衣物穿或者做抹布等使用。

丧事后的孝布怎么处理(孝布的分发和处理有讲究)(4)

葬礼是人们自古流传下来的一种习俗,穿孝戴孝也是后辈对于长辈的一种孝心和尊敬。但丧事过去,孝衣孝布该处理是也要处理的,毕竟是一件悲痛的事留下的东西,以免常放家中心里隔应而影响工作和学习。人死不能复生,这和别的动植物一样,是一种自然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