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坑仙师洞摩崖石刻初探——转自《好山好水》微信公众号。

仙岩洞中的摩崖石刻(岳坑仙师洞摩崖石刻初探)(1)

云霄岳坑村,位于梁山东南麓山下的火田镇,旧称“鳄坑”“鹤坑”,直至清朝中叶,才正式命名为“岳坑”。东靠梁山,南有古鲁山,西面松仔鞍岭,北倚拜岳山,仅有西南面的松仔鞍岭与鹤山之间有一个隐蔽峡谷出口处直通往324国道线,四面环山中间形成盆地,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是个革命老区村。

仙岩洞中的摩崖石刻(岳坑仙师洞摩崖石刻初探)(2)

城门外纪念亭,建于1995年,是为了纪念本村的“仙师洞”和关帝庙被县文物局列入县文物保护单位而建,古朴典雅,为岳坑村又添一景点。

仙岩洞中的摩崖石刻(岳坑仙师洞摩崖石刻初探)(3)

岳坑村是朱氏聚居地,族源来自镇海卫的隆教乡。明永乐年间,云霄朱氏第四世祖临养公(孟育公)从溪坪罗山移居岳坑,为岳坑朱氏开基祖。

仙岩洞中的摩崖石刻(岳坑仙师洞摩崖石刻初探)(4)

仙岩洞中的摩崖石刻(岳坑仙师洞摩崖石刻初探)(5)

岳坑村四周分布着五个城门,均由条石砌筑,宏伟严实。东门叫寅日门,西门叫西丰门,南门叫岳阳门,北门叫瑶光门;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专供村民出城挑水的水门。

仙岩洞中的摩崖石刻(岳坑仙师洞摩崖石刻初探)(6)

仙岩洞中的摩崖石刻(岳坑仙师洞摩崖石刻初探)(7)

现今岳阳门的古城楼为后来修复的,城门上建有城楼,古韵犹存,颇有气势。进入城门是古老的关帝庙,据说是由荆州分香而来,有求必应,香火鼎盛。

仙岩洞中的摩崖石刻(岳坑仙师洞摩崖石刻初探)(8)

当地友人前日已先行探路完毕,去仙师洞的路可以驱车两公里前往至山腰处,再步行一公里就到了。我们穿行于山道之间,满山遍野的枇杷花开正盛,蜜蜂穿行花丛中,引得林老先生驻足欣赏。墨绿的枇杷叶、白色的花海、勤劳的小蜜蜂、悠闲的老人与暖暖的阳光,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优美画卷。

仙岩洞中的摩崖石刻(岳坑仙师洞摩崖石刻初探)(9)

仙岩洞中的摩崖石刻(岳坑仙师洞摩崖石刻初探)(10)

最难得的是转弯处路边一株迎客松,枝干粗壮,枝条舒展开来,在微风中摇曳,仿佛欢迎我们的到来,让人身心舒畅,缓解了登山的疲惫。

仙岩洞中的摩崖石刻(岳坑仙师洞摩崖石刻初探)(11)

仙岩洞中的摩崖石刻(岳坑仙师洞摩崖石刻初探)(12)

终于到了仙师洞,传说葛洪仙师在此炼丹居住而得名。仙师洞处于峡谷之间,覆盖在上面的巨石又长又宽,从后面看犹如一条出洞的巨蟒,维妙维肖。洞穴分为上下两层,面积约有三四十平方米,泉水从峡谷上方冲刷而下致谷底石面光滑无比,落差形成几个水池。有山有水有石洞,是个不错的世外桃源!

仙岩洞中的摩崖石刻(岳坑仙师洞摩崖石刻初探)(13)

仙岩洞中的摩崖石刻(岳坑仙师洞摩崖石刻初探)(14)

仙岩洞中的摩崖石刻(岳坑仙师洞摩崖石刻初探)(15)

仙岩洞中的摩崖石刻(岳坑仙师洞摩崖石刻初探)(16)

仙岩洞中的摩崖石刻(岳坑仙师洞摩崖石刻初探)(17)

仙岩洞中的摩崖石刻(岳坑仙师洞摩崖石刻初探)(18)

仙岩洞中的摩崖石刻(岳坑仙师洞摩崖石刻初探)(19)

仙岩洞中的摩崖石刻(岳坑仙师洞摩崖石刻初探)(20)

仙岩洞中的摩崖石刻(岳坑仙师洞摩崖石刻初探)(21)

正面巨石镌刻四个大字“别一蓬莱”,据清代云霄厅志所述为蔡世远进士所题,落款却是“超伯书”,印章也是“超伯”,蔡世远贵为帝师,是否有此殊荣,有待商榷,友人多是才高八斗之人,知识渊博,引经据典,也有认为左宗棠率兵进入福建征剿判军,到云霄岳坑所书。

仙岩洞中的摩崖石刻(岳坑仙师洞摩崖石刻初探)(22)

仙岩洞中的摩崖石刻(岳坑仙师洞摩崖石刻初探)(23)

仙岩洞中的摩崖石刻(岳坑仙师洞摩崖石刻初探)(24)

蔡世远的字:

仙岩洞中的摩崖石刻(岳坑仙师洞摩崖石刻初探)(25)

朱氏家谱

仙岩洞中的摩崖石刻(岳坑仙师洞摩崖石刻初探)(26)

左宗棠挥军云霄岳坑剿匪记载

仙岩洞中的摩崖石刻(岳坑仙师洞摩崖石刻初探)(27)

仙岩洞中的摩崖石刻(岳坑仙师洞摩崖石刻初探)(28)

仙岩洞中的摩崖石刻(岳坑仙师洞摩崖石刻初探)(29)

仙岩洞中的摩崖石刻(岳坑仙师洞摩崖石刻初探)(30)

据云霄厅志对仙师洞所述,找到了刻在另一处的四个满族文字,回来费了整天时间,查阅大量的信息终于有了眉目,为“桂直漳江”。

仙岩洞中的摩崖石刻(岳坑仙师洞摩崖石刻初探)(31)

蔡世远号称梁山先生,丁忧期间来到梁山东南麓岳坑,与朱氏友人至葛洪练丹的仙师洞小住,品着山泉烹煮的香茗,淋浴着皎洁的月光,听着松涛阵阵,眺望远处浩瀚的漳江,心情澎湃,想到还要上京赴任,终将要告别这样美好的蓬莱仙境,挥笔而就“别一蓬莱”,作为清朝帝师,又用满文写下“桂直漳江”表述心志。不知您是否有此同感?欢迎各位游历岳坑仙师洞,相互探讨如何?

仙岩洞中的摩崖石刻(岳坑仙师洞摩崖石刻初探)(32)

附:文史专家老树(林建东老师)同游观点

1、《别一蓬莱》石刻右上角刻有“清乙亥年”,这些字可断定此石刻非蔡世远所留。

因为清乙亥年即1755 、1815 、 1875 三个年份,蔡世远的确切生卒时间是(1682年-1733年),精确的就是康熙二十一年壬戌三月十一日(公元1682年4月18日)生,雍正十一年癸丑正月初九日(公元1733年2月22日)卒。

2、《别一蓬莱》的现存状态,与常见的石刻有大异,似乎为三组风格不一的石刻拼盘:右上角的年限及“别一蓬莱”一组、落款“超伯书”及印章“超伯”一组、四字满文一组。

3、从书法风格看,走字底和“一”字与左宗棠酷似。左宗棠有生之年(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含有“清乙亥年”(1875),他刻石留记的概率存在。

4、左宗棠1864年(同治三年)3月,左宗棠攻陷杭州,加太子少保衔,赐黄马褂。他在浙江采取种种恢复经济的举措,并攻克湖州等地,从而控制浙江全境。论功,封二等恪靖伯。左宗棠一生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兴办洋务运动、镇压捻军,又主持平定陕甘同治回乱、收复新疆并推动新疆置省,其间他历任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由伯晋侯,以“超伯”落款,不缺理由。

仙岩洞中的摩崖石刻(岳坑仙师洞摩崖石刻初探)(33)

作者简介

宽心,漳浦佛昙新安村人,实名杨志伟,自娱于山水之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