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陵新时代文明实践(文明实践点亮群众)(1)

大众网记者 张晓琳 通讯员 刘蔷薇 德州报道

近日,乐陵市骑行爱好者刘洋和他的骑友们在家乡来了一场“骑游乐陵”的活动,在美德健康五彩骑行道、文明实践生态长廊、枣林风光旅游路以及图书馆、文明实践中心等热门打卡地穿行而过,所见所闻满载文明元素,令人目不暇接,刘洋和他的“骑友们”觉得用“枣城烟火满目春,一花一草皆文明”这句话来形容乐陵的文明新风貌实在是再贴切不过。

近年来,乐陵市不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于细微处雕琢文明风景,在细节上打磨志愿服务质量,从赏心悦目的城市文明小景、歇脚小亭里的文明驿站到图书馆里的“美德书签”,从校园的“文化柱”到村庄里的“农民画风情街”……城市俯仰之间、角落街巷无处不散发文明馨香。

乐陵新时代文明实践(文明实践点亮群众)(2)

乐陵新时代文明实践(文明实践点亮群众)(3)

文明“微家园”随处践文明

“家里灯泡坏了,手上没有趁手的工具,幸亏咱楼梯间的共享工具箱,不出楼门就把事解决了!”6月3日,乐陵市市中街道湖畔花园小区的赵建华对单元楼道里打造的“乐好邻·文明楼道”十分满意。楼道里不仅遍布文明标语赏心悦目,而且“好邻共享柜”里的便民工具、药品、书籍等实实在在地为住户提供了方便。“用了来拿,多了就拿出来分享,你来我往,街坊邻居感情好得像一家人一样!”赵建华说。

今年3月份,乐陵市在有条件的居民小区打造了24处“乐好邻·文明楼道”,文明公约上墙、共享邻空间等志愿服务微阵地“落户”在群众的家门口,成为市民津津乐道、交声称赞的“文明热点”。

而像这样的微阵地,在乐陵市随处可见。公交亭变为“蒲公英志愿服务站”,居民小区里的“共享花园”、社区里的“美德健康大讲堂”,再加上大型商超、图书馆、体育场的志愿服务站……形式多样的1000余处城市社区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站等微阵地遍布街巷,与155处文明实践主阵地交叉辐射出“群众身边的文明实践圈”,形成随处践文明的新格局。

乐陵新时代文明实践(文明实践点亮群众)(4)

乐陵新时代文明实践(文明实践点亮群众)(5)

文明“微元素” 细节传新风

近日,喜欢读书的王彦润小朋友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城市书房里有了“新发现”。写着“乐有礼·行以践”的精致小书签整齐码在书桌上,拿一片夹在未看完的书中,为行行书语增添了点滴文明气质。

乐陵新时代文明实践(文明实践点亮群众)(6)

文明书签、美德木版画、志愿服务钥匙扣、文明公约手机架等等都是乐陵市通过文明实践与全环境立德树人“牵手”打造的“乐有新声”系列生活类文创产品,在各类公共文化服务场所投放后,文明新风和全环境立德树人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场景,引导群众养成文明理念。

不仅有手边的文明“微元素”,也有身边的文明“微细节”。公园的歇脚凳镌刻着美德标语、广场宣传栏里的“城市文明公约”,校园走廊石柱雕刻着经典诗词歌赋的“文化柱”以及遍布交通要道的城市文明小景,古城枣乡处处洋溢文明新风。

文明“微志愿” 让幸福升温

“多亏有你们帮忙交上话费,我有急事联系不到人,怕耽误接小孙子,这下好了电话通了,放心了!”6月2日下午5点,乐陵市市中街道粮苑小区的张志超大爷向楼下“枣约15”志愿服务站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伸出了大拇指。

乐陵新时代文明实践(文明实践点亮群众)(7)

截至目前,乐陵市市中街道“枣约15”红色代办服务已经持续了3年。“枣约15”志愿服务项目致力于解决社区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日常生活中的急难愁盼,细化手机充值、代缴电费、代买火车票等21项服务内容,以“微志愿”解决老人生活的“小急难”,月均为社区老人、小孩提供志愿服务300余次,成为市民交口称赞的志愿服务“明星品牌”。

乐陵新时代文明实践(文明实践点亮群众)(8)

像这样的“微志愿”服务项目,乐陵市有36个。以理发小事解决老人“头等大事”的“爱心益剪”、实现困境儿童“微心愿”的“百愿成真·幸福启航”“你的心愿·我的志愿”“乐好邻·搭把手”行动、“随手志愿·共护家园”等形式多样的“微志愿”充盈在群众的日常生活当中,进一步填补基层治理“缝隙”,让群众幸福“升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