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宅门白二爷是怎么去世的(大宅门兄白文氏)(1)

郭宝昌说过,大宅门里的“白文氏”有同仁堂乐家几代女性的影子,不过一般认为她的原型即是乐家迁到北京的第十世,乐平泉的继妻乐许氏。另外,同仁堂乐家真正的情况,和郭宝昌在电视剧里反应的有比较大的区别。毕竟电视剧嘛,有文学成分。

乐许氏,自然娘家姓许,宛平人。她是乐平泉(乐印川)的继妻。

实际上,同仁堂乐家曾经中衰过,大概是道光初年。

乐平泉原本是乐家某一支的承继子,他继承了乐家之后,恢复了祖业,在道光十四年收回同仁堂铺子,却给了别人经营。然后跟电视里演的一样,他另起炉灶唱对台戏,最终在道光十七年挤兑的同仁堂也归了他。同仁堂在他手里重新崛起,成为了大买卖。

光绪六年,乐平泉去世。他有四个儿子,形成了四支后裔,也就是后来著名的乐家四房。即孟繁、仲繁、叔繁、季繁,这四房。四个兄弟都有传家的份,怎么办呢?就让乐平泉的继室乐许氏来管家。

乐许氏虽然很有能力。但是这个能力主要是亲力亲为,并且维持四个儿子也就是四个房头的和谐,共同进步。所以说,乐许氏是同仁堂的巩固者,而不是电视剧里演的那种“恢复者”。

光绪三十三年,乐许氏去世,四大房的矛盾就显露出来。就因为这样,后来同仁堂形成了独特的四房共管制度。

总结几点:

1.盘回同仁堂的是乐许氏的丈夫乐平泉,也是乐平泉让同仁堂复苏的。乐许氏是巩固并且维持这个局面的人。《大宅门》里都归到白文氏名下了。

2.同仁堂乐家一般说的“四大房”,在《大宅门》里被改为三房。而且“四大房”其实都是乐许氏的字辈,《大宅门》里把辈分和人物调整了,这样让白文氏面临的问题更突显。

3.由于第2条的缘故,所以乐许氏在的时候,四大房没发生啥矛盾。而《大宅门》里,白文氏活着的时候,三房已经挺乱的了。

所以。大宅门里的白文氏。和同仁堂真正的乐许氏。差距比较大。但是无论是前者作为一个文学形象,还是后者作为一个现实人物,都不亏女中豪杰这个词。

最后补充一些信息,算是八卦?不过我也并不算什么知情人,只是说一些皮毛而已。

1.《大宅门》里,“白七爷”白景琦的原型据说是郭宝昌的养父乐达聪。乐达聪在同仁堂里行四,是第三房乐叔繁的大儿子。乐许氏是乐达聪的继祖母。

2.乐许氏去世之后,乐家四大房闹矛盾。先是二房乐仲繁管家,结果他私下贪污,从而规定四房共管。之后大房乐达庄管过一段时间公中,又由三房乐叔繁的夫人接着管理公中。结果这位三房的夫人,私自从公中取了九万多元,存进了自己的私房。这位三房的夫人,就是乐达聪的母亲。《大宅门》里自然是没有这段的。

3.同仁堂乐家一共四大房,繁字辈四位,达字辈十七位,后面一辈二十七位,都有排行。人这么多,其中矛盾自然是不少。而且各房后裔嘛,多数都说自己房好。有的是略加避讳,有的则是胡编乱造了。《大宅门》如何,不做太多评论。但是据说同仁堂的后人多数不赞同这部片子。

4.郭宝昌自称是乐达聪的养子,一些背景方面,是真实的。但是乐家似乎对郭宝昌颇有争议,主要针对他母亲的地位之类的问题,以及郭宝昌的身份问题。这个不多说了。毕竟我不是当事人。

5.总之,同仁堂乐家是一个大家族,而且是个很复杂的大家族。其故事其实远比《大宅门》复杂。而《大宅门》里有多少真多少假,我也不敢说。

再推荐几本书。

《北京同仁堂的回顾与展望》,见于《全国文史资料选辑11》,乐松生著。乐松生是达字辈下面一辈的十三爷,四房出身,同仁堂在解放后的“家长”。

《个人叙述中的同仁堂》,定宜庄著。这是本优秀的口述历史。里面采访了乐家后裔,也采访了同仁堂的一些老员工。而且用了一些特殊的史料。作为口述历史,要注意考证和按语部分。

《清平乐 北京同仁堂创始人乐家轶事》,乐崇熙著。乐崇熙是达字辈下面一辈的二十五爷,二房出身,后来去了台湾。这本书的台版叫《百年同仁堂,乐家创始忆往》。

《国药世家三百年》,乐民成著。乐民成是达字辈下面两辈的。大房出身的。

看了这几本书,相信会对《大宅门》有很不一样的感情呢……(微笑脸)

大宅门白二爷是怎么去世的(大宅门兄白文氏)(2)

大宅门白二爷是怎么去世的(大宅门兄白文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