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东红脸王谁是排第一名黑脸王(出身的豫东红脸王)(1)

索文化

索文化,男,1966年出生,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人,豫东“八大红脸王”之一,首届“木兰杯”豫鲁苏皖红脸观摩汇演“十大红脸”之首,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平煤豫剧团主要演员。他嗓音宽广,唱腔优美,吐字清晰,既有扎实的武生功底,又善于汲取其他剧种的精髓,擅长生、丑和架子花脸,与刘忠河、张枝茂、刘新民、洪先礼、谢庆军、朱坤芳、陈传明并称为豫东“ 八大红脸王 ”,主要代表作品有《刘墉下南京》、《地塘板》、《赵匡胤登基》、《困南唐》、《刘墉铡西宫》等。他扮相贴切自然,表演细腻生动,多以二本腔演唱豫东调,唱腔同时兼具了唐玉成的粗狂高亢、激扬奔放和唐喜成的柔和悦耳、稳健大方,在众多红脸演员中别具一格。他是活跃在基层的演员的杰出代表,名副其实的豫剧大家。

索文化

索文化出生在商丘市夏邑县会亭镇西街。这里豫东调盛行,当地百姓都能哼上几句。受喜欢戏曲的大伯影响,索文化从小就痴迷豫剧。大伯常常教他唱当时的样板戏,为他打下了良好的戏曲演唱基础。对于传统戏的唱段,索文化一听就懂,一学就有模有样。15岁那年,夏邑县会亭镇开办戏曲班,索文化成为戏曲班的学员,开始正式学戏。因嗓音嘹亮,老师非常看重索文化。可是没多久,演员们最怕的“倒仓期”到了。“倒仓期”的索文化没了嗓子。于是,倔强的索文化就把全部精力用在了练功上,常常练到半夜才休息。一次,在练一个筋斗时,由于踺子起得太高,老师又不在场,索文化一头栽了下来,当场休克。凭借对戏曲的热爱,对艺术的执着,索文化将戏曲武功练得十分扎实,举手投足十分规范,握刀顺枪得心应手。就在索文化苦练武功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小嗓儿出来了,就开始练习唱功。此时的他,尝试唱老生、小生、花脸、丑角等,并根据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性格,演出各自的行为特征和思想情感。1995年,有人对索文化说:“团里缺个唱‘胡子’的,你来吧!”索文化说,我不会。那人说,我给你说说就行了。就这样,索文化开始了他的豫东红脸唱腔。索文化老师是自学成才的,在豫东商丘一带,红脸唱腔遍地开花,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索文化的唱腔,很快就成熟起来,其也迅速成为豫东红脸唱腔者中的佼佼者。因唱功、表演全面而扎实,索文化刚出校门就被夏邑县豫剧团看中,成为一名专业的豫剧演员。可好景不长,夏邑县豫剧团的经营遇到困难。为了生活,索文化开始随民营剧团参加商业演出。2002年

豫东红脸王谁是排第一名黑脸王(出身的豫东红脸王)(2)

索文化

索文化随郑州一民营剧团到集团演出,一次偶然机会,索文化应邀到平顶山录制唱腔,他深厚的唱功和独特的表演风格,引起了集团豫剧团有关领导的注意。听过索文化的唱腔,平煤豫剧团团长盛情挽留索文化,索文化推辞了。2003年,第二次到平顶山录制节目时,平煤豫剧团的团长又发出了邀请函,经过几次接触,索文化也被集团豫剧团的艺术环境深深吸引,这一次,索文化终于决定离开商丘到平顶山,由此,索文化成为了集团戏曲工作者的一员。到集团后,索文化的豫东调唱腔深受职工群众喜爱,让他拥有了众多粉丝。他不仅经常到基层单位演出,还参加各类戏曲比赛。这中间,竟然还出了个小插曲。索文化,这个没文凭的豫东红脸王,想去平顶山,还去不了,组织关系转不过去。最后,还是以“到平煤豫剧团跟团学习”的名义把人事关系转到了平顶山。一个豫剧名家,本来是要到团里当主演,却只能以“学生”的身份才能进去,实在令人瞠目。当然,到了平顶山,他还是作为主演的豫东红脸王。借助于平煤豫剧团的舞台,索文化得以在豫剧这一广袤的天空中翱翔,他的戏剧被唱片公司录制成了大量影碟,在观众中和网上大量传播。索文化,这个充当“老家院”出身的豫东红脸王而今是豫剧界响当当的大牌人物了!

豫东红脸王谁是排第一名黑脸王(出身的豫东红脸王)(3)

索文化

目前在豫西、豫南一带流行对台戏,常常是两个剧团唱对台戏互相PK。索文化老师所在的平煤豫剧团则是所向披靡,别的剧团一听说要和平煤豫剧团对戏,先怯三分,平煤豫剧团不仅没有输过对台戏,索文化还经常应邀帮助其他剧团助势,常能收到奇效。台下观众掌声雷动,充分说明索文化高超的艺术水平折服了广大观众,索文化真无愧于“红脸王”的美誉。

人格魅力

第一:舞台上风光无比、光彩夺目的豫东红脸王索文化,幽默平和,生活中,极其不善言辞,朴实得像是邻村的一位农家汉子。一位如此优秀的演员,竟然可以默默无闻地过小人物的生活,不简单。第二:索文化为人低调谦虚不张扬,待人和蔼可亲,他不了解自己的唱腔在大量流传,他手里也只是有两本黄河音像出版社给他录制的光碟,其他唱腔,他演出结束,就再没听过见过,他更不知道网络上关于他和豫东红脸王唱腔的讨论总是一个热点。第三:他不知道自己的唱腔已经达到了某个高度,他不知道在他谦恭地为人处世时,许多技艺远不如他的戏曲名家们早已开始了媒体总露脸、领导常接见、演出总拿奖、鲜花常包围的演绎道路。

豫东红脸王谁是排第一名黑脸王(出身的豫东红脸王)(4)

索文化

有戏迷作诗赞之:

辽辽中土底蕴浓,铮铮豫音遍地红。

州东红脸八封王,细品终怜赛二成。

龙行虎步身段雅,虎啸龙吟唱风雄。

如今名震苏豫皖,雍容内敛往日同。

豫东红脸王谁是排第一名黑脸王(出身的豫东红脸王)(5)

索文化

索文化老师非名门出生,在红脸唱腔遍地盛开的的沃土中,他是从民间大众中走出来的,靠其极富的戏曲天分加上勤学苦练,继承发扬了豫东调的优良传统,使“红脸”唱腔这枝艺术上的奇葩更具迷人的魅力。他的唱腔是在基层舞台千锤百炼练就的,并得到了广大戏迷的认可,他每到一处都深受人民群众欢迎,无愧于“红脸王”的美誉。因他深受戏迷的热捧,他的名段唱腔在河南省电台《空中舞台》栏目中点播率最高。他主演的代表剧目有《刘墉铡西宫》、《刘墉下南京》、《地塘板》、《反阳河》、《困南唐》、《烧柴王》、《困河东》、《秦琼让印》、《芦花荡》、《黄鹤楼》、《斩颜良》、《对花枪》、《楚国恨》、《皇帝推磨》等,被黄河音像出版社录制成光碟在全国发行。作为平煤豫剧团主演,索文化每场演出都全力以赴。他说:“我现在的年龄正是出成果的时候。我要利用好这个时间,为广大观众表演,不辜负他们对我的厚爱和支持。”

豫东红脸王谁是排第一名黑脸王(出身的豫东红脸王)(6)

索文化

其主演的《铡西宫》、《刘墉下南京》、《地塘板》、《少国公》、《三下南京》、《赵匡胤登基》、《困南唐》、《皇帝推磨》、《困南屯》等在网上广泛传播,造就了大量经典唱段,形成了网络上关于他和豫东红脸王唱腔的讨论热点。索文化老师的出名,是民间的力量推出来的,是大量的光碟推出来的,是公平的网络推出来的。虽然没有国家级、省级演员的名号,但他却创造了许多国家级、省级演员所不能企及的演出成就,在基层人民群众的心目中,他才是真正的豫剧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