雯雯的命运戏剧性地逆转,全是因为舅舅,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一个逆袭的村姑?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一个逆袭的村姑(村姑际遇小说命运)

一个逆袭的村姑

雯雯的命运戏剧性地逆转,全是因为舅舅。

雯雯现在在青岛一家外国语学校任教,担任英文系主任。她已在美丽的青岛成家立业,丈夫在建筑设计院工作,儿子在深圳一所大学读硕士,一家三口过着幸福的小康生活。

那年,如果不是舅舅,她也许像春芳一样领着孩子,整天在黄土高原上艰辛地奔波。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那个夏天。

八月,黄土高原热浪袭人。这天高考成绩终于揭晓,雯雯骑着一辆掉了色的老式破旧的自行车去学校取成绩单。这次,她多么希望自己能金榜题名啊!

可雯雯回到家里,默默地坐在阴暗的堂屋里炕边的椅子上,一言不发。

她环视着这寒酸的家,无限感伤。只见堂屋里除了几个高低不齐的小方凳,最显眼的就是炕边的这把椅子,再无什么物件。椅子虽然是红色的,却有一半露出木纹的本色,这还是祖父奋斗一生留下的,父亲视它为宝贝。

这时,父母忐忑不安地走了过去,低声问:

“怎么样?上线了吗?”

“和去年一样,还是差了几分。”雯雯心痛地说。

雯雯已经是三次参加高考,三次落榜。此刻,她心中的痛楚谁能理解?一个万分渴望跳出大山却屡屡败北的村姑那种失落感别人无法感同身受。

“没啥,考不上,咱就待在家里。”父亲低声安慰道,“农村也没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吃有喝,这就行了。”

母亲也附和道:“你看,人家春芳……”

雯雯看了母亲一眼,母亲便把想要说的话咽了回去。

春芳是雯雯的同学,初中毕业后,没上高中,回了村。两年后,春芳嫁了人,生了个儿子,那时已经1岁多。在农村人的眼里,春芳是幸福的,早早地成了家,有个儿子,干干农活,带带孩子,望望山窝窝上的蓝天白云,多美!雯雯应该走春芳那样的路,早该收回求学的心。一个女孩子家,上什么学?

雯雯趴在炕沿上,一声不吭。她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又在城里上了几年高中,深知农村的艰辛与落后。她不愿再步父母的后尘,也不愿再走春芳那样的路。可她再次高考失利,又不想也不愿再补习,出路究竟在哪里?

一连多日,雯雯未走出家门一步,就一直待在前院里那潮湿的小房子里。当她的情绪有些许好转时,她又拿起书看起来,也许她能从书本里得到些安慰,也许书本里有她的理想、她的梦。

这天,父亲怕雯雯在小空间里闷坏了身体,便喊她一道去山脚下的包谷田里锄地。雯雯面无表情地跟着父亲,磨磨蹭蹭地走着,心不在焉。

到了山脚下,只见多日的干旱让包谷的叶子打起了卷,包谷杆没精打采地站立着,不知它一年能给乡下的人们带来多少希望。

雯雯双手紧握锄把,低头弯腰,一锄一锄吃力地锄着地,不一会儿,她就手心发麻,挥汗如雨。

雯雯直起腰,擦了把汗,若有所思地站了一会儿。然后,她望着一直埋头锄地的父亲,鼓足勇气,大声说道:

“爸,上不了公费大学,我想读自费。”

“什么?读自费!”父亲惊讶地喊起来,“钱在哪里?”

那时,自费读大学,一年的花费大约2000元,但对于一个农村家庭,那绝对是天文数字,更何况还要一年紧挨着一年,三四年呢。

听了父亲的话,雯雯绝望了,眼角有些湿润,浑身没了一丝力气。她撇下锄把,转身朝家里走去。

回到家里,雯雯趴在堂屋里的炕沿上,委屈地抽泣。

“咋了?”母亲急切地问。

“呜呜——呜呜——”哭声更响、更急,雯雯擦去掉下的眼泪,似乎忘记了窘迫的家境,悲愤地喊道,“我要读自费。”

然后,趴在烟熏火燎的炕沿上继续“呜——呜——”着。

雯雯是那么无助,仿佛身陷茫茫黑夜,看不到一丝光亮。她在内心底里呐喊:夜灯在哪里?她多么希望指路明灯能从天而降。母亲不停地劝慰她,也无济于事。

“嘀嘀——嘀嘀——”一阵喇叭声传进屋里。矮瘦的母亲急忙跑出门外,一脸惊讶,自言自语:“怪了,谁咋把小车开到我家门口了。”

在山下农村看到汽车都难,更何况是小车,还停在自家门前。

母亲㬹大眼睛,还没回过神来,一位高大的男子向她走了过来。

“姐,我来看你。”男子伸出双手。

母亲一愣,惊讶地喊道:“啊——,堆堆,你咋来了,十多年都没见过面了。”

堆堆是男子的小名,学名家里人大都不知道,知道也不叫。

母亲把男子领进堂屋,对正在呜咽的雯雯说:“快看,你舅来了,他就是你在北京干大事的舅舅。”

雯雯擦了擦眼泪,转过身来,抬起头,第一次看见干大事的舅舅,怯怯地叫了声“舅——”又低下头去。

“姐,孩子哭什么呢?”

“哎——,说不成了。”

舅舅听完我母亲的诉说,回想起自己的人生之路。如果他不是五六十年代考上大学,跳出农门,哪有今天?他深知,只有知识才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能改变国家的命运。

舅舅抬起头,望着母亲,坚定地说:“学一定要上,学费由我出。”

舅舅随即拿出一摞钱,交给母亲:“这是第一年的学费。”

雯雯注视着不再陌生的舅舅,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喜出望外,大声而庄重地喊道:“谢谢你,舅舅。”

从此,雯雯告别了父母,告别了春芳,走出了黄土高原,终于跨进大学的校门,学习她喜爱的英文专业。

雯雯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夜以继日地刻苦学习,努力钻研。

几年后,她以优异的成绩跨出大学校门,顺利地应聘到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

如今,她有舒心的工作,幸福的家庭,美丽的海滨。

是什么改变了雯雯的命运?是舅舅的无私奉献,是雯雯的勤奋好学,是知识的伟大作用,其实三种因素都有,甚至缺一不可。

雯雯在美丽的青岛工作。她时常惦记着北京的舅舅,逢年过节,她会专门打电话向舅舅问安,给舅舅家邮寄青岛的特产;时兴保暖衣的时候,她给舅舅、舅妈敬送了这些暖身的衣服;为了方便舅舅购置自己喜爱的日常生活物品,有时她也向舅舅寄点现金,虽然舅舅反对,但她依然坚持。

时间不饶人,树叶绿了又黄,风雨过后又是雪花飞舞。舅舅走过中年,跨过壮年,踏进暮年。2018年,舅舅生病时,雯雯亲临北京舅舅家看望舅舅。2019年舅舅因病去世,享年83岁,雯雯专程从青岛前往北京悼念,向舅舅三鞠躬。

离开厚重的北京,走向现代的青岛,雯雯心情沉重,依依不舍。

站在黄海之滨,望着苍茫大海,雯雯常常思念北京的舅舅,她再也见不到了。舅舅是雯雯生命中的贵人。改变雯雯命运的舅舅,将永远活在雯雯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