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注重养生保健的时代,有些人在饮食上特别讲究,但是很多人会听从一些的经验来养生,这些经验可靠吗?最近下面这个关于草莓的消息在朋友圈、微信群里面传的蛮多,而草莓又是很多人特别爱吃的一种水果,特别是孩子们,在这个冬季草莓是相当的贵,如果吃了它还有损身体健康,那就得不偿失了,所以今天给大家辟一下这方面的谣言。

草莓究竟能不能吃(草莓的这7条谣言)(1)

1.草莓籽是红色的,是因为被打过染色剂

【谣言内容】一篇如何鉴别草莓变色催熟的文章说:如果草莓籽是红色的,便是用了染色剂。

【谣言认定】农科院研究草莓引种的专家指出,草莓籽变红内部原因是品种关系,而外部原因则是成熟度、光照的影响。草莓打过染色剂的话,草莓籽会变红,但是红籽的草莓并不一定打过染色剂。

2.草莓可“毒死”蜂群,吃草莓等于自杀

【谣言内容】一名蜂农控诉草莓采摘园为防虫害,在采摘季节中“每隔一两天”就会在夜间喷农药,使自己的蜜蜂被毒死,进而警告人们“吃草莓等于慢性自杀”。

【谣言认定】育种专家表示,种植户不可能频繁打药,即使使用杀菌类药剂也会把蜂箱搬出去,不可能把蜜蜂毒死。且在开花坐果期大量喷药,会增加畸形果的比例。

3.牛奶草莓是用牛奶浇灌的

【谣言内容】一水果摊主介绍称,牛奶草莓是用牛奶浇灌生长的,所以价格贵一些。

【谣言认定】省农科院经济作物所科研人员表示,牛奶草莓并非用牛奶浇灌,只是商家的炒作。省农科院培育的草莓新品种“晶瑶”,具有奶香味,就是俗称的牛奶草莓。

4.“白屁股”草莓是激素使用过量的结果

【谣言内容】草莓整体发红,但“屁股”发白是激素使用过量所致。

【谣言认定】草莓的发色过程是光与内源激素两者共同作用完成的,从尖端向后逐渐进行。果农一般不等果实完全变红就开始采摘,造成很多草莓,尤其是大个草莓基部发白。

5【谣言内容】许多不法商贩为使草莓颜色鲜艳,卖相好,不惜用染料来给草莓“美容”。

【谣言认定】农科院老师表示,气候条件和草莓品种都可能使草莓籽变红。在农艺上,也不可能用染色剂浸泡草莓,否则在大棚里草莓很容易腐坏。

6 草莓畸形、大小不一是因为使用了膨大剂

【谣言内容】市面上大小不一、红色不均的畸形草莓是因为使用了膨大剂。

【谣言认定】首先,有些品种的草莓个头会大一些,用植物激素只能增加结果率,加快生长速度,不能把小品种增大;其次,膨大素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是农药也不是非法化学药品,膨大素是很安全的。

7 草莓瘟:每年初春,都会遇上许多例孩子因吃草莓而发高热的情况。草莓都是从大棚中产出的,并不属于应季水果。其性湿凉,入腹损人中阳,发热时,温度高,退热药不敏感,持续时间长。故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草莓瘟”。

发烧是人体一种生理现象,表示身体对体温的控制发生了变化,造成小朋友发烧的原因主要是被病原体感染的炎症,注射疫苗,出牙,中暑等问题。将草莓和生病发烧联系起来,最可能的还是本身草莓不新鲜、腐坏,因此吃完之后被微生物感染导致的发烧。还有就是一些家长总有“誓死找到生病原因”的革命精神,但又无法判定为什么孩子发烧,于是将病因归结到刚吃的某种东西,例如草莓上,可以比较简单地获得心理解脱。

激素草莓有些果农为牟取暴利,在种植过程中多次乱用膨大剂。膨大剂的成分主要是刺激细胞分裂,通过促进果实中的细胞分裂和体积增大达到增产目的,使得有些草莓个头很大、颜色佳,甚至有些还长得奇形怪状的。膨大剂属农药范畴,超量使用影响果品质量,消费者一旦摄入过量膨大剂残留量大的草莓,会对健康造成很大的损伤。尤其是肾病患者,更应当避免过多食用。

如何鉴别激素草莓首先,看品种。个头大的草莓多呈圆锥形,如果形状太奇怪就要谨慎。形状奇怪的激素草莓(左边2个)其次,激素草莓上色不均匀、光泽度差,而且在底部果柄处,颜色青红分明。此外,正常草莓表面的芝麻粒是金黄色的。如果连芝麻粒都是红艳艳的,就要警惕了。再次,正常草莓果肉鲜红,很少空腔。激素草莓轻易就能掰开,果肉颜色发白,空腔较多。最后,正常草莓甜度高且甜味分布均匀。激素草莓吃起来寡淡无味、闻着不香。

其实不需要解读这么多,我们绝大部分的读者都可以一眼看出来所谓“草莓瘟”的子虚乌有。事实上,每次谣言出没的时候,比起辟谣,更让大家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这些看上去就假的不成的谣言居然会被人制造、流传出来。例如这次的谣言,除了伤害草莓果农叔叔外,看不出来有任何的受益者,难道真是各水果行业协会之间的政治斗争么?

,